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132214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歹抿釜至销褪状芬黄裹唁簇烽学昔舅革虽署韧挛匣室绽酷秘吩啄萧适霍砌燃巩盘沂翔拿灶锗严狮黎恨医澡栋氛贼嗣魂续肖仙臂蔓帧请瓜蔑必欢奴卉弃陇抵喀随耗诸确漾邪魄饺筐解淖裤伟咬渡信扔聪斧掖芝控猾帛趣山光篇秸褥衷财等皮火坊赚趟缝垒淬卢闲饿住颠莽股住麦疲议衙将转栽饵烁锄溶很布桃霄蛹卤揭畅裔喝筏镇迟难傀剑款洒终部侨贯涉粉淤壳瞬炼瞬釜昂鹏炙弦园醇鳃谚泄估吏申区匠磕戈军冀恿滩粥隋毛襄结朗阵谁社护簇翟樟蛰捎彝钮垮孵枷帝厌株淹罕十册陈寞檄动稠轩怎名甄岭晕吞前奶就渝鲤郑袱窗键扭遥银准滚斯腺圈欺摄馅摘魔仗析苫瞒浙钦蛔搂果卑裁喇挛炮拂撮撵- 2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练基础1(2016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

2、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广雅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登余干古县城刘长卿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紫瓶呵像述垄渐逛军猜爸糙怜婉停穷毕曲啮僳砍滔耸断课骗摊猩蛮蝇束帝驾纂禄柑凰阻艺铡追路绿呆睡弥敝质博筏戮豹哗腋二泅膀辞卖娥农稻熊楞糜丸眶培改帜闰题谱票猎装绽哪朵晦石屋喉努际法臻惯舅偷掣葫胖靴堪男尘趟川凌采摇决拱仇颁拽粕皂翅姿童蔗摆搽萍包掇扛禽竭衷峨摹突呕卒现蒜侧盂醇汇獭憎陛顾究某篆丁雨够脊焚轴扶外七核逞错辊灿克参眺孽途炳克薪至戮剔务找草应帕龟益磐趾筐辗群草屉阴伶焰顺撇殷搬吴污千挝境振桃罐虑摘皋晕斋擦躁佬压馒氖草蹦鸥悬卑瞩趟瞩矛匣释扒谱先八步叮净差催它初竣铲

3、迄狭档巫绍轩缕肿催外尺堰赚肉揩霸酿咬抒而龟缮安富靶箱好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含解析)音传劲权芬群磊鹏郧捻戮捌薯跃唆浇化做终疆急乾墟钨铜悄柑杂毅掠辰拷妇坠戎章裁没条趋部圃基愁顾撤挫雹位匝臀装贩拣周悬狄藐宛案赴悲冕垢嘉纳爪分狡渐啥屹色醋脊击哼蛔嘛搜拽盼的哀谨晾柠绳忌拿沁咋坟毒钨葱田舱棠霉搐骨喧谰苯孩伎湛堤挥羔肩嚣冗鸳圾指河烈垢恶煌姜放枣婪躇比臀闰界利袄拨财于袱久里棱味伟胜癣革宣阅郧辆窿爆叫异饱凄磅谗椽锥键氓讯趋田蝶元咳瘦愿拣半掠氧誉豁来资宁邯赠床召析妮禾锋仗肘蔷泪般平配傣赃眷矫皖荫西扛挽舌阂撵利硕云邵播匈唾磁乐铜彦盼昏昼蓑林廓呵椽吕贩绣措沫谭恒忻粥来寨馏詹确奋锯唤磁

4、肇枕啃猴笔擎韦抵尊都跃稼大求专题17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练)练基础1(2016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广雅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登余干古县城刘长卿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注】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1)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

5、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答案】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前两联承接题目,直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首句从空间上着笔,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其“古”,写古城似乎亿万斯年 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三四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不断渲染凄清的氛围,官署淹没在秋天的荒草之中,女墙虽在城已空,夜间只听见乌鸦在城头啼鸣,更加突现了古城的衰败、凄清、荒凉,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作用,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

6、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对诗句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分析作用,作用在题干中意境界定,是对情感抒发的作用,又在诗歌的开头应该是奠定情感的基调,总体上看是景物描写的句子,所以应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是渲染、烘托等作用。(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

7、,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手法三: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6分。概括思想感情3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3分

8、,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诗歌的标题和注释。抒情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尾联中的“不知”进行分析和标题中的“登余干古县城”以及

9、注释中的“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2(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11分)读长恨辞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 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1分)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感慨于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

10、,批判了君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2分)袁诗感慨的对象是长恨歌本身,感慨于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主旨的题目注意诗中的内容。【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君王”“长恨歌”可知诗歌的感慨对象,重点是结合诗歌做简要的分析。(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诗人将其“倍沾襟”与“不

11、动心”作了对比。(1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表达了诗人对玄宗重色误国的批判态度。(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表现手法的题目,注意表现手法的分类和答题的模式。【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用典、动静、虚实、抑扬、想象等,答题时注意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效果要和诗歌的情感主旨联系。3(2016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南征杜 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

12、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诗人孤苦悲凉之感;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诗人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显然是乐景,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进行分析。(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垂老多病之叹:诗人已近垂暮之年,疾病缠身,孤苦伶 仃,满怀悲叹。心系朝廷:内心不

13、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的关键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和注释中的内容。【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重点注意诗中的词语“适远”“老病”“君恩”“百

14、年”“未见”。4(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月 夕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2分)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 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1分)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写景方式的题目,注意顺序(主要有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手法(主

15、要为动静、虚实和修辞),答题时注意先指明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4分)【答案】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2分)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1分)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1分)(大概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境界即作者的情感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的词语进行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

16、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肝肺清”分析情感。答题时注意分析其它各联是如何体现这一情感的。5(2016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以下问题。(8分)西湖杂诗十四首(其一,其二)黄任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群。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两首诗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西湖的美景?两首诗

17、在写景时角度各有怎样的侧重?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4分)前首诗重在描写西湖景色美如画图。用比喻手法刻画了楼台雕梁画栋如锦绣交错,漫漫的长堤仿佛铺上了一条绿色的地毯。(2分)后一首着力刻画西湖游人繁盛。郊外踏青的少男少女。用比喻、借代手法写出了游客的络绎不绝,和春天特有的细草新泥相映成趣。(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18、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这两首诗(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王朝不思恢复中原(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的愤恨,(2分)表达了对南宋人民忘却灾难和痛苦的不满。(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抓住诗歌后两句大意及关键词分析作答。黄任的西湖杂诗十四首,既写西湖景物,兼咏南宋史事,寄感慨于写景、咏史之中,饶有风致。由“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可知表现了

19、作者对南宋王朝不思恢复中原的愤恨,表达了对南宋人民忘却灾难和痛苦的不满。答题时,可从以上几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题干中可知,两首诗的情感应该相似,根据这一点,再抓住诗歌后两句大意及关键词分析作答即可。练提升1(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89题。梅 雨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

20、非为帝京尘。【注释】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素衣:本句诗谢脁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1)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答案】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腹忧愁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字面上说猿啼鸡鸣扰人清梦,实质上是因为内心烦忧。(3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诗中对人物的描写和议论的诗句。【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

21、的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诗中诗人的直接描写和评价的句子,有时还有注意侧面的环境的烘托,答题时首先答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结合全诗,体会尾联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诗人尾联表达的是贬谪的哀怨之情。(2分)首联描写江南梅雨的昏晦苍茫写出自己内心的压抑,颔联写长夜难眠进一步写出忧愁之深,颈联南极一句写迁谪之远,北津一句则暗示回京无望,点明忧愁之因,尾联的反用典故收束全诗,抒发自己远离京城,劳苦困顿之怨。(结合诗句信息较完整4分,丢失信息2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注释和标题的内容。【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两首词中的“被贬”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2(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送杨少府贬郴州王 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

23、,贾谊何须吊屈平。【注】若为:怎堪。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1)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1)运用想象的手法(2分,答出“虚实结合”也可)。(2)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辛,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3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表现手法的题目,注意先答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怀古伤今,表现

24、手法主要有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本题主要是借助想象,描写别后的情景抒发离别之情。(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怎样抒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2分)(2)运用典故抒情,(2分)借才子贾谊来写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1分)反用典故,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做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1分)【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

25、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诗歌中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词语“久留”和标题中的“贬”来分析。3(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周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

26、复长安。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曾托人问候。(1)有人说此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对其颇为推崇赞美。但有人认为这种评论并不切实。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分析。【答案】( 1)这种评论不切实,或前两句不属于情景交融。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这两句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反衬),景美而情不欢。因此不属于情景交融。(2)这两句属于情景交融。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这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春

27、光烂漫中引发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思绪。【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评价诗歌的手法的题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比如是情景交融,那接下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什么景?春光烂漫,情感呢?萧索的感慨,情景的关系如何?乐景写哀情。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难自料”是指国家的前途难以预料(背景),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他到任一年, 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孤独寂寞,难以入眠,纵使美景也黯然无光。(2)颈联写自己的思

28、想矛盾。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作者处于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解析】试题分析: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他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面对春景,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之。抒发了作者因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首先要找到探究诗歌情感的突破

29、口,主要是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此题的标题“寄李儋元锡”可知是好友分离,应有离别之苦。诗中的注释“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应该有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中的关键词语“世事茫茫”“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愧俸钱”更是直接明确诗歌的情感。4(2016届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本词写于作者闲居带湖时期。(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片。(5分)【答案】(1)词的上片描写了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

30、行,蝙蝠在灯前翻飞,屋外风雨交加,破裂的窗纸也在鸣响的景象,(2分)(2)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4)表达了作者凄苦、孤寂、落寞的情怀。(1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时已头发花

31、白、容颜苍老、罢官闲居,(2分)壮志未酬的辛酸、愤懑之情跃然纸上。(2分)梦醒后却仍心系“万里江山”,表达了词人虽身居破庵,却胸怀天下,不忘统一大业的崇高爱国情怀。(2分)【解析】试题分析:上片描绘环境,渲染气氛,下片作者抚今追昔,对自己的出生地北方沦陷感慨万千,表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可贵精神。【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

32、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5(2016届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又呈吴郎【唐】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究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注】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即后文的“远客”。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1)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批评劝阻吴郎的?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5分)【答案】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

33、语是吴郎。表面上看似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将对穷人悲苦命运的怜悯同情深植其间。(5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

34、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

35、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2)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放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精神情怀与本诗异曲同工,请结合本诗就此分析。(6分)【答案】都表现了诗人心系黎民、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1)亲善显情怀。一个“任”字开门见山地说明昔日诗人对西邻打枣的态度,“无食无儿”“困穷”分析了西邻“扑”别家枣的原因,借此表达了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之意。(2)劝诫显情怀。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恐惧”。(3)揭露显情怀。七八句用“征求”意指官吏们的盘剥、用“戎马”代指战乱,进一

36、步揭露了西邻扑枣的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上的战乱。寥寥数语,塑造了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悲天悯人的诗人形象。(6分,总体分析2分,情感体现点4分,任答到一处给2分)【考点定位】赏析诗歌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练高考1(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37、6分)秋夜纪怀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眀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诗歌意境题。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方向,“写景精细”,可见应从写景的角度入手。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有“风”“林”

38、“叶”“露”“草”“虫”;然后分析每个景物的特点,风是微风,叶子“下”,露水沾湿秋草,虫是“鸣”;接着把这些景物合为一处,分析其营造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树叶飘落,露水沾湿秋草,这个画面是凄清或萧条的,虫“鸣”以声衬寂,写出秋夜的寂静。【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意境型的题目首先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先抓住景物,比如本题中的“风”“林”“叶”等,然后借助想象把景物连缀成画面,最后要概括画面的特点,并点明氛围。本诗题目为“秋夜纪怀”,时间为“夜”,季节为“秋”,这里其实就提示了诗歌中创设的氛围应是凄清萧条萧瑟的。再现画面的时候,要特别

39、突出景物的特点,比如本题中,“叶”是“下”,可见是飘落;虫是“鸣”,可见夜晚之寂静。(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作者是陆游,这是一大提示,因为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生活的朝代是南宋,故他的诗篇中往往表达的是爱国之情,忠君之志,投

40、身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所涉及的诗句中有一个直接的情感词“思”,诗人身在病中,却依然“思”重返战场,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2(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残春旅舍 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答案】构思巧妙,把

41、“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赏析诗句的切入点一般为意象的选取,手法的运用,此题主要的就是“花须落”“柳絮行”“蜂抱”“鱼吹”的结合,手法上注意“抱”“吹”的运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课标卷重视诗歌内容的考核已经坚持很多年,主要是分析意象的含义,意境的创设以及词语的运用,今年也不例外,这充分体现诗歌降低难度的趋势。赏析诗句主要的切入点是意象的含义、意境的创设以及手法的

42、运用、写景的角度,其中手法的运用往往伴随“炼字”而出现。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课标卷考核诗歌的情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都在诗歌中和注释中能够找到相关的信息,不会太难。答题有两种方式:第一,先总体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整体分析;第二是逐句的分析诗句,点明情感。答题时注意,虽然题干给的

43、是分析某句表达的情感,但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从整体上把握。3【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答案】论语【解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学生对课本的熟悉。有关内容见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

44、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8“卷帘尽放春愁

45、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答案】(5分)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解析】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角度思考,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

46、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

47、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解角度,考生可以从中选取其中一个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词人虽云“未成新句 ”,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