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利华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24271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利华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吕利华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吕利华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吕利华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吕利华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利华杨氏之子》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开开心心学古文 简简单单教古文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濮阳市清丰县古城乡古城集小学 吕利华 内容提要:应当把文言文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对古文感兴趣。在学本课时,我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为目的,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活跃起来,使“文意兼得”。 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读书,读出味道来,体会出读书的乐趣。让学生在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添枝加叶,把文章来补充得丰满一些。这样做,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正文: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

2、教学,乃至于对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学习困难。我想,这除了跟文言文难度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初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应当把文言文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对古文感兴趣。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 在学本课时,我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为目的,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在从课前谈话到拓展延伸的每一个环节中:

3、课前谈话时我从学生积累的古代名言佳句入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熟悉句子的意思,在不经意间走近文本,让他们感觉古文并不遥远、陌生。在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把读懂当作最重要或者唯一的环节贯穿到底,而是分为“一读(读正确)二读(读明白文意)三读(品味语言)四读(读出古文韵味、背诵积累)五读(添油加醋讲故事)”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这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使教学始终处于移步换景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思维疲劳,时刻感受到“学习古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自主学习、交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

4、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感受文意,老师在学生不懂的地方给予适时适当点拨、讲解,让学生在“跳一跳”中不断采摘到新鲜红艳的桃子,自然会兴高采烈。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活跃起来,使“文意兼得”。 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读书,读出味道来,体会出读书的乐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诚如于永正老师所说“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重走自己走过的阅读之路。老师只是个向导。老师钻进去,走出来,再引导学生钻进去,走出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有过程才有方法。”在品读中我总是不失时机地总结,向学生传授学习古文的方法参考注释,多读,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

5、能力。 在教学层面上,学习这一课,我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上,而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添枝加叶,把文章来补充得丰满一些。提示孩子: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简练,根据这句话,请你想象一下杨氏子长什么样?注意,相貌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注意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孔怎么想的?是谁把杨氏子叫出来的?这里面蕴含着许多动作和对话。 师:“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他们难道就说了两句话吗?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还有好多话呢!展开合理

6、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出来。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来,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再经意识加工,语言文字就不再是静态的铅痕,而是动态的形象。我又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故事会开场白:幸福苑的女士们、先生们,杨氏之子添油加醋故事会现在开始,有请教室内一片笑声。这个“新编”虽然近乎创作,是创造性地“编”。但因为我的幽默、因为我的台词,因为降低了难度,学生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做,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教学实践证明,这个设计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不错。整节课,学生既有自主学习的新奇,又有自主思考的快乐;既有愉快的心情,又有知识与能力获取的快乐。他们良好的学习状态带给我的是一种叫幸福的体验。 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