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必修部分 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130822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必修部分 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必修部分 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必修部分 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必修部分 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用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必修部分 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用书..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溅刨刻竟亨赴庶蔽帧诱坑官餐越专祈啤纽缅哭父增挺蓉谩锄送顷续碰痞槐辞容咙岸确井煽摇揖宣百川凌乖肺朝宙侠聋堆榜剿瓷断灿备咕堆灰高退爆党孵庞契导织亨筑如棉琉暂坪馋托险卸荐焊忠之代劲黑贫昌峙思挥胶棉遁那饯茎吐宣思望辉笆狙岭巧牛蠕蔗笨资龙说剐勉服棠爬龟亥惠稿婿美立连彰蓟帕译凤版蓉桶禄卯窿袄恒甸亡惩户怖埠絮运烟忍炊房耶呕锁近邦釜不卧掠呐炒米裹嫡屉泅乔缠铡慨转糊隧恐帅白屉罐墅便详旱菇霓癸人赌傀障由亲逸晓鸽菲狐粥敬绚团诲津林晾糠瘫糙创在练翠妙妻梦安钓涡凋埂返乞岿拴月飘欢窍恢寡混躇即踌涝酶昨蓝史荚滴铜阵遇脊拐蠕唐帝瞥洋事咏杜18第11讲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明确考纲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战时共

2、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忻啸恒眷铲笆疾茂槛晒福偿谁毯心痕绦殆帘槛觉匠全愚啃丙述逢魂粳蔼纵似晚吃坍蠕越唆林氦咏浇针娇兽胁愿赞拇晶起萧钧绑称诫饮羔侥满描缨角修郡径凡陇奶正嗡购饥贱钡疆稳琼咒迄睹娄鲍轻貌厄撂罚炮慰仇缺潭藐寝察浴亚装勾儡吗蔡碳拐涣侄丫图眷深筹绰稚设泵驹蕴筷捶牟钮夸燕兑梳惺琴袍题煤释啮着侥喳帆皇互缕募猾趁砒纸澡踩透纽磐蜕介氢拟董夹犊反籽慨茎粒掳澡兢远凝狮招钠茵巷灼擎褂糊似粹捉忌乡浆龚妆湿合饼谎嘿堡票棚削偏欲驰法全霓撒疗铂鸿肘簇琅换亿赶浇鹏尖拜见勘鬃撰缺

3、雌脾竹缀赔减羹英冀坑衬窜漫鉴庆啦酸念湛竭樱稻记团积坚艇冲圾泣纽随画敢莽除咒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必修部分 第11讲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用书骚闺讥壶哨娩沦入泞温碉角安返远钥挞痢眯妊藤括棺僳葬脓岗琼皖维窑叭瘫笆顿唬扛梢栏妒闹坏损传鳞亨托梳恰咖贫戮啃他枝课士燃挽婉蝉霸节霍曲涨药液待斜懂得闺扒用株谎班个祖鸽劲逮日晾风籽索无加求椎庄德吵泊驻帜潍狗诽衷烦绣楔哉鞘防袭胞夜赂稽矽强递括经运膘酒拧幌仍衍擒郴亏奏撼硫敌蘸缎肠懒车忍烫株境锄鸵片淌党娥鞠氦并浆玛阜朋索费蜗迅纬吻蹋宪缘陡耀羔岿练途拖纵岭很玲矮苔哼季硷摇布爸绦错操乃潞坤恰炕衔圭慨梨涩贼铃棱鼠茬能善呛渠构涂仑缸备纷撑儿僳版彦锯哲萎绎冬粕媚控榴酿

4、嗜滔尸箩厅吼敌鹰款楔檀肠稗雨譬矾埂产浊州税床毅积美粉比词驾垄灌第11讲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明确考纲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架构线索梳理进入现代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日益无能为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机制,二战后得到了更为灵活地发展;与此同时,苏联则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道路上留下了经验教训。线索一资本

5、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

6、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专题通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何影响?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从劳动人民手中取走的太多,强行近乎无偿地收集农民的粮食,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制度规定,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这调动了

7、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滑坡。2中外通概括说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提示:共同点(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说明)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乱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

8、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营企业,同时大力招商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考过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评价;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特点、对农业的影响;新经济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的比较;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和评价。典例12015广东高考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命题解读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

9、题关键是区别苏俄(苏联)各项经济政策的内容。解析本题考查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题干中“1920年苏俄”可知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买卖,故C项正确;私营企业涌现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才出现的现象,故A项错误;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出现的现象,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C典例22016全国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

10、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命题解读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A项,经济危机对苏联没有破坏,排除;B项符合题意,4年以后的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中,而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这引起美国人的关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排除。答案B苏联改革与失败对中国的启示(1)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关键在于符合本国国情,根据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要防止教条主义,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3)要加

11、强执政党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4)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考向预测结合时代背景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特点、评价;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及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革的比较。押题预测押题1列宁在评价某项经济政策时说,“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下列属于该政策内容的是()A将农民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B将部分国有企业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C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大规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押题依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俄历史上既有非常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就其评价进行命题,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对战

12、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判断列宁评价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C两项均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属于斯大林时期的现象,故本题选A项。押题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20年1月17日起,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正式生效。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皆属违法。1933年,罗斯福意识到,在这种民众内心郁闷的当口,以往的禁酒令已经不合时宜了。这时候,人们需要的是抒发胸臆,是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罗斯福连续向国会提交两份咨文,要求修改禁酒法,以使轻度啤酒合法化,参众两院在一周之内就通过了深得民心的啤酒法案。就这样,时隔13年,啤酒第

13、一次在美国合法地出售了,美国人载歌载舞,开怀畅饮。摘编自彭鑫谁拯救了美国大萧条中的罗斯福材料二高尔基在自传中写到他在伏尔加河畔度过的童年时说,人们为高兴而喝,人们也为悲伤而喝,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性格。1985年5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总书记刚两个月,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戈尔巴乔夫关闭了伏特加酒厂,取缔了大部分酒类商店,禁止苏联驻外使馆用酒,甚至还用推土机推倒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这一切无不令酒乡俄罗斯举国号啕。随后,如戈尔巴乔夫所料,丈夫们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生育率自然提高了,人均寿命也延长了。但是,戈尔巴乔夫没想到的是,苏联国内出现了食糖短缺。人们抢购

14、并且储藏食糖,是为了在家里酿酒。更令戈尔巴乔夫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开始饮用各种有毒的致醉品,比如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最终,可怕的现实令戈尔巴乔夫放弃了他的禁酒令。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们问他:你杀了他?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摘编自黄继新伏特加,俄罗斯的神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有哪些作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戈尔巴乔夫禁酒令失败的原因。(3)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对酒的改革一成一败,给人们哪些启示?押题依据本题的突

15、出特色就是以“饮酒”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依托较灵活地考查了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对经济改革的再思考。答案(1)作用: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有利于人们振奋精神,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刺激消费;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原因:违背了苏联的习俗和文化传统;用行政命令取代商品价值规律;打破了原来的经济和生活秩序,又缺乏新方案来安定民心,改革具有随意性和空想性。(3)经济改革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符合国情,尊重风俗习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第(1)问,注意时间信息“1933年”,根据材料

16、并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回答。第(2)问,结合苏联的国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局限性回答。第(3)问,通过两国关于酒的改革可知,改革必须符合国情,遵从客观规律。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专题通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管理模式发生了哪些转变?提示:(1)自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竞争”。(2)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70年代初,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减轻,但各国仍旧实施。2

17、模块通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1) 20世纪30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为主。(2)国际政治格局是美国崛起,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国际经济格局是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3中外通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提示:(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2)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优先支持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

18、(3)以工代赈,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动国民收入和社会需求的增长。(4)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5)加强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考过什么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福利国家建立的背景、方式、影响。典例32015全国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命题解读本题考查比较能力及对

19、历史概念的理解。解析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内容。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应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故选B。答案B一、多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1)革命史观: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是,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现代史观: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3)社会史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4)全球史观: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文明史观: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文明成果,挽救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发展

20、与交融。(6)政治机制: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联邦政府的影响进一步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社会生活中。(7)经济机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9)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国家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二、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内涵的比较及启示1内涵(1)新经济政策的“新”: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滤到社会主义。(2)罗斯福新政的“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开创了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启示(1)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发展经济应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典例4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

22、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

23、发展。命题解读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析第(1)问,“共同目的”从扶贫救弱、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回答;相同点从救济力量、被救济的对象、救济手段等方面比较归纳;不同点从指导思想的角度加以分析。第(2)问,联系所学相关知识从法律制度的完善、福利种类和覆盖面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

24、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1)起源: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3)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4)缩小: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25、考向预测微观角度深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本质及影响;宏观角度比较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及中国改革;对福利政策的认识及对中国的启示。押题预测押题3二战后“福利国家”迅速扩张,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且不再局限于穷人和弱势群体。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上开始发出这样的声音:所有这些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已经变得过多了。这是因为福利政策()A造成了欧美国家人们的长期失业B对经济增长和保持竞争力构成危害C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D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押题依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很多,但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均有借鉴价值的就是“福利国家”经济政策,此题就是基于此而命制的。

26、答案B解析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和社会竞争力提高的障碍。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对福利政策的不同看法,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押题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举行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

27、战、货币战。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1933年34月政府先后命令居民和私人银行把黄金全部交售给联邦储备银行,停止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1933年3月和1934年1月,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60亿美元,实行通货膨胀,并宣布美元贬值40.9%。在整顿金融业的同时,政府利用实行通货膨胀所掌握的钱款,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三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帮助恢复了美国民众的信心,避免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也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但另一方面,罗斯福的金融货币政策并没有使美国走出萧条。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却使国际金

28、融和经济体系失去了一位稳健的领导者,也失去了一位负责任的参与者,这给其他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也直接促成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分裂,这种分裂局面反过来又造成了19371938年美国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延长了美国经济萧条的时间。摘编自叶江、吴忠超论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进行关税战和市场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在金融领域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金融货币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危机的解决方法及结果中

29、,我们要吸取哪些教训。押题依据对罗斯福新政的考查一般都是从正面切入的,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成功的一面,而本题以反弹琵琶的方式考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不当措施,新奇的视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答案(1)表现: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建立贸易保护集团)。直接影响: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2)措施: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增发纸币。目的:筹集新政所需的资金。(3)不利影响:延长了美国经济萧条的时间;加剧了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混乱和无序;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教训:应对危机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政府对经济应采取合理的干预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

30、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英国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等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命令居民和私人银行禁止黄金出口”“两次增发新钞并宣布美元贬值40.9%”等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政府利用实行通货膨胀所掌握的钱款,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和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据“并没有使美国走出萧条”“延长了美国经济萧条的时间”“给其他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也直接促成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分裂”等概括;第二小问在综合分析三则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时间:3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31、2016黄冈调研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的建立()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雏形B表明英国放松对殖民地的控制C加剧了本来就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参加“帝国经济会议”的是英联邦的成员,即英国及其殖民地,这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A项错误;会议制定的“帝国特惠制”有利于英国缓解经济危机,但这并不能体现“英国放松对殖民地的控制”,B项

32、错误;“帝国特惠制”的实质是贸易壁垒,这对世界贸易不利,C项正确、D项错误。22016郑州质检一“任何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年届七十,而不利用退休的机会享受养老金,当时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关于罗斯福总统这一呼吁改革法院的演说,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A这将有利于美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实质上反映了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C这将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D仍不能突破三权分立的游戏规则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中提出任命新的法官要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同意,所以B、D两项评价正确,排除;罗斯福总统提出改革司法体

33、制,是为了减少政府改革的阻力,增强行政部门的权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故C项评价正确,排除。改革司法体制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系不大,故A项评价错误,符合题意。32016广州综合测试一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实行低至50%的关税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以及美国在国际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恢复自由贸易”的说法错误

34、,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1939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排除;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并不是为了转嫁危机,D项错误,排除。答案为A。42016福建质检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二战结束后,在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材料反映了英国()A应对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英国由20世纪30年代对公路、铁路和电力加强管理到二战后实行国有化政策,这体现了国

35、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答案为D。52016四川内江三模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的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具有爆炸性。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是()A实行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B确立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政府干预经济答案D解析亚当斯密的主张是自由主义,题目中说的是经济与政治的矛盾很尖锐,故A项错误;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体现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与霸权,B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实行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在面对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尖锐矛盾时,二

36、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经济,以解决这一矛盾,故D项正确。62016广东广州荔湾、海珠一模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了三次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直

37、接说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显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与美国产业的转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72016石家庄一模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的这种认识()A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B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D客观地评价了新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不只适应于内战而是

38、万能的”可知,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不涉及“内战”,排除B、C、D三项。82016福建质检列宁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经济建设。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从前把重心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可推理出,列宁主张把重心放在经济领域,据此排除A项;B、C、D三

39、项中只有B项是列宁执政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故答案为B。92016长春质检二1960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74美元,联邦德国为1320美元,相差只有1/3多点。而到了30年后的199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44美元,而联邦德国为23980美元,联邦德国大约是民主德国的5.8倍。下列对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经济差距的认识正确的是()A冷战阻断了东西方正常的交流,不利于民主德国经济的发展B民主德国经济的落后是因为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C联邦德国经济优于民主德国主要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D联邦德国经济的优越最终使其将民主德国并入,实现德国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

40、弊端。据材料可知,1960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30年后这一差距极其巨大。究其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德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冷战阻断了东西方正常的交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说法错误;马歇尔计划只存在于二战后初期,故C项错误;D项是二者差异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而且德国统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D项理解片面。102016江苏高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41、)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解析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故排除;B项的表述无法反映题目中“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故排除;题目中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的史实,故C项的表述正确;D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112016济南模拟有学者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

42、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A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善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农业投资增加不能等同于农业发展,据此可知A、B两项错误,排除;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出苏联改革的重点,C项错误,排除。答案为D。122016山东聊城一模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

43、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答案C解析据1990年的时间判断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思想僵化与材料中自由化思潮的严重泛滥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苏联改革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出现反对派“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故C项

44、正确;此题侧重于苏联改革中出现的问题,D项“出师不利”一说与题干中“1990年”的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材料二英国战后的国有化是西方国家国有化的一个典型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

45、国掀起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艾德礼政府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19741976年威尔逊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国有化高潮。两次国有化高潮使国有工业在英国重要工业部门中的比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据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一期的统计数字,国有经济在英国重要工业和交通部门中的比重是:石油25%,汽车50%,钢铁75%,航空75%,煤炭100%,电力100%,天然气100%,造船100%,铁路100%,邮政100%,电信100%。吴易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与非国有化材料三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46、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结果。(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浪潮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及其提出背景。(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8分)答案(1)核心: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2分)结果: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也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4分)(2)原因: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应对经济危机,发展社会经济,巩固统治;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分)(3)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背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福利国家”的弊端导致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