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的问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26544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问题”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没有“问题”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没有“问题”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没有“问题”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没有“问题”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问题”的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浅谈 九江市彭泽县湖西中心完小 石岩松 学生能在课内外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但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山区中小学,简直是惨不忍睹这一幕能出现就是奇迹。 在日常的常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状况: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而学生的反应冷漠,你提你的,我就是不说;另一方面,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供师生共同探讨。但能提问或敢于提问的同学始终都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同学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气氛下,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动态过程。但在我们周边这一些学校都有类似于我校的这种状况,那么,没有“问题”的问题

2、出在哪儿呢?如何去消除这种问题呢? 一、产生没有“问题”的根源 首先,当前实际上仍然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我们的教师忙于应试,不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剥夺了孩子们想要提问的权利。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天真幼稚的童心对许多东西充满了好奇,有着大堆大堆的问题和各种奇妙的想法。但是为了考出高的分数以取得好的“成绩”,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被考试这根指挥棒粗暴的赶到了语文、数学这些统考科目上来。事实情况就是: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被动的听课,机械的背诵,枯燥的作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童心渐渐地被藏了起来,好奇心冻结了。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就像一部学习的机器,从幼儿

3、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们质疑和提问的本能没有了,当然提的问题就越来越少甚至不提问题了。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勇于提问和敢于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一方面,虽然目下在大力提倡新课改,但在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一些硬件和软件的局限使得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还在走传统的路子。教师作为“传经授道”者,神圣不可侵犯的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学生就像一个个等待灌注的容器规规矩矩的排列在下面。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时,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新鲜的感觉,都有提不完的问题询问老师或家长。于是乎,在大人的眼里,小孩子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常规,就要求他们“闭上小觜吧”,要当“乖孩子”。到了

4、中高年级时,孩子们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有时会冷不丁的提出一些“怪问题”,有些问题会让老师也一时无法解答。这时,个别老师就会觉得尴尬,觉得学生触犯了“师道尊严”,而给予当事学生一通训斥。这样下来,本来有思想的学生,为了不触犯“师威”,在老师提问时,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就是顺着老师的意图说,完全失去了自我和思想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我们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在实践中往往是“教师主导”有余,而“学生自主”不足,教师既是导演也是主角。教师为了“启发”学生便设置了许多的问题等待学生去钻,而不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到解决问题。 最后,也

5、是最无奈的现实农村教师严重老龄化,是阻滞基础教育的一大“问题”。 关于这点,我不想作过多的阐述,这不能责怪我们的老教师,他们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开创者。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从民师转编而来,虽然经过了所谓的“培训”,但他们的实际素质如何,相信诸位也有所了解。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者,我们十分心痛,但又万般无奈。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既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有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培养学生“我能”、“我敢”的竟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少年儿童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因势利导,化好奇心为强烈的求知欲,鼓励

6、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不怕说错话,就怕不说话。另一方面,教师要抓住时机表扬有点滴进步的学生,当少数学生在说的时候,要激励其他学生“我也行”的竟争意识。要在适当的时候多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主动与各种层次的学生交流,创设出一个和协地、多向互动地民主探究气氛浓厚的课堂。消除了学生心中的“防线”,学生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是能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如何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呢?首先,应注重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使他们的大脑积运转起来。其次,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既要是学生在已有

7、知识基础上的发展,能够利用已有基础知识能够解决的,又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究能够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的”。最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知识技能的积累程度,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它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潜移默化的达到“润物细无声”景界。 再次,要特别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运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必须以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根本。这就像修车一样,虽然知道问题出

8、在哪里了,但工具箱里却空空无也,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呢?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是建立在能正确领悟相关信息并根据收到的信息准确选择相应的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还是以修车为例,就是你既要找到问题所在,还要能在工具箱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工具进行修理。最后,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特别应加强开放题的训练。通过开放题的训练,既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舍弃那些无关的信息,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案,并从中去粗取精。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我们的教师要真正做到“爱生如子”,必须关爱学生,不要以教学成绩为主,而应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充当“慈母”的角色,不要去责骂学生,而应多表扬他们,那怕是成绩多么差的孩子。其实,我们的学生除了确实存在先天的智力缺陷,可以说是相当聪明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正的“爱心”,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有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