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62310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的组织结构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肾,被膜,实质:泌尿小管,肾单位,集合小管,肾小体,肾小管,肾小囊,壁层,脏层,肾小球(血管球),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 曲部,降支 升支,髓袢,弓形集合小管 直集合小管 乳头管,2,3,1 肾单位的组织结构,根据肾单位的位置,可分为2类 皮质肾单位(浅表肾单位) 分布于皮质浅层 髓袢短 髓旁肾单位 分布于皮质深部,靠近髓质处 髓袢很长 对尿的浓缩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4,5,1.1 肾小体,血管球(肾小球) 由入球微动脉进入肾小体后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汇合和形成一条出球微动脉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 血管球毛细血管属于有孔毛细血管,6,肾小囊 为肾小管起始

2、端膨大凹陷形成的双层杯状囊 囊壁分为壁层和脏层 壁层:覆盖单层扁平上皮 脏层:为1层多突的扁平细胞,称为足细胞。电镜下可见足细胞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又垂直伸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次级突起相互交错嵌合排列,形成栅栏状。突起间的间隙称为裂孔,裂孔上覆盖有裂孔膜。,7,8,滤过屏障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有孔内皮细胞 基膜 裂孔膜,9,10,1.2 肾小管,近端小管 曲部(近曲小管) 管径较粗,管腔不规则 上皮细胞大,立方型或锥体形,细胞界限不清,游离缘有刷状缘,基底部有纵纹 细胞质嗜酸性 细胞核大而圆,着色淡,位于细胞基部 直部 结构与曲部基本相似,11,12,近端小管的功能 重吸收:水分

3、(80%);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分泌:马尿酸、肌酐 细段 由近端小管的直部在髓质延续而来 呈U形,管径很小 管壁细胞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质很少,着色很浅,细胞核呈椭圆形突向管腔中 主要功能是重吸收水分,使尿液浓缩,13,14,远端小管: 特点:管径较近端小管细;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无刷状缘;细胞着色较浅,细胞核圆形,位于近腔面 分段 直部 曲部,15,16,2 集合小管,弓形集合管 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逐渐过渡到单层柱状,细胞大,界限明显,核圆位于细胞中央 直集合小管 管壁上皮特征与弓形集合管相似 乳头管 管壁上皮由单层高柱状过渡为复层柱状上皮,靠近开口处,转变为变移上皮,1

4、7,18,3 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指位于肾小球血管极附近的一些结构的总称,包括: 球旁细胞 位于入球微动脉进入肾小囊处,由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来,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边形,核球形,着色淡,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功能:可分泌肾素 致密斑 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球血管极一侧的管壁上皮细胞,由立方形变为高柱状,排列紧密,核深染 功能: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尿中Na+的浓度变化,调节肾素的分泌,19,球外系膜细胞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三角区内,又称极垫细胞。 细胞着色较淡,细胞质内有时可见分泌颗粒,功能目前不清楚,20,21,4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血流量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动脉 出球微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 球后毛细血管网 入球微动脉口径大于出球微动脉 由髓旁肾单位发出的直血管与髓袢平行,有助于水分重吸收和尿液浓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