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乙烯.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2939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制乙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实验室制乙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制乙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制乙烯.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乙醇、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实验室最好用煤气灯)、导管3. 实验步骤:1) 检验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微加热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不下落)2) 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缓缓将15mL浓硫酸倒入5mL酒精中,由于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乙醇受热挥发,可以待冷却后分批将浓硫酸注入),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3) 加热(圆底烧瓶下垫石棉网

2、),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由于会有副反应发生,会产生CO2、SO2等杂质气体,所以最好先将制得的气体通入10NaOH溶液除杂)4) 生成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正常的实验现象是紫红色褪去)5) 先撤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使仪器破裂)4. 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5. 收集气体方法(万一考理论):排水法收集(注:乙烯难溶于水,不能用排空气法,因为乙烯的式量为28,与空气式量29接近)6. 实验现象:圆底烧瓶中溶液变黑(变黑是由于乙醇氧化生成C,具体见后面);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7.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点

3、:1) 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浓H2SO4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与脱水剂的作用,浓H2SO4过量是为了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2) 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催化剂 脱水剂 (吸水剂)3) 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生成乙醚)4) 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5) 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答: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CH3CH2OHCH2C

4、H2H2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副产物乙醚,因为: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该反应浓硫酸与乙醇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且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6) 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答: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C2H5OH 2H2SO4(浓) 2C2SO22H2O ;C 2H2SO4(浓) 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7) 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证明用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混有SO2 除去用NaOH溶液(吸收)+品红溶液(验证吸收完全,现象为品红不褪色)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