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4348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系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系统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二、心 三、肺循环血管 四、体循环动脉 五、体循环静脉,返回本章,复习思考题,2,一、总论(一)心血管系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静脉:把血液带回心的管道,愈汇愈粗。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3,一、总论(二)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大循环) 2、肺循环(小循环) 注意:体循环和肺循环虽然途径不同,功能各异,但都是血液循环的一部分,并且是同步进行的。,4,1、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各级静脉属

2、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体循环的特点: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5,2、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各级属支4条肺静脉(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的特点:行程短,只流经肺完成气体交换。,6,一、总论(三)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有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与动脉主干平行的侧副管和毛细血管网等。,7,二、心(一)、心的位置(二)、心的外形(三)、心的各腔(四)、心壁构造(自学)(五)、心传导系统(六)、心的血管 (七)、心包,8,(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

3、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包。前面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仅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左肋软骨相邻。后面平对第58胸椎。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两侧与纵隔胸膜、胸膜腔和肺相邻。后面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下方为膈,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9,(二)心脏的外形 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及三沟。 一尖: 心尖 一底: 心底 两 胸肋面(前面) 面 膈面(下面) 右缘 三缘 下缘 左缘 冠状沟 三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10,心尖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或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79cm处)。,11,(三)心脏的各腔 心有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故左右半心不相通,但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均借房室口相通。,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12,1、右心房 右心耳 上腔静脉口 三个入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13,2、右心室 一个入口:右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三尖瓣 一个出口:肺动脉口口周缘附有肺动脉瓣。,14,3、左心房 左心耳 左肺上、下静脉口 四个入口 右肺上、下静脉口 一个出口:左房室口,15,4、左心室 一个入口:左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二尖瓣 一个出口:主动脉口口周缘附有主动脉瓣。,16,(五)心传导系

5、统 心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能产生兴奋和传递冲动。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传导路径: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细胞。,17,(六)心的血管1、心的动脉 ()、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心的静脉,18,(1)左冠状动脉 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起始部之间至冠状沟分为两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分布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心左缘至膈面,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侧壁和后壁。 左冠状动脉分支分布于左半心、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19,(2)右冠状动脉

6、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右侧,沿冠状沟绕心右缘至冠状沟后部房室交点处分为两支: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左、右心室壁,室间隔后1/3区。左室后支:至左心室后壁。分布于左心室后壁的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和左室后壁的一部分,还发出分支分布到窦房结和房室结,20,2、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大部分都汇集于冠状窦。,21,(七)心包 1、概念 为包裹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两部分。2、构造 纤维心包 纤维结缔组织囊。居外层。心包 壁层 浆膜心包 脏层(即心外膜) 心包腔浆膜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出

7、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形成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附图,22,三、肺循环的血管 (一)、动脉 肺A干:起自右心室肺A口,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A,分别进入左、右肺。 (二)、肺静脉 左、右肺各有两条肺静脉均注入左心房。 动脉韧带:又叫动脉导管索,是在肺动脉干分叉处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连接的一条结缔组织索。,23,四、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头颈部动脉 、锁骨下动脉 、上肢的动脉 、胸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 、髂总动脉 8、下肢的动脉,24,1、主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分为三部分。 升主A:左心室主A口胸骨角水平,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A 主A弓:胸骨角水平第4

8、胸椎下缘水平,凸侧由右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A和左锁骨下A 。 降主A:第4胸椎下缘水平第4腰椎,末端分为左、右髂总A。 降主动脉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两部。,25,2、头颈部的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26,(1)颈总动脉 起: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止: 甲状软骨上缘处分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附近有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分布(营养范围):头颈部。(2)颈内动脉 经颈动脉管入颅,营养脑和视器。,27,(3)颈外动脉 在甲状软骨上缘处起于颈总动脉,在下颌头下方发出终支,分支分布到头、颈和脑膜。 甲状腺上动脉(由起始部发出) 分布于甲状腺和喉 颈

9、 舌动脉(平舌骨大角处发出) 分布于舌 外 面动脉(舌动脉上方发出) 终支为内眦A 动 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肌及皮肤 脉 颞浅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分布于腮腺、额、顶颞部 上颌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主要分支为脑膜中A,附图,28,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第1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主要分支有: 椎动脉:在前斜角肌内侧发出,穿C1-C6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与椎动脉的起点相对应,距胸骨外侧缘约1cm下行,穿膈移行为腹壁上A,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腹直肌 甲状颈干:分为甲状腺下A、肩胛上A、肋颈干、肩胛背A等,29,30,

10、肱动脉:位于腋窝,分布于肩肌、胸肌、背阔肌、乳房等。 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降,分布于臂部。在肘窝处分为: 尺动脉:走行于前臂尺侧,经豌豆骨外侧入手掌。分支有掌深支、终支等。 桡动脉:与桡骨平行。上中段走行于肌肉和肌腱间,下段位于皮下。分支有掌浅支、终支、拇主要动脉等。 尺动脉和桡动脉的分支共同组成掌浅弓和掌深弓,31,掌浅弓位于手掌屈肌腱的浅面。掌深弓位于手掌屈肌腱深面。,32,5、胸部的动脉 胸部动脉的主干为胸主动脉。 (1)壁支:9对肋间后动脉、1对肋下动脉。 (2)脏支 主要有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33,、腹部的动脉 腹盆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也分为壁支和脏支。(1)壁支:4对

11、腰动脉,分布于腹后壁和膈等处 腹腔干 不成对脏支 肠系膜上动脉(2)脏支 肠系膜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成对脏支 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肾动脉,34,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35,腹腔干 为一短干,在腹主动脉起始处发出,立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分布于肝、胆囊、胃、胰、十二指肠和脾。,附图,36,肠系膜上动脉 平第一腰椎高度发出,分布于胰、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之间的消化管,分支: 胰十二指肠下A 空肠A和回肠A 回结肠A阑尾A 右结肠A 中结肠A,37,肠系膜下动脉 在第三腰椎水平发出,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中上部。分支有: 左结肠A 乙状结肠A 直肠上A,38,7、髂

12、总动脉(1)髂总动脉 平第四腰椎下缘处发自腹主动脉,至骶髂关 节处分为髂内A、髂外A。(2)髂外动脉 于腹股沟韧带附近发出腹壁下A后移行为股A。 子宫A或输精管A 脏支 直肠下A 阴部内A(3)髂内动脉 闭孔A 壁支 臀上A 臀下A 髂内动脉分支分布于盆腔壁及盆腔脏器。,39,8、,40,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接髂外动脉,其外侧有股静脉,内侧有股神经伴行。至腘窝改名为腘动脉。 腘动脉:在腘窝下角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沿小腿后群肌浅、深层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胫前动脉:向前穿小腿骨间膜上端,至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附

13、图,41,五、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静脉的特点是: 1、腔大壁薄; 2、管壁内有静脉瓣; 3、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42,(一)、上腔静脉系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纳范围:膈之上,心除外(头、颈部、胸部和上 肢的静脉血)。 1、上腔静脉 2、无名静脉 3、头颈部的静脉 4、锁骨下静脉 5、上肢的静脉 6、胸部的静脉,43,1、上腔静脉是一条短粗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注入右心房,注入前接受奇静脉汇入。 2、无名静脉又称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汇合而成。 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成头臂静脉处外上

14、方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之处。,44,3、头颈部的静脉(1)颈内静脉 收纳:颅内、外和颈部器官的V血 颅内属支 属支 面静脉 颅外属支 下颌后静脉 (2)、颈外静脉 由耳后V、枕V和下颌后静脉后支合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斜行向下,汇入锁骨下静脉。,附图,45,4、锁骨下静脉 属支:腋V和颈外V 收集:颈浅部和上肢 的静脉血,46,5、上肢的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A伴行,臂以下每条A有两条V伴行。 浅静脉: 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上行至桡腕关节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收集手背和前臂桡侧的浅静脉血。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渐由手背转至前臂前面,沿前

15、臂尺侧和臂内侧上行,至臂中部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皮下,自头静脉斜向内上方,连至贵要静脉,变异较多。,附图,47,6、胸部的静脉 奇静脉:起自右腰升V,至T4、5水平弯向前越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V。收集右肋间后V、半奇V、食管V、支气管V的血液。 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48,(二)、下腔静脉系 组成: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收纳范围:膈以下(腹部、 盆部和下肢的静脉血)。 1、下腔静脉 2、髂总静脉 3、下肢的静脉 4、盆部的静脉 5、腹部的静脉,49,1、下腔静脉 在第5腰椎水平由左、右髂总V汇合成,注入右心房。 2、髂总静脉 在骶髂关节前由髂内、外静脉汇合成。,50

16、,3、下肢的静脉深静脉:与同名A伴行,膝以下每条A有两条V伴行浅静脉: 大隐静脉:下肢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和大腿前内侧上行,在耻骨结节外下约3-4cm处汇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下肢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注入腘静脉。,附图,51,4、盆部的静脉 壁支 髂内静脉 直肠下静脉 脏支 阴部内静脉 子宫静脉 髂外静脉,52,5、腹部的静脉 浅V:胸腹壁V、腹壁浅V 腹前壁静脉 深V:腹壁上V、腹壁下V 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 成 对 肾静脉 腹腔内脏静脉 肾上腺静脉 不成对:先汇成门V(肝门V)入肝, 再通过肝V汇入下腔静脉,53,

17、门静脉 是一条短而粗的静脉干,长约6-8cm,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分左、右支进入肝左、右叶。收纳胃、小肠、大肠(至直肠上部)、胆囊、胰、脾的静脉血。 胃左、右静脉 主 要 肠系膜上、下静脉 属 支 脾静脉 附脐静脉 上:食道静脉丛 上腔静脉 侧支循环 中:脐周静脉网 上、下腔静脉 下:直肠静脉丛 下腔静脉,54,门静脉特点 门静脉是一条特殊的静脉,具有以下特点: 1、多无静脉瓣(成人、儿童和婴儿的门静脉无瓣膜的出现率分别为86.6%、68.25%、49.12%)。 2、两端都为毛细血管。一端起于消化器和脾的毛细血管,另一端分左、右支进入肝内反复分支,移行于肝血窦。所以血流缓慢,压力低,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肝内和肝的功能活动。 3、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都有吻合支。 4、门静脉的静脉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来自于消化器,是外源性的营养物质,与体内构成物质不同,需经肝细胞的代谢加工,转变成与人体构成物质相同的成分后才能被人体利用,所以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55,心 包,56,57,腹 腔 干,58,下肢动脉,59,60,上肢静脉,61,下肢静脉,62,复习思考题 1、简述体循环的循环途径? 2、简述肺循环的循环途径? 3、简述左、右冠状动脉的营养范围? 4、简述主动脉的分部及各部有哪些分支? 5、简述门静脉的组成、属支、位置、收纳范围及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