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8059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工作单位:靖边县第七小学联系电话:15319622580作者姓名:刘列梅【内容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得呆板、沉闷的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充满生机的课堂,实现兴趣的培养、思维的碰撞、灵魂的交流、知识的形成、价值的生成与意义的建构。数学课堂中只有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辣,都是营养,是成功是失败都对学生有收获。【关键词】: 互动 探究 合作 建构引申正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

2、础,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根据新课改理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所倡导的就是借助多种教学媒体,改变过去呆板、沉闷的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充满生机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媒体互动

3、。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兴趣的培养、思维的碰撞、灵魂的交流、知识的形成、价值的生成与意义的建构。 一、情境互动,发现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新课改指出: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充满儿童情趣而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以便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我们的好朋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必须做到“三备”:一是备教材,即深入挖掘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以及本课时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在本册教材和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二是备学生,即通过调查、谈话、测试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生活经验、

4、知识基础、思维水平,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真实起点,确定新知的生长点;三是备教学情境,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探究新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蹲下身来,使自己处于学生的高度,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已有经验。如或者充分利用新教材主题图、或者讲一段有数学思考价值的童话故事、或者做一个有数学内涵的游戏活动,或者让学生搜集一些资料并从中发现问题,或者制作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等,让学生在看、听、玩、想、做中,在与情境、师生等媒体的互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如教学四年级教材“图形分类”时,教师事先制作了课件

5、提供给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并设计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互动交流,从而认识到有很多图形,而且把同类的物体放在了一起。面对自己熟悉或者喜爱的物品,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观察课件,与情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展开思索、想象与交流,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方法和意义,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多维互动,解决问题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途

6、径是“再创造”。因此,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有价值的探究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学习数学、发现知识的美感。另外,斯滕伯格指出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合作与交流即协作与会话又是完成意义建构的两大要素。因此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一方面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互动,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应该说明的是,教师必须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全过程,并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特别要

7、注重与学生进行技能与方法方面的互动,这对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是有很大用处的。另一方面,合作交流应是多维的,首先是组内互动,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不但要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还要一起分析、研讨、解决新发现的问题;然后是组际、全班互动,相互汇报、争论、提问、解答、评价,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其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调控,使学生的合作互动落到实处。 三、评价互动,建构引申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即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及与其它事物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意义建构了,学

8、生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知识、能力网络,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而为了使学生顺利实现意义建构,主观与客观的评价、强化练习与实践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一环节主要目的在于: 一是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顺应已有知识,完成意义建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促进学生在快乐的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知识。二是通过与习题的互动,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化吸收,体验数

9、学价值,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如面积与周长的比较一课,出示长度均为8厘米的14根小棒,让学生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与周长,并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明白了周长一定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渗透了函数思想。三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了解自己优点与不足,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总之,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学生与学具互动、与教材互动、与问题互动、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过程,学生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获得知识与技能,获得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转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行之有效。实践证明,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结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比老师单调说教强。如果因为怕学生犯错,不敢让他们亲自尝试、体验,而在教学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把学生的实践让老师代替了,就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后内疚与挫折情感体验。结果只会使学生束手束脚,怯于尝试,害怕失败。数学课堂中只有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辣,都是营养,是成功是失败都对学生有收获。参考文献:鲍东明;21世纪教师该是什么角色?李建平;新课程标准: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