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9214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回延安(节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1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事?_2画“_”的句子中,诗人用饱含情感的动词“_”“_”“_”,表达了阔别十年又见延安时自己的兴奋和激动之情。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从中能感受到诗人_的心情。4“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中的“亲人”在诗中

2、指的是_。从中能够体会到诗人与他们的_。2. 重点片段品析。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诗句中,作者用“_”和“_”这两个词语刻画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_”两个字把白桦当做人来写,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了白桦_的品质。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_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_4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_3. 阅读理解。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

3、羸病卧残阳。1“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再查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 可以组词。2写出下列词句中带点字的意思。耕犁千亩实千箱(_)力尽筋疲谁复伤(_)(_)3把下面的诗句改写成现代汉语。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_4在这首诗中,“,”是写病牛,“,”是抒情。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5对比病牛,再读读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老黄牛,说说你从老黄牛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形象和精神。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_4. 阅读理解。成长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辛勤地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将

4、别人也当做自己的玩具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感恩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孩子啊!你们要多注视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辛勤(_) 尊重(_) 赞颂(_)2用“野树”比喻孩子有什么含义?_3诗中描绘的三类孩子的个性特点是_;_;_。4为什么说“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_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_5. 阅读古诗凉州词,回答问题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2这首诗属于()诗。A.送别诗B.边塞诗C.写景诗3

5、诗中“莫”的意思是: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的情怀。6. 古诗阅读。独坐敬亭山众鸟_,_独去闲。相看_,_敬亭山。1把诗句补充完整。2诗中的“_”和“_”两个字最能体现诗的主题,表现出作者的情怀和感受。3诗中前两句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心灵的_,后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_之情。4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7. 课内阅读。白桦(节选)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1第一小节用“_”和“_”写出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_” 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

6、披”字把桦树_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_。2你如何理解“雪绣的花边潇洒”这一句?_3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_、_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_”。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_的形象。8. 古诗阅读。梅雪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_,和句中的“_”意思相近。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2后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D.前无古人,后无来者。9. 阅读理解。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元曲中“_”一词点明了季节,照应了题目中的“秋”字。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B.“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这首曲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10. 阅读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本词的词牌名是“_”,题目是“_”。我还知道“渔歌子”“_”“_”等也是词牌名。(词

8、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曲调。)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相媚好”写出了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B.“最喜”一词体现出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C.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乡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喜爱之情3词的上阕中,“_,_”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词的下阕描写了三个儿子的特点,其中大儿的特点是_,中儿的特点是_。小儿最有特点,一个“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儿_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判断下图的人物是_。4作者经历连年战乱,当看到词中描写的乡村生活场景时,他可能会想:_11. 课内阅读,完成填空。_,

9、_。_,_。1默写苏轼七言绝句题西林壁。注意格式、行款、字距,写正确、整洁、美观。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人。这首诗不仅描写了中国_山壮美多变的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_。诗中“缘”一字的意思是;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中的“缘”的意思是_;而“城市的边缘”中的“缘”则是_。3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词经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它是“但愿人_,_共婵娟”。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写出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吟:_ 瑟瑟:_可怜:_ 真珠:_2这首诗按_顺序,描写了从_到_这段时间江边的景色变化,表

10、达了作者_之情。3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景象B.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的景象。_13.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_。莫愁前路无知己,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诗中描写景色的诗句是“_,_”,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色。4“_,_。”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了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14. 阅读。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

11、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1冰心明知道纸船不可能漂洋过海,为什么还不灰心地叠着?()A.因为纸船代表着冰心对母亲的爱与思念。B.因为冰心是个不服输的人。2作者赋予纸船什么含义?_3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看到这只船,会说些什么?_15. 片段阅读。繁星()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选自繁星春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淡白嫩绿深红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和_。3“芽儿”“花儿”“果儿”象征人的成长阶段从_到_。4理解诗歌,完成填空。当你还是芽儿时,要_。当你开出花儿时,要_。当你成了果儿时,要_。5小朋友,觉得自己正处于芽儿、花儿、果儿的哪个成长阶段?这时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