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19935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摘要: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要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就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新课程理念对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要求。其具体做法可从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予成功的满足;进行情感交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方面实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新课程、期待、认知冲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很

2、多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太难懂,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才能,才能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必要性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

3、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一万多名学生中喜欢数学的占总数的32.5%,位居第一位,在喜欢数学这一科的原因中,其中认为是老师讲的好的占34.4%,同样位居各种原因的榜首。这项调查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新课程背景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

4、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中生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斯基在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中说:“数学能力实际上只能在对于数学活动有爱好或明显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发

5、展.”这就是说,能力的发展,爱好的产生,有赖于兴趣的推动。初中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行动容易受情感支配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注入新的刺激,才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每节数学课都在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氛围中度过,这样就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引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

6、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此时老师问学生“究意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3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

7、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比如,在讲概率这一内容时,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上课铃声一响,我手拿着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小礼品盒走进了教室,学生们立刻好奇起来,我笑着说:“这是个小礼品盒,里面装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同学们猜一猜我为什么带这份礼物来?”有的同学说:“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摇了摇头。还有的同学说:“那准是您女儿的生日,要不就是您的结婚纪念日。”,我仍然摇头,同学们哈哈大笑。我说:“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我给同学们讲讲我的幸运日的来历。十四年前

8、的今天,吃过晚饭后,我想出去散散步,发现一辆大汽车上装满了山地车,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抓奖。我也忍不住想碰碰运气,于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张奖券,结果我真的很幸运,我中了一辆山地车。”通过这个小小的事件,我就巧妙地渗透了随机的概念。4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用一张长80cm,宽60cm的硬纸板,在四个角上截去相同的小正方形,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盖的长方体盒子,想一想要如何做呢?首先学生要分析计算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才能动手制作,于是设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列出方程(80-2x)(60-x)=1500,整理得x270x+825=0,如何

9、解呢?学生用已学知识无法解决,就产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需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知识,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新知识学习。5给予成功的满足,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回答正确,都要加以肯定,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每个同学智力水平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梯式问题和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在学生探索学

10、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与学生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初中生比成年人更具有好胜心,总希望得到成功,依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准” “看谁的方法多”等。让学生都能大显身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能力,设计梯度不同的比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各个层面取得成绩,这样激励的作用会更大,学习数学的热情会大大提高。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一节课,在传授新知识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接着说:“我中奖了,特别高兴,因此我就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幸运日,在这个幸运的日子里,我

11、想把这份神秘的礼物送给咱们班的一位最幸运的同学,好不好?”同学高兴地齐答:“好!”,有几个淘气的男生还假装搓了搓手。我说“今天神秘礼物的得主是通过三个游戏产生的。第一个游戏:前后桌四名同学是一组,以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决出胜者;第二个游戏:老师准备了四道题(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旧知识),请第一个游戏胜出的同学进行抢答,按成绩取前三名。第三个游戏:请第二个游戏胜出的三名同学到前面来,面朝大家,老师发给每人一枚一角硬币,每人连续掷三次,三次都是正面的为胜,最后得胜者就是今天的幸运同学。”设置这三个游戏环节我达到的目标是:通过游戏的公平性,渗透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条件,体会随机思想。以比赛的形式复习已有的概

12、率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一章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第三个游戏为问题背景,引入新课。 6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主动性“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师教生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作风,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俯下身来和学生做朋友,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这门课上

13、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7恰当使用多媒体,为数学课助力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我首先提出具体情境下的一个问题: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我校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的操场上参加升国旗仪式。王老师给他的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李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你想知道小明是怎样算出的吗?接着用大屏幕打出这样一幅图:1米10米?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仍还是形象居多,大屏幕直观的呈现出这个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快速理解题意。8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

14、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只要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为核心,就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注释:鲁迅语。爱因斯坦语。语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主要参考文献:1克鲁捷斯基著,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22. 林崇德主编,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1983.13.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 索里、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5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陈静(大余县浮江九年制学校,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34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