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长抓教育质量大会发言: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途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商教育质量提升大计。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效率直接关乎学生的成长与教育的成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们的荣光,正闪耀在一堂堂精心打磨的高效课堂中。课堂与课堂之间的差异,本质上源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处理方式。善用资源、拓展深化,方能让知识如活水滋养学生心田;反之,浅尝辄止则会让宝贵的教学时光付诸东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让课堂教学迈向高效之路。一、立足教材,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叶圣陶先生有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深刻揭示了教材的本质属性。教
2、学的终极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学生用知识的钥匙打开生活的大门,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将教材奉为圭臬,逐字逐句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成了知识的“单向灌输场”。这样的教学,让知识脱离了生活土壤,变得枯燥乏味。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解经纬线知识时,若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经纬度的概念、度数划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实际意义。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快递小哥如何通过定位系统准确找到你家?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上怎样确定自己的位置?”将经纬线与现代导航、航海技术等生活场景相联系,学生便能豁然开朗。他们会明白,原来课本上看似抽象的知识,早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再如,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词,若仅仅分析诗词的平仄韵律、修辞手法,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但当教师引入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将诗词与当下的文化传承、情感共鸣相结合时,学生就能感受到诗词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像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结合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文化传统,学生不仅能理解诗词的内涵,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从而将诗词中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分。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的边界,以教材为基石,搭建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中既能触摸到知识的深度,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温度,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价值
4、与乐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二、深挖试题,提炼方法规律的精髓试题是教学效果的“试金石”,也是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应试技巧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试题讲解时陷入“就题论题”的误区。学生听完后,往往只是记住了这道题的解法,换一道类似的题目,依然束手无策,出现“上课听懂了,考试不会做”的尴尬局面。这就如同给学生一条鱼,却未教会他们捕鱼的方法。陶行知先生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试题讲解中,教师要善于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挖掘试题背后的知识体系、解题规律和思维方法。比如,在数学试卷分析中,遇到一道几何证明题,教师不应仅仅讲解这道题的证明步骤,而应引导学生回顾相关
5、的定理、概念,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道题,总结出几何证明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如何从已知条件出发,寻找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如何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熟悉的基本图形。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给出类似的变式题目,让学生运用刚刚总结的方法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在英语试题讲解中,对于阅读理解题,教师不能只讲解答案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而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主旨,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等阅读技巧。通过对不同类型试题的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解题方法体系,让他们在面对新的试题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从容应对。只有这样,试题讲解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不仅帮
6、助学生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透视知识,培育思想思维的沃土知识是能力的基石,但学习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积累。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部分。”这剩下的部分,便是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知识的表象,洞察其本质,培养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思维格局。以语文教学为例,在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议论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传递的思想内涵。文章指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忽视培养学生创
7、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探讨,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明白创新与实践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再如,在历史教学中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记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而应引导学生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探讨其对当时社会以及后世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思维,在课堂上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交融的舞台,学生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收获思维的启迪、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达成高效课堂的目标。老师们,打造高效课堂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希望大家以今天的交流为契机,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这些理念与方法。让我们携手努力,精心雕琢每一堂课,让知识在高效的课堂中绽放光彩,让学生在优质的教育中茁壮成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