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1770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概念,DIC 是在多种病因作用下凝血过程强烈激活,广泛微血栓形成,导致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大量消耗,继发纤溶功能增强,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并以出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机体的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内源性凝血系统,高分子激肽原 前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凝块,a,a,a,Ca2+,a,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原激活物,a,Ca2+,血管内皮损伤 接触胶原,Ca2+,纤维蛋白原,Ca2+,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DIC),5,外源性凝血系统,组织因子,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a,a,Ca2+,组织损伤,Ca2+,a,Ca2+,纤维 蛋白原,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凝块,a,Ca2+,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6,抗凝血系统,体液抗凝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细胞抗凝(单核巨噬细胞,肝细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7,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8,蛋白C系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9,抗凝血酶和肝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0,受损组织,内皮细胞,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 蛋白(原),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激肽释放

3、酶,尿激酶原,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 抑制物,纤维蛋白溶解,a,前激肽释放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1,纤溶酶 具有广泛的丝氨酸水解酶活性,能水解凝血终产物纤维蛋白(fibrin)生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也能水解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和其他多种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与组织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2,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凝血中的作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3,机体抗凝因素,单核巨噬细胞和肝细胞清除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等促凝物质,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 血流稀释、运走促凝物质和活化的凝血因子。 激活内源性抗凝物质。

4、 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4,问题: DIC的概念? 主要的体液抗凝因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5,凝血因子与血小板 耗竭,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因子水解,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凝血酶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交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6,引起大量组织因子释放的一些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7,严重感染和内毒素血症 强烈免疫反应生成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 持续广泛的组织缺血缺氧 严重酸中毒等,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原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8,单核吞噬系统功能受损 肝功能障碍(体内单核吞噬系统的主要脏器,制造凝血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

5、白S) 血液高凝状态(妊娠后期:凝血因子含量; 酸中毒:肝素活性,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聚集性) 微循环障碍 (血液淤滞,血小板聚集,酸中毒:内皮细胞损伤) 纤溶功能降低(高龄、吸烟、糖尿病和妊娠后期,体内的纤溶功能常明显降低),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9,问题: DIC的形成机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0,高凝期: 凝血酶增多,微血栓形成。 消耗性低凝期: 凝血因子、血小板消耗,纤溶系统激活,出血。 继发性纤溶期: 纤溶酶增多,FDP形成。,DIC的分期及其特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1,根据DIC发生快慢: 1. 急性型 2. 慢性型 3.

6、亚急型 根据代偿情况: 1. 失代偿型2. 代偿型3. 过度代偿型,DIC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2,各型DIC的特征,急性型:常在数小时到一、二天内发生,临床表现以休克和出血为主,病情迅速恶化,分期不明显。 多见于严重感染、急性溶血、严重创伤、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等。 慢性型:发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或更长,临床表现不明显,出血轻微、休克少见,常表现为器官功能障碍。多见于恶性肿瘤、胶原病、慢性溶血性贫血。 亚急性型:常在数日至几周内逐渐发病。多见于癌症扩散、死胎滞留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3,失代偿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占优势,数量减少;临床表现:出血、休克;多见于急性型

7、DIC。 代偿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生成和消耗基本平衡,临床表现不明显或轻微;多见于轻度DIC。 过度代偿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超过消耗;临床表现不明显;多见于慢性或恢复期DIC。,各型DIC的特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4,问题: DIC的分期与特点? DIC的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5,DIC的功能代谢变化,1. 出血 2. 器官功能障碍 3. 休克 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6,凝血因子、血小板过度消耗 纤溶系统激活(子宫,前列腺,肺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应急,缺氧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形成,对凝血酶

8、,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交联抑制,1. 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7,2. 器官功能障碍,华-佛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微血栓导致肾上腺皮质出血坏死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微血栓导致垂体出血坏死产生的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8,3. 休克(Shock),缺血,缺氧酸中毒,回心血量,微栓塞,心肌功能障碍,凝血,激活补体 及激肽 系统,血管扩张,毛细血管 通透性,血粘度,血液流动阻力,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9,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在慢性DIC和有些亚急性DIC外周血涂片可发现新月形、盔甲形、星形、三角形等变形红细胞,被称为裂体细胞。裂体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降低,脆性增高,容易破裂,发生溶血。 因微血管发生病理变化而导致红细胞破裂引起的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发现较多裂体细胞(超过红细胞数2%),是诊断DIC的重要参考指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0,问题: 华-佛综合征、席汉综合征?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1,DIC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