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1661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情动人,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课题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研究研究职责:负责研讨课的学生课后检测和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整理时间: 9月25日,工作繁重的徐校长带头拉开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他在六(1)班为课题组成员执教了一节比较成功的研讨课,课题是彩色的翅膀。这是一节六年级的略读课文,徐校长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圈、读、悟、讨论等方式,抓住宝岛战士的言行举止来体会他们对祖国宝岛深深的爱。课堂上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学生小组合作中,分工极其明确,学生小组训练十分到位。比如第一小组在汇报“带回昆虫”这个教学环节时,首先该小组全部成员齐读了26自然段,接着一生领读了其

2、中的多音字,一生协助全体同学理解了其中难懂的词语,然后一生理解了其中的2自然段,最后组长就协助大家理解了剩下的36自然段。也就是说,在小组实行合作学习时,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组长安排了他们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既有字词音、形、义的理解,又有文章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我观察了一下,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时,每位学生都极其认真、投入,没有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生在分组汇报时,也采用了“第X小组汇报”、“第X小组汇报完毕”的句式,可见,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徐校长对学生的小组建设抓的十分扎实,值得我们在座的老师效仿。课堂上,徐校长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生生评价、教师评价为主。比如每一小组汇报完毕,

3、就让其他小组实行评议。从课后学生调查问卷来看,10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喜欢“生生评价”,3名学生喜欢“自主评价”,1名学生喜欢“小组评价”。喜欢“生生评价”的学生有4人陈述的较好,谈到自己喜欢这种评价方式是因为“能够让自己体会,让学习成为做自己的事的感觉,能让学生准确评价别人优点和缺点。”“有这么多的评价,能够让我下次回答的更好。”“生生评价,评价的很清楚,会抓住重点。”“老师的评价我只能汲取一点,但同学的好评价有很多,我喜欢多一点的评价。”喜欢“自主评价”的有一名学生很有自己的主见,认为“自主评价”能让“自己来评价这堂课。”并且觉得徐老师讲得很好,很意思,不难,所以很喜欢这堂课。1名喜欢“生生

4、评价”的学生这样写道:“小组的评价会让我知道自己发言的不足和优点,而教师的评价会让发言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感觉老师像在批评自己。”有3名学生答非所问,一名喜欢“生生评价”的学生喜欢的原因是“课文对我们祖国海岛的赞美热爱,老师讲得很有趣,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一名喜欢“自主评价”的学生喜欢的原因是“徐老师讲的很有意思,我喜欢很喜欢这堂课,如果让我评价这堂课,我打满分。”另一名喜欢“小组评价”的学生喜欢它的原因是“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综上可见,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增强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指导,弄清“自主评价”、“小组评价”的定义,并在课堂上做到能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不能仅仅将评价与小组分数

5、对等。“XX小组合理分工了,加2分。”“XX在讲话,扣一分”。应多加些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小诗人的影子!”、“你的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刮目相看”只有发自内心的赞美学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你这位老师,喜欢上你的课堂,学习兴趣才会更浓厚。课后,我还组织了10名学生对当堂的学习效果实行了检测。检测的内容共分为五绝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区别多音字,第二部分是量词填空,第三部分是根据意思写词语,第四部分是文中佳句欣赏,第五部分是课文理解。从检测的结果来看,成绩是比较好的,10名学生中最高分是24.5分,最低分是16分,人平21.45分。从卷面来看,学生对于多

6、音字的读音和词语理解掌握的较好。第一大题中除“开花结果”的“结”之外,其他多音字,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准确区分,这与课堂上徐校长“复习巩固”环节非常清晰的点拨有着直接关系。可见,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协助学生理清重难点,易混淆点。第二大题量词填空:一( )瓜秧 一( )样子;第三大题理解词语:不停地咂嘴赞叹( )。学生失误较多,暴露出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我们说,朗读不但能够使学生领略文章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语言使用的微妙之处,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水平,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指导。徐校长的这节课,我认为,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特别是第五大题的课文理解,学生对于课题两层含义的理解,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失分较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下课了,学生注意力有所分散,没有听到老师的点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课堂上,教师缺乏情感的升华,缺乏朗读、感悟。如果在课的末尾,教师能抓住这处画龙点睛之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升华朗读,效果将会好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