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的措施探析.pdf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4428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的措施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的措施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的措施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的措施探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Dec2010 2010 年第期 1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 113 期 期 地方高校与社区共建的措施探析 邬海晔 (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张家港215600 ) 摘要 2008 年沙洲职业工学院各系党总支 (支部 ) 与张家港市市区部分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 开展校 地合作, 共建和谐社区。 “校区共建” 这一举措取得了较大成效, 对于高校和社区来说都是双 赢之举。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的特点, 对 “校区共建” 可实施的措施进行探析, 为进一步深化 “校区共建” 的政策提出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方高校;

2、 社区; 校区共建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046 (2010 ) 12-0119-02 前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同志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 要观点, 即高校要 “拆四堵墙” : 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 校内各部门和各学科之间、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系, 要 破除头脑中旧的教育教学思想。这第一堵墙学校 与社会之间的墙该如何打破?2008 年我校各系党总支 (支部 ) 与张家港市市区部分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 开 展校地合作, 共建和谐社区。此举改变了我校与地方社 区之间原本比较淡漠、 很少发生互动往来的关系。两年 多的共建活动, 不仅使教师、 辅导员、 班主任在 “社会大 课堂

3、” 里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为丰富教学内容、 改革教 学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辟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 的新通道, 更为重要的是, 共建活动为大学生参与社会 实践、 培养自身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新的平台, 成 为他们大学生涯以及未来人生道路上非常难忘的一 课, 通过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 加强了与社会其他群体 的交流与联系,了解到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 距,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如今, 双方的共建活动已经取 得了初步成果,为合作共建在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推 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是一所隶属于张家港市政府的地方高校, 与 部属院校相比,与所在社区共建有着自然的默契与明 显的优势, 主要有以下

4、原因: 第一, 地方高校由地方政 府拨款, 即花费的是当地纳税人的钱, 当然想方设法要 回报当地社会,参与社区建设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 的方式。同时又能通过这项举措, 做出特色, 扩大学校 的知名度。第二, 地方高校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经济发 展培养所需人才, 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高校 领导非常了解当地社区的发展状况与需求状况,能结 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共建政策。第三, 地方高校其生源、 师资主要来自于本省, 学生、 教师与当地居民在交流上 没有太大障碍,人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没有明显的差 异。第四, 地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留在当地工作, 毕业生在当地安家落户后, 就会属于当地某一社区,

5、从 而成为社区与母校联系沟通的一座桥梁,实际上也增 加了高校与社区联系的途径。因此, 地方高校较之部属 院校, 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论文正是基于地方高校与社区之间这样的特殊关 系, 论述两者在 “校区共建” 过程中可实施的有效措 施, 从而促进高校与社区共同发展。 一、 地方高校与社区的优势资源在共享中互补 “校区共建”本着双方受益的原则,整合互补 “校区” 资源, 发挥 “校区” 工作优势, 促进高校和社 区共同发展, 高校与社区作为工作的两个基本单位, 都 有其自身的优势, 也各存在着不足, 要做到共享互补、 扬长避短、 互惠互利。 高校是培养高文化、 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机构, 有

6、着 明显的优势: 1.人才资源。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专业知识 丰富,可以到社区为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从事专 业知识培训与讲座, 例如公文写作培训、 商务谈判礼仪 培训、 office 操作培训等, 帮助受培训者拓宽知识面, 提 高工作效率。 2.人力资源。 社区承载的社会任务相当繁 重,由于受到工作人员不足的限制,很多工作没法开 展, 而高校具有大量知识层次高的青年大学生, 他们志 愿消灭城市环境污染, 志愿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志愿普 及科学文化知识, 志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志愿建立良 好的社会公德, 完全能满足社区对人力需要。3.设施资 源。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往往是社区资源不可能达到的 层次,

7、 社区的建设往往受到场地、 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而 无法开展, 如果高校对社区打开方便之门, 提供教室、 报告厅支持社区搞党建开培训,帮助社区将工作开展 得有实效、 有特色; 指定日对社区开放图书馆, 丰富社 区群众的知识面; 提供体育场馆与体育器材, 协助社区 组织文体活动; 利用网络资源, 活跃社区群众的业余文 化生活。 4.科研资源。 高校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一支重 要力量, 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例如提供数据查新, 助 社区群众搞科研、 写论文、 上职称; 为社区企业解决技 术难题, 结合企业与高校的资金、 设备、 人力, 合作搞发 明创专利;从事教育管理及学生思政的老师和社区工 作人员可以互

8、相提供思路, 搞课题研究。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相对于高校, 社区在共建 119 中也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 1.环境资源。 当前, 社会实践 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它的实际成效不仅关 系着大学生的就业, 也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而社区就是 能够为高校提供学生社会实践的环境与平台,帮助学 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所学、 丰富所学, 在完善自我的同时拓宽 自己的专业面, 起到在校园教育中所起不到的作用。2. 组织资源。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其发展方针的制 定往往是为了适应当地居民的需要,会通过组织相应 的活动来实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不但可以丰

9、富居 民的生活, 而且还可以陶冶居民的文化情操, 培养居民 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学生直接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活动 中来, 一方面可以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可 以从社区活动中了解社区文化、 地方文化。当大学生回 到了校园, 也把优秀的社区文化带回校园, 将社区文化 和校园文化相结合,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从而 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当毕业生留在当地工作后, 能尽快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与工作。 3.财力资源。 对高校 来说, 依靠政府有限的投入, 不可能完全解决学校面临 的实际困难。当将大量的经费投入到学校的软硬件建 设后,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就紧缺了。这时候, 社 区经费的注入就

10、能缓解学校的这个困境。同时,通过 “校区共建” 这一平台, 社会有志之士能了解到当地 高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 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建设, 帮助 贫困学生, 提供就业岗位。 二、 实现学生社区实践的规模化、 制度化 在 “校区共建” 活动初期, 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 教育课、 校园文化媒体等途径加大对 “校区共建” 的 宣传力度。要采用入学教育、 主题活动、 报告讲座等形 式来加强对 “校 - 区共建” 的观念教育。提高学生对社 区实践思想上的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 端正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区的实践态度。学生初涉社 区实践, 往往会因缺乏社会经验而无法开展工作, 学校 首先应要求社区实践队

11、伍制定详细计划,包括实践目 标、 实践内容、 人员安排、 实践时间、 指导人员等, 指导 人员不仅可以是学校的老师,还可以是经验丰富的社 区工作人员和成就卓越的先进人物。通过建立这样的 计划, 保证社区实践有序持续进行。 随着社区实践的深入开展,社区实践主体应由学 生干部、 志愿者小分队的模式, 逐步转变为在校生普遍 参与的模式。学校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社区实践工 作长期稳定地开展。一方面, 可制定学分制度, 将社区 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和评奖评优的参考指标。首先明确这门课程的考核依 据和评分标准, 其次要与社区建立共同指导的模式, 加 强与社区的联系, 建立信息渠

12、道, 及时掌握学生社区实 践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所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 高校 要完善领导机制,确定管理部门。可实行院系两级管 理, 由分管院长统抓, 学校团委负责。各系成立由系主 任、 党总支书记、 政治辅导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甚至可 以为社区实践配备专职的辅导员,帮助与指导学生完 成社区实践任务。 三、 组织政治辅导员赴社区挂职锻炼 政治辅导员通过社区挂职锻炼,能够进一步地了 解社区、 了解社会, 学习到很多社会实践的工作经验,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 有助于开展学生的党建工作, 有助于指 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 政治辅导员赴社区挂职 锻炼是加强

13、学生社会实践环节的途径,能更方便地引 导学生进入社会、 了解社会、 融入社会, 拉近专业教育 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 赴社区挂职锻炼为政治辅导员提供了良好的锻炼 平台, 因此, 辅导员在挂职过程中要向社区的工作人员 和群众学习, 学习他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 路。学会在复杂的工作中, 找准解决矛盾的切入点, 提 高工作的实效性。学习这些工作经验, 不但能提高自己 的思想水平, 而且还能涉猎到更多领域的知识, 更可以 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使辅导员能够更加胜任自 己的本职工作。 辅导员挂职锻炼也为高校与社区搭建了沟通平 台, 起着桥梁纽带作用, 辅导员在挂职过程中能及时了 解挂职单位

14、的需求, 能够有效地为 “校区共建” 提 出自己的建议,拉近了校区之间的距离。对社区来 说, 高校师资就像新鲜的血液, 能带来了大量的新知 识和新理念, 从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辅导员在挂职 锻炼过程中,应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稳健的 工作作风, 充分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提高学校的社会 影响力。 对于挂职社区来说,首先要认真安排好辅导员挂 职的工作岗位, 不把辅导员当客人。其次, 要指定一个 工作经验丰富、处事能力强的社区工作人员来带挂职 的辅导员, 给予辅导员直接学习的机会。再次, 要给辅 导员亲自处理实际案例的机会,这样就能真正锻炼辅 导员的工作能力。最后, 做好辅导员挂职期间的考核

15、, 定期和高校交流辅导员挂职过程中的情况,对于辅导 员在挂职期间的表现做好记录, 并给予鉴定。 四、 创新共建形式, 打造共建特色 地方高校与社区要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把握时 代信息, 制订发展趋势, 在巩固原有的共建项目的基础 上, 结合当地社会的风土人情, 发挥高校的办学特色, 建立新的共建内容, 拓展新的共建项目, 使共建工作在 广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在创新的同时, 还要打造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存 在的基础和必要,特色程度是吸引高校师生和社区居 民投身共建的号召力。在共建的过程中, 要紧密结合地 方城市的特色,这样的共建文化才能创造出强烈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才会 不断提高, 才能推动共建工作不断创新。 “校区共建” 不仅仅是高校与社区两者的事,双方要进一步整合社 会各方资源, 争取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不 断扩大 “校区共建” 的社会影响力, 从而保证共建工 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伟长.钱伟长文选 (第 5卷 ) M .上海: 上海大学出 版社, 2004 2 李彦.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社会实践的思考 J .天津职 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4 ) 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