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7748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4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考研考试大纲(最新).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管理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 约 20% 判断题 约 20% 简答题 约 40% 论述题 约 20% 土 地 管 理 学 一、绪论 考试内容 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和功能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我国土地资 源的地理背景 我国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考试要求 1. 掌握土地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土地的功能。 2. 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3. 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理背景。 4. 了解我国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土地管理的基本理

2、论和技术基础 考试内容 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的形成及发展、土地管理的特点和作用、目标与任务 我国土地 管理体制 土地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任务和体系 土地管理的方法, 土地管理的管理学基础 土 地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土地管理的法学基础 土地管理的科学技术基础 考试要求 1. 掌握土地管理的涵义,了解土地管理的形成及发展,理解土地管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 土地管理目标与任务。 2. 了解我国土地管理体制。 3. 掌握土地管理学研究的对象,理解土地管理学的任务与体系。 4. 掌握土地管理的方法。 5. 理解土地管理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法学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 三、地籍管理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考

3、试内容 地籍及宗地、地块、界址点的等相关概念、地籍的分类、地籍管理的概念和类型、地籍管理 的内容、管理手段、任务, 地籍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关系、现代地籍管理趋势 土地调查的概念 及任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目的及分类,地籍调查的概念、目的、分类与内容、地籍调 查的程序,土地质量调查需要收集的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意义、 类型,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城市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内容与程序,农村土地分等定级的 相关概念、目的与程序 土地登记的概念、目的,土地登记的对象、种类与内容、土地登记的 工作流程、土地登记中应注意的问题 土地统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内容、类型,基层土地

4、统 计和国家土地统计,土地统计调查的意义、方式 地籍档案的概念、地籍档案管理的任务和内 容、工作程序,地籍档案的类型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考试要求 1. 掌握地籍及相关概念、地籍的分类。 2. 掌握地籍管理的概念和类型、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地籍管理的手段、 任务。 3. 了解地籍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关系、现代地籍管理趋势。 4. 理解土地调查的概念及任务,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目的及分类,掌握地籍调 查的概念与内容,理解地籍调查的目的、分类、程序,土地质量调查需要收集的资料。 1 5. 了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内容和意义。 6. 掌握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类型,了解土地分等定级的

5、理论基础,理解城市土地分等定 级的目的、内容,掌握城市土地分等定级的程序、因素因子权重确定的方法、分等定级单元的确 定,理解农村土地分等定级的相关概念、目的与程序 7. 理解土地登记的概念、目的,掌握土地登记的对象、种类与内容,掌握土地登记的工作 流程,了解土地登记中应注意的问题。 8. 理解土地统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内容、类型,掌握基层土地统计和国家土地统计, 理解土地统计调查的意义、方式。 9. 理解地籍档案的概念、地籍档案管理的任务和内容、工作程序,地籍档案的类型。 10. 掌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四、土地确权及管理 考试内容 土地权利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现行的土地权利制度 确定

6、土地权属的概念、意义、内容,确 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般原则,确定土地所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确 的过程 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意义,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和内容,土地权属争议产生的原因,土 地权属争议处理程序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特征、原则、 审批、出让期限与方式、出让合同管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转让方式、转让价格、 转让期限、转让管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及管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抵押的概念及 其管理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流转的意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农村集体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 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的概念、土

7、地征收的特点、程序、征地补偿与安 置标准,征收土地与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二者的关系,我国现行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 考试要求 1. 掌握土地权利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现行的土地权利制度。 2. 理解土地权属的概念、意义、内容,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般原则,确定土地所 权、国有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掌握土地确权过程。 3. 了解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意义,掌握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和内容,理解土地权属争议产 生的原因,掌握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程序。 4. 掌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特征、原则、审批、出让期限与方式,了解出让 合同管理。 5. 掌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转让方式、转让价格、

8、转让期限、转让管理。 6. 理解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及管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抵押的概念及其管理。 7. 理解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流转的意义,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了解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及其制度创新。 8. 掌握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的概念、土地征收的特点、程序、征地补偿与安置标准。 9. 掌握征收土地与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理解二者的关系。 10.了解我国现行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创新。 五、土地利用管理 考试内容 土地利用涵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土地利用管理的涵义及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的涵义、 类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 土地用途管制的涵义、特点,我国

9、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海 外土地用途管制的特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概念、特点、主要任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 考试要求 2 1. 掌握土地利用涵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2. 掌握土地利用管理的涵义及内容。 3. 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涵义、类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 4. 掌握土地用途管制的涵义、特点,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 5. 了解海外土地用途管制的特点 。 6. 了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意义,理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概念、特点、主要任务,土地 利用动态监测方法。 六、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考试内容 城市土地市场的意义, 城市土地市场的性质、 具体内容、 土地市场类型、 土地市场组织结构,

10、 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城市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机制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意义、 内容和管理方 式 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范畴、 供需调控机制, 城市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 土地储备与 城市土地市场运行 考试要求 1. 理解城市土地市场的意义. 2. 理解城市土地市场的性质、具体内容,掌握城市土地市场类型、市场组织结构。 3. 掌握城市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城市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机制。 4. 理解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管理方式。 5. 掌握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范畴、供需调控机制。 6. 理解城市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 7. 理解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意义、运行效果,以及与城市土地市场运行的关系。

11、 七、土地管理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考试内容 遥感技术(RS)与土地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土地管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与土地管理 “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土地管理中应用 考试要求 1. 理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集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原理。 2. 掌握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3.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4. 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5. 掌握“3S”集成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3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一、试卷

12、结构 题目类型:题目类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题型题型 说明:考试题目类型不超出以上题目类型,但每次考试不是以上所有题目类型都出说明:考试题目类型不超出以上题目类型,但每次考试不是以上所有题目类型都出 现。现。 土地经济学 一、导论 考试内容 土地的经济特性和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特性对人类利用土地的影响分析。 考试要求 理解和掌握土地特性及其对人类利用土地的影响。 二、土地利用经济 考试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概论、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分区利用、土地计划利用和土地可持 续利用等章节。具

13、体如下: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的内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的目标、 实现手段、 土地利用的原则、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方法;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对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的指导意义、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研究的内容、 土地集 约利用研究的内容、方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土地规模利用的概念、土地规 模经济的来源、农业及城市土地规模利用问题;区位、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 市区位论以及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计划利用的概念、 计划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 计划利用与市场配置的关系、 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的基本体系、 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及土

14、地利用计 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及 研究内容; 考试要求 1 掌握基本概念, 理解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目前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价值 考试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土地市场、土地供给与需求、地租理论及应用、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土 地金融、土地税收等章节。具体如下:土地市场的概念、内涵,土地市场的特点,土地市场的功 能及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 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与机制, 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及土地市场存 在的问题;土地供给的基本概念、土地自然供给概念及其制约因素,土地经济供给的概念、影

15、响 因素及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人口理论、 人地关系, 土地需求的概念, 各类用地需求的内涵, 土地供需平衡的分析;地租的概念、内涵,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地租理论 的区别,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的概念,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土地价格的概念,土地价格的形成,土地价格的理论,土地价格的特点,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 土地价格变动趋势及规律性,土地估价原则,土地价格评估的方法,土地价格评估的程序,我国 的土地价格体系及其管理;土地金融的基本概念,土地金融的特点,土地金融的种类和作用,我 国土地金融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国外土地金融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16、土地税收的概念和特 点,土地税收的种类,土地税收的功能,我国现行土地税制及其改革与完善。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以上内容, 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土地估价的理论与方法进 行房地产价格的计算。 2 四、土地制度 考试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土地制度概论、我国现行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度、我国现行土地管理 体制、我国港、台地区现行土地制度及国外现行土地制度。具体如下:土地制度概念、土地制度 的构成、土地制度的特点,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土地所有权及其属性,土地使用权、土地 租赁权、土地抵押权,我国现行土地所有制。 考试要求 掌握土地制度的概念,熟悉我国及港台地区的各项土地制度。

17、参考书:1.毕宝德.柴强.李玲,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 2.土地估价师考试辅导教材。 3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试卷结构 填空题与选择题 约 30% 解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 约 70%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从对土地利用规划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部 分,其中掌握部分考点约占 70%,熟悉考点约占 20%、了解考点约占 10%。 第一章 导 论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认识土地特性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

18、原则,了 解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意义及基本程序,了解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沿革和前沿 动态。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土地与土地利用 一、土地的概念(掌握) 二、土地的特性(掌握) 三、土地功能(掌握) 四、土地利用 1. 土地利用的概念(掌握)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方式 2. 土地的合理利用(熟悉)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学 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1.规划的概念(掌握) 2.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历史(了解) 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掌握)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动态(了解) 二、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 1. 研究对象(了解) 2.

19、与相关规划的联系与区别(熟悉)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掌握)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掌握)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掌握) 二、土地利用规划程序(掌握)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依据的科学原理和基本原则的含义。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 掌握、熟悉、了解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掌握) 二、区位理论 1. 农业区位论(掌握) 2. 工业区位论(掌握) 3.

20、 城市区位论(了解) 三、持续利用理论(熟悉) 四、生态经济理论(了解) 五、人地协调理论(了解) 六、系统工程理论(了解)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熟悉)(熟悉)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重点重点内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内容和程序,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的意义。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掌握)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掌握)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掌握)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掌握)

21、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程序编制内容和程序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掌握)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掌握) 第四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1 【重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分析的内容,相关数据分析预测方法的类 型、基本原理与适用范围。 第一节第一节 基础数据预测基础数据预测 一、预测的原理与方法(熟悉) 二、人口预测的方法(掌握方法类型、原理与适用范围) 1. 人口自然增长法 2. 劳动平均法 三、城市化水平预测(掌握方法类型、原理与适用范围) 1. 城市化与城市化指标(掌握) 2. 城市化预测方法(掌握方法类型、原理与适用范围) 四、消费水

22、平预测(掌握方法类型、原理与适用范围) 五、作物产量预测(掌握方法类型、原理与适用范围)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目的(掌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掌握) 三、土地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内涵(掌握) 四、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掌握)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评价 一、基本概念 1. 土地质量(掌握) 2. 土地质量评价(掌握) 3. 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掌握)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 1. 什么是土地适宜性评价(掌握)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掌握) 三、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 什么是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掌握) 2.

23、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内容(掌握) 四、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1.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含义(掌握) 2.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流程(掌握)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利用潜力估算土地利用潜力估算 掌握土地利用潜力估算的主要内容,熟悉潜力估算方法 一、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掌握) 二、农业用地的利用潜力(掌握) 三、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掌握) 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重点内容】掌握土地需求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2 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耕地需求量 1. 耕地需求量的内容(熟悉) 2. 预测程序(熟悉) 二、果园用地需求量(熟悉) 三、其他农用地面积(

24、了解)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熟悉) 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熟悉) 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熟悉)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一、基本概念(掌握) 1. 土地供给 2. 土地供给总量 3. 土地需求 4. 土地供需分析 二、土地供需平衡协调(熟悉)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重点内容】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在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结构方案拟订的方法和优化的模型,熟悉土 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结构

25、的概念和作用 1. 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掌握) 2. 土地利用结构的作用(熟悉) 3. 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熟悉) 二、供选方案的拟定(熟悉) 三、方案编制方法(掌握)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 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1. 土地利用分区概念(掌握) 2.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熟悉) 概念与分区原则 3. 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掌握) 概念、分区原则、分区方法 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熟悉) 第三节第三节 各类用地配置各类用地配置(了解)(了解) 3 第七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 【重点内容】掌握居民点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居民点布局的基本理论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居民点和居

26、民点用地 一、居民点 1. 居民点的形成(了解) 2. 居民点的分类(熟悉) 二、居民点用地的概念、特点(了解) 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化 1. 城镇化的概念及度量(掌握) 2. 世界城市化(了解) 3. 我国城镇化(了解) 4. 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作用(熟悉) 二、城镇布局理论 1. 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概念与理论观点(掌握) 对城镇布局的意义(熟悉) 2. 门槛理论 理论观点 对城镇布局的意义 三、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了解) 第三节第三节 居民点规模居民点规模 一、居民点规模的概念(熟悉) 二、城市的合理规模和规模分布(了解) 三、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

27、测(了解) 第四节第四节 居民点布局居民点布局 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掌握) 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掌握) 三、居民点布局方案优化(了解) 第八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重点内容】了解和掌握交通用地的预测和交通用地的布局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交通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与交通用地规划用地规划 一、交通运输用地的功能 1. 交通运输的概念及意义(了解) 2. 交通运输方式和结构(熟悉) 二、交通用地规划(熟悉) 1. 远景交通量的预测(熟悉) 2. 各类交通运输的用地指标(了解) 4 第二节第二节 公路用地规划公路用地规划 一、公路和公路等级 1. 公路等级(了解) 2. 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的

28、涵义(熟悉) 二、公路规划 1. 公路选线(熟悉) 2. 选线原则(掌握) 3. 不同地区选线的特点(掌握) 4. 选线方案择优(了解) 第三节第三节 其他交通运输规划其他交通运输规划(了解)(了解) 第九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重点内容】掌握水利工程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供水和排灌工程用地布局的基本 理论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水资源利用与水利工程用地水资源利用与水利工程用地 一、水资源概述 1. 水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利用(了解) 2. 水土资源平衡(了解) 二、水利工程用地 1. 概述(了解) 2. 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熟悉) 第二节第二节 供水工程用地规划供水工程用地规划 一、供水工程用

29、地类型及要求 1. 用地类型(掌握) 2. 用地要求(熟悉) 二、水库用地规划(熟悉) 三、灌排工程用地要求(熟悉) 四、排灌工程用地规划(熟悉) 五、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了解) 第十章 农业用地规划 【重点内容】掌握耕地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耕地规划耕地规划(掌握)(掌握) 一、耕地的组织形式(熟悉) 二、耕作田块配置(掌握) 三、田间灌排渠系配置(掌握) 四、田间道路布置(掌握) 五、农田防护林配置(掌握) 六、田间设施综合配置(熟悉) 5 第二节第二节 其他农地的规划其他农地的规划(了解)(了解) 一、园地规划(了解) 二、林地规划(了解) 三、牧草地规划(了解) 四、水

30、产用地规划(了解) 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重点内容】掌握各专项规划的编制理论、内容、程序和方法。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掌握)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特点(掌握)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内容(掌握) 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划 一、基本概念 1. 基本农田(掌握) 2. 基本农田保护区(掌握) 二、规划的原则(掌握) 三、规划程序(掌握) 四、技术要点(掌握) 1.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 2. 重要指标的测定 五、划区定界(掌握) 六、主要成果(掌握)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规划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掌握) 二、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掌握) 三、土地整理规划的程

31、序(掌握)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规划 一、基本概念(掌握) 二、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掌握) 三、土地复垦规划的程序(掌握)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 一、基本概念(掌握) 二、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掌握) 三、土地整治规划的程序(掌握) 第十二章 GIS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重点内容】熟悉和了解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内容,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的应用模型。 6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了解)(了解) 一、GIS 概述(了解) 二、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功能(了解) 三、数据的存储(了解) 四、数据的查询与分析(了解) 五、图形显示与交互(了

32、解)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了解) 一、概述(了解) 二、数据字典(了解) 三、数据库的三种模型(了解) 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重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的基本内 容和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了解)(了解) 一、可行性研究的原理与内容(了解) 二、财务评价指标(了解)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可持续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可持续评价 一、可持续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了解) 二、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熟悉) 三、可持续评价方法(熟悉)

33、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重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利用分区的关系, 土地利用计划编制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与实施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与实施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掌握) 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熟悉)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 一、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内容和特点(掌握) 二、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掌握) 三、土地用途分类和分区(掌握) 四、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掌握)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一、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概念、内容、任务、体系(掌握

34、) 二、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掌握) 三、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 7 四、土地利用计划的实施(掌握)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涵义、特点、作用(熟悉) 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和指标(熟悉) 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熟悉) 四、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了解) 1. 耕地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了解) 2. 监测方法(了解) 8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等客观题 约 40% 2、简答、论述等主

35、观题 约 60% 二、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 1、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 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水文及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及其结构特征,土地资源的社会 经济特征及其结构。 具体要求: 1) 了解土地资源的气候、地学、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其结构特征; 2) 理解自然要素土壤的概念,掌握土壤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3) 掌握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 4) 了解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性; 5) 理解我国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 6) 掌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类型的概念、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土地资源 类型的

36、概念、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与土地类型的对应关系;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及其划分体系。 具体要求: 1) 掌握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 2) 了解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 4) 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 5) 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土地资源自然 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方法等。 1 具体要求: 1) 掌握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2) 掌握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

37、 3) 掌握“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4) 掌握土地评价纲要 (FAO)的内容和基本步骤; 5) 了解中国 1:100 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系统; 6) 掌握农用地分等规程 、 农用地定级规程 、 农用地估价规程2003 中的内容。 4、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人口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与计算、粮食安全与 耕地保护、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 具体要求: 1) 了解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3) 掌握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过程; 4) 了解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5) 了解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方法、 持续土地利用评价过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内 容。 5、土地资源保护与整理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管理,土地整治(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1) 了解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2) 土地资源退化的类型及防治方法; 3) 了解土地资源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内涵; 4) 掌握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 5) 掌握土地整治的含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