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应注重语言细节问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5252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应注重语言细节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教师应注重语言细节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应注重语言细节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应注重语言细节问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应注重语言细节问题 幼儿园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可能传递出或积极或消极的信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时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一些被频繁使用的语言更可能隐含负面影响。新老教师都不会感到陌生:“如果你们不听话,等一会儿就不让你们出去玩。”“如果谁的饭吃不完,就不让谁喝奶。”“如果谁不好好睡觉,起床后就不让他参加游戏活动了。”教师认为这类带有警告意味的语言能够协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中做好“规矩”。这样,管理幼儿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不可否认,这类带有警告意味的语言有时确实能够起到某种规范幼儿行为的作用,因为幼儿害怕这类被警告结果的出现,会按照

2、教师提出的要求去做,从而使自己免受惩罚。但是,这些在教师的警告与威胁之下出现的良好的行为是短期的、表面化的。因为幼儿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教师要求的合理性,并没有真正理解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意义。如果教师一味的这样做,非但不利于幼儿形成“自律”意识,而且会使幼儿时刻体验到老师这样做给他带来的是不快甚至是痛苦。 另外,如果幼儿每天听到的规则与要求后面总会附带上各种警告甚至是威胁性的语言,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于教师的情感。这种不和谐的师幼关系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训斥、警告或威胁性的语言,坚持以正面的、鼓励性的语言为主,以增强幼儿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决心。“

3、你真棒”你真行”当幼儿答对了问题或表现出某种良好的行为时,很多教师都会伸出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或“你真行”,有时还会与全班幼儿一齐挥动大拇指,高喊:“x x x你真棒!”“你真棒”“你真行”这类评语在幼儿园中使用频率很高,教师们将它视为激励幼儿的“法宝”。的确,这类语言可能会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带给幼儿前进的动力。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类语言要有针对性的去评价,否则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副作用。举个例子,如果教师用“你真棒”来夸奖某幼儿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时,其他幼儿可能会为了得到教师同样的夸奖而去模仿该幼儿,以至于中断了自己原有的创造过程,并对自己的创造水平产生怀疑。 纲要指出,教师应“避免用划一的

4、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所以,在评价幼儿时,教师不宜随意使用“你最棒”“你最能干”之类容易导致幼儿产生相互间横向比较的语言。其次,教师应承认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每个幼儿过去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价的基准,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现实状况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以协助幼儿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简单作出“你最棒”和“你真棒”之类虚泛且无针对性的评价。第三,教师应将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协助幼儿扬长补短,持续取得进步。最后,教师还应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态度,并注意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如果教师能以热情、注重的态度去评价幼儿,幼儿就会从教师的积极态度中得到鼓励和支持;相反,如果教师态度冷淡或心不在焉,幼儿就会受到教师消极态度的暗示而产生抵触、怀疑等心理,从而影响评价的效果。 以上例举的一些语言对教师来说也许是耳熟能详的,也许使用频率还不低。能够肯定地说,绝绝大部分教师都不会有意说出伤害幼儿的话,他们都十分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过,教师如果不注重语言细节问题,就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对幼儿造成伤害。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谨慎地使用语言,让幼儿园教育的细节更经得起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