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55997 上传时间:2021-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看课堂实录钓鱼的启示的点滴 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上看到了樊香萍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我颇有感触,透过这“本色”、“本真”的课堂,我们看到了樊老师那丰厚的教学素养,那份对语文的真爱。钓鱼的启示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的前一天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放回水中,由此“我”受到了终生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先学习一则故事,再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难学的。文章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也是理解课文重、难点的切入

2、口。我看了樊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之后,觉得有这些地方让我感受颇深。1、鼓励学生多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孩子们手头上都有一本预习本,而质疑是每一次预习必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像这堂课,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作者为什么过了三十四年还记得这么清楚?”、“为什么要写钓鱼的心情?”等问题,老师通过查阅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更好地预设学案;学生呢,通过思考,发现自己学习的疑惑,可以更明确自己学习目标。课堂上,樊老师又多次引导孩子们提问,像在出示课题之后,樊老师就让学生提问,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启示?”、“怎样的经历?”、“怎么发现的?”3个问题。就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提问,从而诱发自己去思

3、考,最终更快地成长。2、放手学生多读: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樊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特别是樊老师在引领学生们感悟“我”的急切时,她并没有单纯地问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她是先设计了师生分角色合作读,然后是同桌合作读,接着又来分组合作读,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学生已经很自然地感受到了那“哭”字所蕴含的情感伤心、无奈、不甘心、垂头丧气、沮丧根本就不需要老师去创设情景。再比如当学生在初读环节时无法较好地回答“怎么发现的”这个问题时,樊老师就说“自由读3分钟,然后同桌讨论”,足足3分钟的

4、阅读时间,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了疑问,有的则更容易理解同学的解答。又如在引领学生想象当父亲要我将鲈鱼放生,我不得不放鱼时的心情时,樊老师就是让学生先响亮地将“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这句话朗读一遍,然后樊老师引导学生将声音下沉齐读2遍,樊老师又来一遍范读,学生再次齐读,这么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已经自然地进入了情景,所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对的东西,而是好的东西。就这样,少了一份机械的说教,少了一份知识传授的枯燥,多了一份学习的兴趣,多了一份学习的乐趣!3、巧引学生多写。“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现在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弱于口头

5、表达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写。可是学生偏偏讨厌写话,该如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写呢?樊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好策略:像樊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第一个写的环节时,她通过指名读、两人合作读、老师范读(很率真,老师就把自己当作孩子)等各种方法读“啊,好大的鱼!我人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这句话,读着读着,学生的心里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想说的话,此时,老师话语一转“把句号改成逗号,加心想写出作者当时心里想什么”,这样一来,想像不再乏味、单调,一会儿“这条鱼这么大,可以吃好几天了”、“这条鱼肯定是曾祖父”、“可

6、以回家美餐一顿了,回到学校可以向同学们炫耀一番了,看看我钓到了最大的鱼”、“这么大的一条鱼,拿到市场上去卖,肯定可以卖不少钱”(老师还追问一句“赚来的钱可以买什么”更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等等本真的、发自内心的心里话马上留于书上。学生写得多好了,这说明学生已经完全成了“我”。看樊老师的课堂实录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她那底蕴深厚而充满书香气质的功底,她那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而深沉的思考,让人无不为之而着迷,迷恋她对教学的这种态度、这种执着,迷恋她的课堂,真正让学生读其想读,想其所想,能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读通、通懂、读熟、读透,哪怕是一个标点都能读出它的意思,让学生走进主人的心里,揣摩作者的思想,达到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如有机会,能亲临课堂,见其真人,我想那是莫大的荣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