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8495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走出校本研训的五大误区一、“校本”就是“在学校中”有一句很简捷的表述校本行动的话:“以校为本,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因此,有人便认为“校本教研必须在学校中”。这种认识的误差就在于对校本教研的内涵缺乏本质的理解。校本研训的真正内涵是行动研究。科学研究一般分为两种形式: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理论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现象或事实的收集整理,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理论。行动研究则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智慧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智慧,理性智慧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媒体传输,因此可以授受,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种是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

2、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有知识的支持,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主要是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要靠实践,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要靠“自悟”,即对自己行动的研究和反思。这也是为什么学历相同的同龄教师,过一些年之后教学表现迥异的主要原因。校本研训就是要解决教师的实践智慧问题的行动研究。校本研训是行动研究,它就必须具有以下特征:1.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在研究中已不再是被培训者和被研究者。教师通过研究和行动,反思行动经验,丰富教师的行动策略,自主经营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进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2.研究的实践性。行动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的,不是单纯地收集整理资料,而是从实践需要

3、出发,在教育现场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是问题的第一个遇到者和解决者,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3.研究目的的指向性。行动研究是通过在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中进行研究,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是为了行动而研究。这意味着教师开始主动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教育活动创设最佳情境。4.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再应用到教

4、育教学实践中去。整个研究过程紧紧贴近教学过程。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的活动就可以叫做校本研训。利用假期,把教师集中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边休息,边回顾总结一学期的经验教训,谁能说这不是校本教研?因此,校本研训表述为“教学行动研究,研究教学行动,为改善教学行动而研究”更为确切。二、校本研训就是教研组活动教研组从本质上说是一级行政组织,它的核心职责是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教研工作也是教研组的主要工作,但不是全部。教研组布置工作、检查工作,以及以教研组名义组织的例行公事的所谓“学习”,都不能算作校本教研。校本研训是研究问题,而不是完成任务。校本研训必须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对其进行深

5、入的思考,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然后用实践去验证。当然,校本研训的过程与教学工作过程是并进的,校本研训的结果也主要靠工作成果去体现,但关注问题还是关注任务,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是教研和工作的根本区别。三、校本研训就是备课一般来讲,学校组织的备课活动具有校本研训的性质。但是,简单的、预设性的教学准备活动不能称其为研训活动。那种为备课而备课,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教案抄写活动与校本研训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是行动反思,即先有教学行动,然后对其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做出改善后继行动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行动中去。如果不是在反思基础上的备课,就完全丧失了研训的性质。为了使反思更

6、有成效,教师与同伴合作、借鉴理论、求教专家、乃至于外出取经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不是截然区分的,它们是“交集”。关键是:校本教研以问题为中心,校本培训以理论为中心。四、校本研训是教师的研究认为校本教研就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的一个误区。校本研训的主体是教师,但没有校长的组织,没有上级教研培训部门的指导,也是不能取得成效的。校本研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在校长的主持下的全体教师的研修活动。开展校本研训在组织方面的关键是校长。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校长只是培训院校的“代办”,是培训经费的“管家”,校长往往游离于培训活动之外。在校本研训中,校长

7、是研训活动的“主持人”,是研训效益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研训活动的成员之一。没有校长的积极参与,校本研训就是一句空话。校长要首先转变观念,制定规划,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在校本研训中率先垂范。大力提倡校本研训并不是不要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和院校培训。院校培训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上建立过不朽的功勋。它具有数量规模大、信息传输快捷、便于管理等诸多优势。它也是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校本研训不可避免地会有眼界狭窄、培训环境资源贫乏等弊病,这些弊病的克服要靠上级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五、提倡校本研训是因为经费短缺此言差矣!固然,教师全员像学历培训那样到大学去,到远方去,花很多钱学习,经费是支持不起的。提倡校

8、本研训主要不是基于经费,而是具有更深刻的社会背景。“校本”的思想源自于国外,它是和世界逐步走入学习型社会的进程而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采纳的。“人人在学习之中,人人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显著特点,而要实现这一点只靠学校教育是不成的。因此,要广泛采用“非学校教育”模式。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最初教师的专业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他们的实践智慧不断积累,成为有经验教师,他们不但具备案例知识,还具备丰富的策略知识,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于教学的策略。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直面课堂,以课堂教学中实

9、际的问题解决为轴心,以学科研究活动为操作平台,辅之以专业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校本研训还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由之路。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指组织能支持成员的学习活动,同时组织的功能、结构与文化亦能继续地创新与成长,最终达到成员与组织同时进步与发展的目的。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应当积极提倡学校即培训中心,教学工作即课堂,教师即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