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曾晓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4034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曾晓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曾晓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曾晓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曾晓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曾晓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曾晓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圆的周长小研究班级: 姓名: 小组名: 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 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通过学习交流,得出几种实际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学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技能。 【预习自学】一、()叫圆的周长。二、怎样测量圆的周长?(举例说明)三、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小组合作测量出操作材料中圆它的周长和直径填入下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周长(厘米)直径(厘米)(保留两位小数)1号圆2号圆3号圆4号圆我的发现:4、 我能举一个与圆周长有关的例子,并解答。五、通过预习和交流,你有哪些收获?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会昌县第三小学 曾晓燕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

2、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学习交流,得出几种实际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学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技能。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准备:(生)一个圆片,一把直尺,操作材料,同桌共有一条绳或皮尺。 (师)圆片,细绳(皮尺),直尺,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圆周长的含义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吧!(圆的周长)(出示课题)师:最近王叔叔家的圆桌面和菜板都有点开裂了。从美观和节俭的角度考虑,你们有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汇报)师:买

3、多长的铁皮?随便剪吗?师:这个长度是什么?什么是圆的周长?二、探索新知。2、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你需要什么工具?(学生结合实物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师: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周长的?3、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师: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怎样求圆的周长呢?师:圆的周长会不会与它的哪部分有关呢?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看到你们的小研究第3题。生:汇报小研究第3题4、认识圆周率和推导公式师:这个3倍多一些是怎样计算得到的? 这个倍数实际上是个固定的数。我们之所以计算出不同的数据是由于在操作中存在着误差,这是正常的。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4、值我们把它称之为圆周率。师:你知道吗?圆周率可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最早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这项发现比国外早了1000多年,多么了不起啊!现在用计算机算到了小数点后面上亿位了,还有人继续对它进行研究。圆周率有它独特的魅力!接下来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圆周率的认识。(然后全班交流对圆周率的认识)师:圆周率会大于、等于还是小于3.14呢? 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 )倍。师:谁来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生汇报)师:咱们看这个Cd这个公式,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就能用这个公式求出圆的周长,那C2r呢? 好的,来试试吧!三、知识应用。5、公式应用师: 你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圆,快速求出它的周长。(学生讲解

5、)师:我知道你们今天也带来不少的例子,请一些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例子。师:我也带来了一些例子。四、课堂回顾。通过预习和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易学、好学的课堂氛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尽量授之于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的渗透数学思想,养成会倾听、会思考、会质疑、会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情景的创设、问题的导入、猜想验证、巩固应用和最后知识的反馈都是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展现教学的全过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很多同学对前置小研究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导致课堂上没有出现非常的精彩片段。2、前置小研究的设置有待改善。可以按照肖主任说的将表格里的内容改一改,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3、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学生汇报环节处理不够恰当,时间也可以更紧凑点,导致整节课的时间没有控制好,最后的练习时间也不够充裕,学生举例展示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