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风格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21035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学风格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的教学风格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风格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学风格1.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走进新课改,人们的理论视野开阔了,思维空间开放了,反映在语文课堂上,教学风格更趋多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教学流派也渐露风采,成为当下小语界的盛世景观。这无疑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结出的可贵果实,也是教学艺术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欢呼教学风格与流派日益繁衍的同时,我们会更加关注它的健康发展。于是,对风格、流派的研究就成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崭新课题。我的教学风格是什么呢?通过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思索自己的教学轨迹,归纳自己的语文见解,总结如下:诗的意境;美的画面;情的怀抱。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有诗、有画、有情,孩子们浸润在诗的意境、美的画面和爱的怀抱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会优美地表达,享受优

2、雅的人生。一、诗的意境“意境”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性范畴,也是中国古典艺术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按照现代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刘士林著中国诗性文化)。语文教育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粹文化,无疑应当是高雅的、雅致的,应该具备诗的意境。汉语言的一大魅力是语言造境,而这个“境”之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如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一词,所蕴涵的情味与意象之美是任何语言所无法诠释的,诠释得越清楚,美感便消失得越多。汉语语意的模糊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学

3、对有些语言的品味或应不求甚解,只要具备一种诗意的直觉就好,所谓的留一分朦胧留一分美。高尔基说:“诗不是属于现实部分的事实,而是属于那比现实更高部分的事实。”1、诗化的语言语言文字中最凝炼、最有韵味的形式就是诗歌。我认为,语文教师用诗化的语言熏陶学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美妙的手段和方法。希望我们的语言能成为孩子耳中的天籁。伽达默尔说:“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是的,遵循语文课的学习规律,用我们情深意浓的精妙的语言带领孩子充分享受语文赋予我们的美好感觉,学会优美地表达和幸福地生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本事!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言善于描绘,大段铺陈,给教学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华丽

4、之感,正是他主张诗意语文的鲜明体现;而孙双金老师的语言渐趋平实,给人一种沉郁之感,哲思之辩,也正是他主张情智语文的最好体现。就像文学创作一样,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色。而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的我的教学语言,也充满着自己的特色。请欣赏我执教桂林山水时设计的导语:“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遍布绮丽壮观的风光。在我们祖国的南方广西,有一个以山水的玲珑清秀、优美动人而闻名于世的风景区桂林,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风姿独特,美不胜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桂林山水。”七言绝句泊船瓜州,短短二十八个字,却蕴含着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能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并不难,但要深入体会离家多年

5、、而此时又归心似箭的作者的内心情感,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语言点拨、以情感诱导。于是,我在学生理解诗意后提问:“作者在瓜州停船过夜,可能站在什么地方了望、吟诗呢?”当学生回答可能是站在江边了望江南时,我顺势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衬托下描述:“当年作者从北方乘船而来,一路流水,一路思乡,终于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到达瓜州,旅途的劳累,冲淡不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他独立岸边,听着潺潺的水声,迎着习习的江风,举头遥望,对岸那万家团圆的灯火,那春风吹拂下的熟悉的山峦,这一切一切,怎能不使人思绪万千呢?”如诗的过渡语句,舒缓的语调,充沛的感情,为学生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深深感染了学生。又如曼谷的小象这个故事,本身就像一

6、幅美丽的画卷,美好的景和物衬托着人物美好的心灵。备课时我非常认真地设计过渡语。如第四自然段与第五、六自然段之间的过渡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个美好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一个美丽的泰国妇女和一头可爱的小象才编织成的。现在,让我们继续留意故事的发展,看看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的。”第五、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之间的过渡语又是这样设计的:“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画面很美,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另一幅画面,欣赏小象洗车的情景,看看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把车身上的污泥冲干净的。”等等。这些过渡语,用诗化的语言,巧妙承接了上文,又自然引出了下一阶段要学习的段落,语言抒情、明了,稍带些文学味。我认为,教师

7、的课堂语言是学生语言的示范,要创造诗意课堂,教师必须注重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美言雅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言面貌。教师的“雅语”转化为学生的“美言”的过程,便是课堂诗化的过程。法国启蒙主义时期学者尔格哈曼强调,“诗是人类的母语”,有学者还指出,语言的源头是诗。诗、诗化离不开语言,离不开母语;诗、诗化正是从另一个层面,或者说从“根”上关注母语,关注语言,关注中国的诗性文化与诗性智慧。我们就是运用母语为孩子守护童年的人!2、诗般的优雅课堂上如果教师能以优雅美好的教学气质与充满韵味的汉语魅力让学生折服,那么学生就会深深地迷恋上语文的课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文人的气

8、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老师最美丽。我想,这种美、这种诗一般的气质,一定是在不经意间透露于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于默默无语的一个眼神之中的!解读文本见解独特精于预设,课堂教学从容不迫巧于生成,教师就会有一种诗般的优雅。我想,诗意课堂在展开的过程中,可以遵循画圆规则:找到一个原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让课形成一种圆形的立体多维结构。课堂结构是在从容不迫中构造形成的,其间有一唱三叹的回环往复,有一锤三击的反复捶打,有细节重点处的多次照应等等,最终让课堂在从容中生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圆形结构。如桥一课的教学,可找到的点是“他像一座山”。根据这个点我可以拉出一条课堂教学的主线:“灾难面前,他镇定如

9、山;村民面前,他威信如山;儿子面前,他父爱如山”。我在教学过程的展开时反复回环到原点“他像一座山”上,不断敲打,多处照应,逐步强化。整堂课的结构好比是一个圆,而且是个圆中套圆的同心圆结构。同时,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从容不迫地画圆的优雅过程。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也要学习古诗词的写法,对课文的重难点、言语的训练点,要紧抓不放,巧妙设计,回环递升,层层迈进,让学生掌握巩固、深化升华。再有,我们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和始料未及的体验,需要融入我们的教学智慧。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灵动的生成,我们才会敏于发现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共通之处,合理地把握生成,适时地调整预设,促进教学目标的诗意达成。总之,以“雅”见长的语文课,应该是一件美的艺术品,师生充分关注语言,在语言文字上做足文章,采用多种语言训练形式,对语言文字沉潜品味,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迁移运用,使课堂呈现浓浓的语言味、儿童味、艺术味。这样的课,一如诗歌般清新、美丽、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