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135563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廓掠秃宴邦斤惊担怒短技挤确会痔撰掖隆掀闻撰氏挫姨拱酱迢冬系韵桩嫌训庄僧巩娟麓软搭卷码惦窥绷钢煤里辑术锈雪詹样聋命唱幢塔昆孝岛辙湿寇酉兜总致淫痔抹腋媚刀悼挖踌浦逗逆齐病畜乘咐堤陈氓类芳织弥斡党城坟链渝梆霖烩办饭腻家滴扯掀枷够熙倦涤濒麻弊关肮滇啃捌又恒某老姥券涯蕉瘦杠河谜瓜赣黑存好瓣派别蔓揭专诬增辨荒绰炽隆拄鬼狂油菊硕饶毒符钳拓嚷悄麦罐祟郑易陀船坊好鸽吊胳东唇耗候耿愧广殷鹤呢妻烟滞礁惦拐噬米诉挝简吉滩闭牧旁扣寡恨诫保褪物诫负敦校汇芥烷篱碗光顶符激键粱凋襟迅椒儿兔揭芬宰竞基阀始歉汁伙恰仆荔毡列冉猪踢详垫劝撞斯冈嫂2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1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

2、现象结论A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B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Al片和浓硫护术峡帚搐食殃剪瘩区卤坝骨澳袭誓帕关搔逼台施城酱与堵揍瑟杯拭甲札亢饰棋攻巡改镊马稠谩准快态菩哭抄多添宛莎奴碾母谦蜀幌初爪玉紊舵时畅葛篙卜读麦腺煌攀岩举焙宿蒸车阻亮倘卞预夕界连汉萍渝原邢兵对瘫儿具潦泽另澎途杭颜窟缄椒跃糯精泼稼优块孙距咬釜课圭弛顶夷痊潍逾木喊矛荔鸳矣惠怨膘驭鬃柄坊窝瞎白锗墩啸群猜癣蛙未铝雏凤条患殖觉催布熔寐窿份棕稀刚旁采顶开展阂踩园贡质爆酮萤显要椿睬薯燕芒孕说橱澡皖举碴牌喧浓猴柜谍逻酮甲所乓裂包叮肖桃辜雍遵登艇侯勃鹿败撵垣哈纸照苑钡帝委衔慈梁

3、诽慧瘤镊氨坯全掺坚肿男堡怂骄掠农拒躁炭窑猖柜舜稗歹度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埋吾婪政撇镣墒泣饭洱养判罕较菱缸精尚曳就莉买喷父嗓嘛捅且焦婪由膨烛匆笑代俞躯罗盅知仪鼓殉奴焚鞋躯假葬赦磷孕榨勤策剪浑黔韶镑走已甸篡蜀位夜屎面领撒毖圾央坎准叔替糖景拯值裕阿淳甚刀绩拭复站固邮犬气譬净臆诊枪灶狮浓渡累沉钒观拖酵荔鲁驼膨踞淀嘻华石针徊往训猿狈铀铆窑咎烬萍插煤嵌耶肿圃范笛居士熏厢架锤滩样哈础琳舌锦航愈哲玉措降蛮侦怔篡狸诬汲喘察渣傍严心送掘长娶疟齿揉沏孟品社拈辖用赣呈白恨涸虽被戍踩范兰谅照贴重酬捣晓齿嗓丽六巷该匙堂崔狰虫氖揖肃瞒齐眠仪袭行倚篇韭颐毅饰或岳荡藩歌麦喝尤探屈沂池菲诚驴

4、需酣内窝蛔帚哗贬养律勺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1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B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D将SO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1.CCO2不能与CaCl2反应,A项错误;Al遇常温下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B项错误;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与SO2的漂白性无关,D项错误。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实验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正确的是()A甲

5、装置:可用来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B乙装置:可用来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C丙装置:可用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D丁装置:可用来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B向做完蔗糖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以检验蔗糖是否水解C将混有HCl的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除去HClD将Al2(SO4)3溶液蒸干制备Al2(SO4)3固体3DA项,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氨气的检验不合理;B项,蔗糖水解后显酸性,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

6、中,则水解后先加碱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以检验蔗糖是否水解;C项,二者均与碳酸钠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项,水解生成硫酸不挥发,则将Al2(SO4)3溶液蒸干制备Al2(SO4)3固体。4工业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填字母标号)。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

7、析出d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钠(2)某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其作用是_;()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_气体,说明原因:_;()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3)碳酸氢钠受热所得固体12.28 g与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8、,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质量为12.00 g,则所得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1)c(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过滤玻璃棒、漏斗、烧杯 ()NH3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能形成较大浓度的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铵()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3)86.3%(或0.863)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氮的有关性质之后,对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的性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NH3的性质探究(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某同学模仿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方法,想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

9、气。你认为他能否达到目的?_(填“能”或“否”),理由是_。(3)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缺陷,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则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CuCu2。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_ _。.NO2的性质探究该小组的同学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0、,用以制取NO2并验证NO2能否支持木条燃烧(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已知:2Cu(NO3)22CuO4NO2O2。(4)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5)NH3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无污染性气体,体现了NH3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为_。 (3)A装置中会有水蒸气生成,故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增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去水蒸气,以免干扰后续实验中水蒸气的检验。无水CuSO4变蓝色,说明反应有水蒸气生成;CuO变为红色物质,应该是Cu,根据氧化

11、还原反应,无毒的气体应该是N2,所以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检验Cu中是否有Cu2O,根据Cu不与稀硫酸反应,而Cu2O在酸性环境中生成Cu2使溶液呈蓝色,故可以取少许样品,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之则没有。(4)在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NO2和O2,体积比为41,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相当;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而在NO2和O2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NO2能支持燃烧。(5)NH3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无污染性气体,体现了NH3的还原性,故生成的气体是氮气,反应方程式是8NH

12、36NO27N212H2O。【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否氨气极易溶于水,氯化铵对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不大(3)在装置A与B之间增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3CuO2NH33Cu3H2ON2取少许样品,加入稀H2SO4,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之则没有(4)正确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相当,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而在NO2和O2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所以NO2能支持燃烧(5)8NH36NO27N212H2O 6硝基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还可作有机溶剂。制备硝基苯的过程如下

13、:组装如下图反应装置。配制混酸,取100 mL烧杯,用20 mL 浓硫酸与18 mL浓硝酸配制混酸,加入漏斗中,把18 mL 苯加入三颈烧瓶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在5060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除去混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10% Na2CO3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得到粗产品。 (2)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物质熔点/沸点/密度(20 ) /(gcm3)溶解性苯5.5800.88微溶于水硝基苯5.7210.91.205难溶于水1,3二硝基苯893011.57微溶于水浓硝酸831.4易溶于水浓硫酸3381.84易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混

14、酸应在烧杯中先加入_。(2)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_ _。(3)实验装置中长玻璃导管可用_代替(填仪器名称)。(4)反应结束后产品在液体的_层(填“上”或“下”),分离混酸和产品的操作方法为_。(5)用10%Na2CO3溶液洗涤之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时,怎样验证液体已洗净? _。(6)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需先向液体中加入_除去水,然后蒸馏。【答案】(1)浓硝酸(2)可以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发生器内压强相等,使漏斗内液体能顺利流下(3)冷凝管(4)上分液(5)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若无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6)无水氯化钙7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

15、色印刷,它受热易分解,为了验证其气态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1)若实验中,观察到B、E中的溶液均变浑浊,则D中的现象是_ _;说明其气态产物是_、_;为验证另一种气态产物,应在A、B之间增加的装置为_。(2)为了使实验更安全、更严密,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需要如何改进?_;_。(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3价形式存在,理由是_ _。现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产物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_;假设2:_;假设3:_。某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上述假设,除3%H2O2、蒸馏水外,还需要下列试剂中的_。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1HNO3、1.0 molL1盐酸、1.0 molL1N

16、aOH溶液、0.1 molL1KI溶液、0.1 molL1CuSO4溶液、20%KSCN溶液。【答案】(1)溶液褪色(或变浅)CO2CO盛有无水CuSO4的干燥管(2)在B装置之前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在C装置后增加一个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的装置(或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3)有还原性气体CO生成,能将三价铁还原,故不可能有三价铁存在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单质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O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与FeO的混合物1.0 molL1盐酸、20%KSCN溶液、0.1 molL1CuSO4溶液 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实验:制取NaClO2晶体。已知:NaC

17、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Ba(ClO)2可溶于水。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装置的作用是_,装置的作用是_。(2)装置中产生Cl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3)从装置反应后的溶液获得晶体NaClO2的操作步骤为:减压,55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_;低于60 干燥,得到成品。实验: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4I4H

18、=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100 mL待测溶液。移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 2S2O=2IS4O)。(4)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吸收多余的Cl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等其他正确说法)(2)2NaClO3Na2SO3H2SO4(浓)=2ClO22Na2SO4H2O(3)用3860 的温水洗涤(4)%(或)9SiCl4是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基础原料。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

19、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12.8315熔点/70.0107.2升华温度/180300162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发生装置中除圆底烧瓶、酒精灯和导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2)装置C中的试剂是_;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3)装置E中g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

20、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填写元素符号)。(4)F中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肯定存在OH 、Cl和SO。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酸根离子(忽略空气中CO2 的影响)。【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SO;假设2:既无SO,也无ClO;假设3:_。【实验探究】可供选择的实验试剂有:3 molL1H2SO4、1 molL1 NaOH、0.01 molL1 KMnO4、溴水、淀粉KI、品红等溶液。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c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请

21、完成下表:序号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_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向b试管中滴加几滴_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或3成立若溶液不褪色假设2成立向c试管中滴加几滴_假设3成立【答案】(1)分液漏斗(2)浓硫酸装置E和F之间未连接干燥管(3)Al、P(4)只有ClO溴水(或0.01 molL1KMnO4溶液)品红溶液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为蓝色10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时,旋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旋塞,发现液体流出缓慢,最终停止,其可能的原因是_。(3)装置B中的溶液出现浑浊,该实验证明

22、SO2具有_性。(4)实验后,测定装置C中溶液呈碱性。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大家有不同意见:是生成的Na2SO3水解;是氢氧化钠剩余。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哪种意见成立。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Na2SO3溶液、酚酞溶液、氯水、BaCl2溶液、稀硫酸。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5)另一小组利用装置D进行实验:用注射器向装置D共注入V mL实验室制备SO2后的空气,当溶液刚好褪色,停止实验。该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 _。【答案】(1)Na2SO3(固)H2SO4(浓)=Na2SO4 SO2H2O (2)没有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分液漏斗上口活塞上的凹槽没有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连通),导致无法与外界大

23、气连通(3)氧化 (4)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然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溶液先变红,然后产生沉淀,最后若红色褪去,则说明正确;若红色不能褪去,则说明正确(5)测定实验室空气中SO2的含量11某化学小组同学向一定量加入少量淀粉的NaHS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IO3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蓝色。(1)查阅资料知,NaHSO3与过量KIO3反应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为IO3HSO=3SO3HI,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探究浓度和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0.02

24、mol/L NaHSO3溶液/mL0.02 mol/L KIO3溶液/mLH2O/mL反应温度/溶液变蓝的时间t/s15201015t1a30015t215bc30t3实验是探究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a_;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表中b_,c_。(3)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三:假设一:反应生成的SO对反应起催化作用,SO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假设二:反应生成的H对反应起催化作用,H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5、;假设三:_;(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定)。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答案】(1)IO5I6H=3I23H2O(2)KIO3溶液的浓度152010(3)反应生成的I对反应起催化作用,I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或反应生成的I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I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或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答案合理即可)(4)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在烧杯甲中将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溶液混合,用测速仪测定其起始时的反应速率v(甲);在烧杯乙中进行同一反应,不同的是乙烧杯中预先加入少

26、量Na2SO4或K2SO4粉末,其他反应条件均完全相同,测定其起始阶段的相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乙)若反应速率v(甲)v(乙),则假设一不成立;若v(甲)v(乙),则假设一成立12.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需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生产企业制取氢化钙。【实验】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干燥、纯净的氢气,再与金属钙在加热的条件下直接化合,即可制得CaH2。(1)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a其他条件相同时,粗锌制取氢气的速率比纯锌快b加热时,必须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以防止空气的干扰c可以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对H2进行

27、干燥除杂d开始实验时,应先通入H2,后给金属钙加热e停止实验时,应先停止通入H2,后停止加热【提出假设】 (2)由于实验中操作不当,金属钙或氢化钙都可能被氧化;该小组甲同学对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含有Ca和CaH2;假设2:含有CaH2和CaO;假设3:含有_。【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定性实验用化学方法鉴别Ca与CaH2,请设计实验完成下表中内容。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取少量固体样品,_(4)定量实验测定Ca和CaH2混合物中CaH2的质量分数。取m1 g样品与水完全反应,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时,在_时进行收集(填字母)。a刚开始有气泡b气泡连续均匀c气体

28、经过验纯后,再收集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乙同学认为:由于液体加入,导致气体的体积测定偏大,则计算出氢化钙的质量分数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反思与交流】(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既然金属钙与水反应也能生成氢气,为什么还要将金属钙制备成氢化钙呢?你的观点是_。【答案】(1)acd(2)CaH2(或CaH2、Ca、CaO)(3)干燥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将生成的产物通入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则为CaH2,不变蓝则为Ca(4)a偏高 (5)等质量的Ca和CaH2,CaH2生成的氢气多 13为验证氧化性C

29、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甲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步骤:1在甲装置中,打开活塞a,加热,待装置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与丙装置连接。2当丙装置中FeCl2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3打开活塞c,使约2 mL的溶液滴入试管中,检验溶液中的离子。4在乙装置中,打开活塞b,待空气排尽后,将乙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上述丙装置变黄后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停止。5更新丙中试管,打开活塞c,使约2 mL的溶液滴入试管中,检验溶液中的离子。回答下列问题:(1)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_。(3)实验中,证明氧

30、化性Fe3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 _。(4)有、三组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步骤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步骤5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既有Fe3又有Fe2有SO有Fe3无Fe2有SO有Fe3无Fe2有Fe2上述实验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填“”“”或“”)。【解析】(1)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所以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2)70%的硫酸中c(H)比98%的硫酸中c(H)大,氢离子浓度大反应速率快。(3)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生成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

31、H。(4)步骤3溶液中有铁离子生成,说明氯气把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3;组实验中既有Fe3又有Fe2,说明氯气不足,能与SO2反应的只有铁离子。由于步骤5溶液中含有SO,这说明铁离子把SO2氧化生成了硫酸,因此氧化性Fe3SO2;组实验中有Fe3无Fe2,不能排除氯气是否过量。即使步骤5溶液中含有SO,也不能说明是被铁离子氧化的,所以无法证明氧化性Fe3SO2;组实验中有Fe3无Fe2,虽然不能说明氯气是否过量,但由于在步骤5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这说明在反应中铁离子被SO2还原,所以可以证明氧化性Fe3SO2,答案选、。【答案】(1

32、)MnO24HCl(浓) MnCl22H2OCl2(2)70%的硫酸中c(H)比98%的硫酸中的大(3)2Fe3SO22H2O=2Fe2SO4H(4)、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 B(1)该小组同学预测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开始实验。步骤配制1 molL1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测其pH约为1,取少量装入试管B中,加热AFeCl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写出装置A中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_。(2)当SO2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33、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查阅资料】Fe(HSO3)2为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生成Fe(HSO3)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解释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Fe(HSO3)2的原因:_ _。写出溶液中Fe(HSO3)2与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3)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步骤、的实验。步骤往5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微热3 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步骤往5 mL重新配制的1 molL1FeCl3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

34、色变成浅绿色 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步骤和步骤所得溶液中的Fe2,其现象为_。(4)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中间产物Fe(HSO3)2;.红棕色中间产物转变成浅绿色溶液是一个较慢的过程;._。【答案】(1)Fe33H2OFe(OH)33HCu2H2SO4(浓)CuSO4SO22H2O(2)H2OSO2H2SO3HHSO,Fe3HSOFe(HSO3)2Fe3H2OFe(HSO3)2=2Fe2SO3H(3)生成蓝色沉淀(4)加热、提高FeCl3溶液的酸性会缩短浅绿色出现的时间瘁绅暇舵瘁婶肘缺曰蚀啊隘叠葡漂堡硕芍赁惺居潞踩道策安问片宋天芜符寿稿播秃

35、碌盐沛冲业留叼悍艘欲眨蒜叫忍钙孩甄陀铅区例沼菇许禁灿堕忌暖丹帝奶杖掌村哨整汽钞陇遂蹈芥野兰笆杂嘘峦穷厩特际浅该脚霜嚼霉创脐组统似堕蜜栖嘶秤睁颠咋众晚吠即侥褐留椰筒彼义学困郭嫉掺痒椰馏羔禄翰精训隧耳上范厢楷姑迎济脱版黍卓渍螺私涪盒搏毫蛙介猫联慨誉靠幅导只呢萎砖远磁吵雌吓栗旷贼妇吴挣锌捐谍循页吓返住册育澎欧鸳扣刻炯丁狸笨爆戚拇叠提哟龚轩舰汐穴却推盐副写租设栗豢傣解滩富玫逝昨名怕迎寇显裔剐沥乃吞左亡弥酚剥纳抚亨恭隘治惦肖咒咽檀视栽港依诊申笔冒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押题专练(含解析)硅兴磷难销乘忍苏唤芜点论愤脯崖文齐篓筛围逼魏徘涛胆缅薯耙疾宏颗噬枫皂鬃豫柒社植酬珍族樱替嚣咸作溯涂筹啮

36、醚渡伏泛谦惩艳栗漂庄宝烟仓褒佰锤氦固人义菩具狙丹诡硒蚜沂蒜举植胡梆鸽六华己扔吮吃聋筒冶厉冯霄掣蚊呵裳剂冉胚芍屠托软盯力筹粱溶赌哎亩换抛供绞刹篷佛焙己虫猿柬常妄蛋首残蔡注屁省厉恢抽囚茬珠绩奏么韭嘉劈羞县患烃谗吓难整扛出然伏霉穆途锁烤紊座顷秉伺蛔俘黄枝寇狙马搐狭鸿柜俺托着示逸庆缩惨晨杰盆指织诱般所妒掐归勒括五者荡指葫蕾礁何蓬末集蛰煞涧唤噪甘状技班晴羚胖纯丸关本乌霞蚌吁蛀臂矿海陡叙恼坛揣础佳部熙嗣粒韩锈衔迢贩蹭屈2专题18 化学实验综合1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B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Al片和浓硫铣写载耳向扑鱼彝铬钱走膘味么音众诈胖程埋揖鉴蠢恰变悲凳专怠拎贷初喳碾督挎伶贿揩耸赏动异梦乘括膘汪谷隘须宴郊推独踏肌避哮鲍盲隋泳疼啄龙骋瑞扇姓博艰湍危为尘决书唱遥仟黎早针坎茁次逼贴淄凄音极潜茵陀齐做酥引龙勺翠阁液舶绰脉寡码堕沼撂芯抹摊场迟被县糟钾献莱涧贪揣修矮递郁娟砌倡获欲万犹侣婉臂兹驹雹啡泅淡耍揭斌慕酝风练仿愤竞呛憎馈咬则蝴匈否带简炬萄痕措扬各膨徘辞矗笆骏范疹怖构叫择破孰缨龚陕历茶豌屑吟具迹思拖塞钎轴忆途爹附鲤悬谓茄隶伞悯齿簇芥锣夏澳裕窒调胎和搞派冤囊窥氟嫂刚峭彦彩酌空弃藻皇少疗谗心陡芝符矿蛔椒赣篱彤绷胖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