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53335 上传时间:2021-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2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实验,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了解静电的应用和防护,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自我的能力。【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实验器材】 橡胶棒 毛皮 玻璃棒 丝绸 泡沫 塑料尺 塑料细丝 碎纸屑 验电器等【教学过程】1、 摩擦起电(1) 电荷:经过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现象也称静电现象。练习1:有一天,小芳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

2、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吸附在身体上的原因。小芳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向弟弟解释了这一现象,弟弟很高兴。请你说出小芳是怎样向弟弟解释这一现象的。练习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而具有了 的性质2:、两种电荷两种电荷正电荷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探究出的现象研究发现:(1)用毛皮(丝绸)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吸引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练习3:已知A球带负电荷,B球与A球相互排斥,B球与C球相互吸

3、引,则B,C两球带电荷的情况是 3、 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箔片、金属杆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使用方法验电器工作前不带电,箔片张角为零。让被测物体与金属球接触,如果箔片张开一定角度说明物体带电练习4:先给验电器的金属球戴上负电荷,然后再将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开角度直接变大了,则该物体( )A. 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4、 使物体带电和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 摩擦起电: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他们所带的电荷是等量的(2) 接触带电:让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验带电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电荷

4、感应带电,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用验电器检验用被测物体去接触验电器,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2)用带电体的性质来检验用被测物体靠近纸屑,若纸屑被吸起,则说明物体带电(3)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检验用被测物体分别靠近带正电的物体和带负电的物体。若与其中一个物体有排斥现象,则说明物体带电练习5:用一个带电体接触已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出现下列情况,试判断带电体的带电性质:(1) 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为零,则带电体带 电荷(2) 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大,则带电体带 电荷(3) 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张开,则带电体带 电荷5、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放电现象

5、(1) 在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如果在黑暗处,还会看到闪光,这就是由于毛衣与内衣摩擦起电导致的闪电:在大气强对流的天气下,空气及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上下剧烈运动,使云层带电,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云层与云层间、云层与地面间就会发生剧烈的放电现象静电的利与弊利(1) 静电除尘能有效的收集空气中的粒径在十微米以下的尘埃;(2) 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使带电墨粉(或墨滴)按照元件的蚊子或图形粘附在纸上(3) 静电涂漆和傅粉是将涂料带电喷出,使它们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射到工作件上(4) 静电纺纱和植绒是利用静电力操纵带电的纤维实现的弊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电压和静电火花放电。前者使电器的集成电

6、路击穿,后者是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期货或爆炸练习6: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 )A. 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疏越蓬松B. 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C. 运动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铁链D. 晚上脱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6、 摩擦起电的原因(1) 原因: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目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或说电中性或说物体不带电。若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 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有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7、上(3) 条件:互相摩擦的物体是不同的两种物质练习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A. 摩擦产生了正电荷 B. B.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丝绸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D.玻璃棒这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一部分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7、 静电与摩擦起电(1) 静电的产生:常见有三种原因:接触带电,摩擦带电,感应带电(2) 静电的本质:是物体表面存在剩余电荷,这些多余的电荷在一次放电过程中将能量完全释放,这是经典产生的本质原因(3) 摩擦起电,是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一个物体表面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两个物体表面的电荷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表现出带电的特性

8、,这是产生静电的一种方式(4) 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所以,摩擦后的正负电荷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练习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古代人已经知道,琥珀和毛皮、玻璃和丝绸摩擦后会吸起轻小物体B. 静电有利有弊C. 英国人雷格发现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在物体的表面D. 法国人杜费发现自然界存在两种电教学反思:通过一个实验引入静电概念,通过一小活动猜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再演示实验,再举例生活应用。提出问题质疑,学生解答,再提问学生还有无疑问之处,教师引导解答。再通过课堂练习当堂反馈,及时巩固。在进行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一开始有些学生实验不成功,但经过老师指导,能顺利的完成实验并得到正确结论。在问题质疑这个环节,学生能较好的回答教师所提的几个问题。这点充分说明了学生在探究实验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后来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分析也很好的帮学生解答了疑惑。最后的课堂训练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并且正确率也高。就是对个别问题容易被迷惑住,从而做错。整堂课下来,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理解整节课知识点。并能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目标能顺利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