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皮炎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9452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应皮炎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特应皮炎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特应皮炎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特应皮炎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特应皮炎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应皮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应皮炎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2,3,4,5,6,7,8,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特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9,“异位性”(atopy)本身的含意是: (1)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 (2)对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gE水平升高; (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其特征是:皮肤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清IgE增高等。,11,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学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儿童

2、发病与其父母过敏素质明显相关。,12,70以上患者家族中有本病或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或结膜炎患者,患者常具有特殊类型的易感性体质。,13,临床研究已表明遗传背景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合并有呼吸道表现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遗传度较单纯特应性皮炎者更大。,14,有人对800多个特应性皮炎家系进行调查,发现:双亲有“异位性”表现者,其子女中70存在“异位性”,而双亲中一方有“异位性”者,其子女中50有“异位性”。,15,双生子研究发现: 同卵双生子同患率为89, 而异卵双生子为28%。,16,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以下5个易感基因位点:20p、17q25、 13q12q14、5q31

3、33和3q21。,17,2免疫因素约80患者血清IgE水平增高。,18,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可产生大量前列腺素E2(PGE2),后者又可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IgE。,19,患者Th2细胞在皮损中显著增高,其产生的IL4和IL5也可导致IgE增高和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20,这些Th2细胞大量存在于皮损中,可能是对某些变态反应原,如屋尘螨、食物、花粉等的一种特殊反应。皮肤 Langerhans细胞数量异常,后者可激活Th2细胞并刺激其增殖。,21,高亲和力IgE受体发生突变,其突变结果导致子女出现特应性素质。 IgE受体存在于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和Langerhans细胞表面,对于

4、调节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起重要作用。,22,3环境因素,23,季节: 60%-90%冬重夏轻精神因素:劳累过度、精神紧张等温度变化:职业 : 接触羊毛、纺织品及粉尘等。,24,外界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屋尘螨、花粉等)可诱发特应性皮炎,某些患者用变应原进行皮试可出现皮肤湿疹样改变。,25,机制: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途径介导而产生。,26,临床表现,27,本病发病率近30年来有增加趋势人群中发病率大约0105;女性多于男性;在儿童中发病率为23.,28,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 本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通常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成人期;,

5、29,1婴儿期,30,31,32,33,年龄:约60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以出生 2个月以后为多。,34,皮损形态: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初发皮损为面颊部的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35,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 甚至出现红皮病。,36,部位:皮损初发于面颊部,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四肢屈侧等。,37,自觉症状: 阵发性剧烈瘙痒。,38,可出现继发感染:脓疱、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39,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40,病程及转归:病情时重时轻,反复迁延。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随年龄增长而减

6、轻。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并发展为儿童期特应性皮炎。,41,2儿童期,42,43,44,多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缓解 12年后发生并逐渐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直接发病。,45,部位: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部。 皮损形态:皮损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为轻,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形成苔藓样变。,46,自觉症状:此期瘙痒仍很剧烈,形成瘙痒一搔抓一瘙痒的恶性循环。,47,3青年成人期,48,49,50,指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特应性皮炎。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51,部位:好发于肘窝、腘窝、四肢、躯干。 皮损: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

7、。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52,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53,自觉症状:瘙痒剧烈,54,55,剧痒为本并突出的主观症状,56,常伴发 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变态反应症状。常对牛奶、蛋白及鱼类等食物过敏。,57,实验室检查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8,病理变化 无特异性,59,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儿期和儿童期皮损多见于面部和肘窝、腘窝等处,呈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糜烂等多形性皮损;,60,青年成人期皮损常表现为肢体屈侧或伸侧的苔藓样变,且呈慢性复发性经过;,61,结合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嗜酸性

8、粒细胞增高和血清IgE升高等特点应考虑本病的可能。,62,国际上常用的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为Williams制定的标准。,63,Williams诊断标准必须具有皮肤瘙痒史(或瘙痒证据),加上以下标准中的三项或更多: 1、2岁以前发病 (适用于大于4岁者) 2、身体屈侧皮肤受累,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颈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64,3、有全身皮肤干燥史 4、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5、有可见的身体屈侧湿疹样皮损,65,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1) 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66,(2) 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

9、苔藓样变和多角型扁平丘疹,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67,(3)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于婴儿的头皮、耳后、眉间及鼻唇沟处,以灰黄色或棕黄色油腻性鳞屑为特征性皮损,无遗传过敏性家族史。,68,治疗治疗原则 内用药与外用药相结合,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治疗用药相同。 对婴幼儿特应性皮炎,除用药外,同时应注意观察食物反应,避免过敏性食物。,69,注意发现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如搔抓、刺激性食物等)并尽量避免;适当减少洗澡及使用肥皂的次数,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同时可外用保湿剂。避免过度洗烫,70,1外用药物治疗,71,局部疗法 根据皮

10、损形态特点,选用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1急性期 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油剂,渗出多者可用溶液作湿敷,当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和油剂交替使用,72,2亚急性期 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73,3慢性期 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对于顽固局限肥厚性损害可用糖皮质激素作局部皮内注射,1次周,46次为一疗程。,74,外用药物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用,同时应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75,近年来外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和子囊菌素软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76,2内用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瘙痒和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 除皮损明显渗出外,一般不提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77,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