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7091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随文识字观摩课给我的启示观看了两节观摩课,使我受益匪浅。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把识字教学和阅读紧密的结合起来,为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去识字。“随文识字”顾名思义就是在感悟课文时认识生字,是当前低年级语文教学所提倡的识字方法。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生字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专门用一节课学习生字,这样一来,生字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算学生学会了生字也未必会用。听了两节观摩课我已经清楚的认识和感受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二者的融会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随文识字”营运而

2、生。“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一、随文可以记住字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就是让儿童识到十个八个的生字词,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凭借课文内容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性,使儿童能很快熟读背诵。这样一篇篇课文学下来,他们就像滚雪球似的一篇连一篇的反复诵读了。这当中,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词得到巩固,还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及早给他们这种熏染,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3、和健康成长。二、随文识字强调了语言环境 ,随文可以记住字形。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生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 随课文识字,生字词学过后,就在课文中重现,这种语言环境(课文)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语言环境所不能替代的。例如大禹治水一课中,老师在教“洪”时,出示图片讲水神共工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洪”的字意。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同时根据图片学生理解“洪水”,再读“滔滔的洪水”,学生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洪水的可怕,洪水带给人类的危害。“无家可归”一词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三、随文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

4、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我想其实做到随文解义并不困难,关键要看老师在教学中有没有这个意识,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有没有深入研究教材,有没有考虑到识字教学包含的几个梯度。大禹治水一课执教老师,在教学同音字“治、制”时,“治”在揭示课题时就提出,先让学生用熟部件记忆的方法记忆字形,再告诉学生“治”的意思是管理。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治水”、“治国”、“治家”、“治班”等词的意思。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治”的音形义。而在教学“制”时,溯源字理。看图帮助学生理解,“制”原意是用刀修剪树上的枝丫,有强制的意思。所以是“制度、法制”的“制”。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牢牢记住这两个同音字。随课文识字就会减轻学生的压力,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