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8125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执笔人: 孟会利 单位:南乐县谷金楼乡谷金楼集小学 电话:13803933738 备课时间: 2013年6月 课题:平均数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2通过动手参与、观察分析、小组交流等实践活动,用直观的方式、从多种角度理解平均数的含义。3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学习难点: 理解什么是平均数。教学具准备卡片 篮球 电脑课件。教学模式:交流合作互动探究精讲点

2、拨反馈练习总结归纳教学手段: 通过交流合作、精讲点拨、解决重难点 教 学 设 计教 学 预 设(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都喜欢球类运动吗?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拍球比赛,男女生分为两队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商量出比赛规则: 1男女生每队选出四名选手计时比赛。 2再选出一些同学来当裁判,数拍球的个数。3学生参与比赛,老师负责记录。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比赛开始,每队各派4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裁判汇报成绩,老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 统计比赛结果:男生队拍球数量为19个,17个,21个,23个; 女

3、生队拍球数量为20个,18个,15个,23个。师:怎样比出哪队获胜呢吗?快算一算。 (1)学生可以选择口算、笔算或利用计算器,快速算出每队总成绩。 老师宣布:通过比总数,男生80个,女生76个,男生兴高采烈的欢呼,女生垂头丧气。 (2)师:女生队你们不要气馁,我来加入你们队好吗? 这时老师也现场拍球,使女生拍球总数增加了29个。算出现在女生队的总成绩为105个,老师宣布女生队获胜。 学生感觉不公平,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 生:参赛人数不同不能用比总数的方法找到冠军。 小结: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呢?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4、(1)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求平均数作为标准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平均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知识?(什么是平均数?怎么求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作用?)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演示】问:老师摆了几行?每行有几瓶? 生:4行,分别是4个, 6个,7个,3个。 问:想一想怎样移动能使每行同样多?同桌为一组快动手摆一摆,试一试。 学生用圆片代替动手操作。 师:哪组愿意到大屏幕这里来摆一摆? 师:谁认真观察了这位同学移动的过程是从哪移动到了哪?(演示物体移动的动画) 师:从多的移向少的的方法我们叫做移多补少法。刚才同学们用

5、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行的饮料同样多了,现在每行几个?这个5表示什么? 小结:5就是3,4,6,7这4个数的平均数。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找到平均数外,你还能用计算的方法找到平均数吗?请在纸上试着做一做。 学生试做,汇报:(3+4+6+7)4师:说说你列式的道理? 总结出方法:先求出几个数的和,再平均分找到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3)现在我们回到比赛成绩中算算究竟哪个队排球水平高? 学生利用手中计算器算出结果,女生队获胜了,女队的平均数是21个,男队是20个。 师:这个21个代表什么呢,你怎么理解这个21?怎么没有一个人拍球是21个呢? 引导生总结出:21是女生队排球的平均数,是拍的多的匀给拍的少

6、的。 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平均数正象你们说的它比较好的反映了一组数的总体水平。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平均数吗? 学生举例。 (4)我这里有两条信息,能看出哪个班学习成绩更好吗? 第一组:三年级(1)班王刚期末考试成绩是96分。 三年级(2)班小力期末考试成绩是99分。 结论:没办法比较,因为一个人不能代表一个班的整体水平。 第二组:三年级(1)班期末考试平均分是98分。 三年级(2)班期末考试平均分是97分。 问:哪个班的学习成绩更优异? 结论:比较的是平均数,三年级(1)班比三年级(2)班的平均成绩高,所以更好些。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你知道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吗? (1)从图中你知道了

7、什么?(4个人的成绩) (2) 请你估计一下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有没有什么范围?(在1115之间) (3) 动手算一算,看一看你们估计的准吗? (首先让学生先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中都知道了哪些信息?建立平均数的范围,最后再动手求平均数。注意培养学生并让他们逐渐形成这种思考的学习方式。) 总结出:平均数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学生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解决。 2小亮、肖明、李莉、小华四人口算100道题成绩如下图:1)你能估计平均数的范围吗?(最大、最小之间) (2) 算一算,口算100道题4人平均每人需要多少分钟?(13+15+8+1

8、0)4=112(生计算不出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渗透理解大约是11分半。也可以不求平均数,只让生找到平均数的范围即可。) 3三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用两天时间修完。第一小队修了118米,第二小队修了137米,第三小队修了105米。 (1)平均每队修多少米?(答案:B) (2)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答案:A) 选一选,哪个算式能对答上面的问题? A: (118+137+105)2 B: (118+137+105)3C: (118+137+105)6问:为什么这么选择?理由是什么?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答案:略) 4小美家有5口人,6月份收入如下: 家庭成员 爷爷 爸爸 妈妈 收入/元 1500 3

9、200 2800想一想,小美家这个月平均每人多少钱? 答案:(1500+3200+2800)5,因为小美家有5口人,所以要除以5,而不能除以3。 5巧求平均数: 刘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看谁算得快!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 于丰很快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 聪明的同学们,你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答案: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写上减,也就是:5024l34316,1682,50252(千克)这就是平均每班摘的重

10、量。这样求平均数速度快,计算量小,是一种好方法,可以叫做“减少加多法”。)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依据与意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喜欢球类运动来逐步引入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排名次,动手操作过程来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产生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本节课采取了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很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合作求知、学以致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更轻松,学生探究学习欲望更强,学习效果更明显。 我为学生提供

11、现实、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这体现了现实性。 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如: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生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实际操作,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始终处于生动活泼的主动状态,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非预设性生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交流时间过长,合作探究的时间少。 在课堂回答和讲授例题的过程中,忽略了学困生的感受,对优秀生提问过多,不能真正了解所有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反思与评价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疑问,使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在争辩中升华。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互动的空间。 通过让学生做练习,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生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