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听课感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67965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点儿》听课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点儿》听课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点儿》听课感悟.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也曾写过一篇(语文课简单、朴素、真实)文章述说语文课的教学要扎实、真实,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而自己也一直在这样做着。但在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课后,总觉得她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真的就学“会”了吗?她所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雨点儿第一课时,在利用歌曲小雨沙沙导入后,读了课题,认了“点”字,便直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小雨点的纷纷飘落,看画面说话,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进行学习,认“飘”字,用“数不清”说话。再让学生打开课本,找找雨点儿说话的是哪几个小节,读读对话的三个小节,认“方”字,并指出“地方”的“方”要读轻声,但并没有读好。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经过小雨点的滋润,花、草更美了,让学生说话,还用上

2、了句式: 从 。又出示了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一篇课文已经全部学完了。最后,老师带着学生写了“方”字,巩固了生字。她的整个课堂教学大致就是这样的。试问: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还没有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就直接进行教学,他们能接受得了吗?其实,从听课中很多老师都感觉到了学生的朗读还不能过关。老师这么一过场,课是学完了,可是最基本的“雨点儿”这个儿化音学生就没有读好,老师也没有纠正;“地方”的“方”读轻声学生也没读好我想问题还是很多的。一、双基没有落实我们一篇课文在初学时,应该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我觉得初读课文不能少,不能为了引入的精美而忽略这一点,只有在学生会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读好课文。

3、否则就会出现今天的结果,到了课的结束学生们还不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而是读得疙疙瘩瘩,拖长了调子。另外生字教学不能忽视,老师在课上真正拿出来教学的生字只有“点、飘、方”三个,可是在最后巩固的时候却一下字出来了13个(再、见、彩、方、空、清、落、飘、问、答、回、点、数),学生能读出来,我想这不是老师课堂上教的,而是他本身就已经会读了的。特别是题目中的“雨点儿”是儿化音,老师应该在一开始就要纠正学生的发音,强化的练习才会让学生真正掌握。二、学生的发言要规范虽然老师一再强调要把话说完整,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只是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说明平时的课堂上这样的要求比较少,所以孩子们还不太熟练。还有学生

4、的发言声音比较轻,可能老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分贝,可我就不行了,有将近一半的发言我没有听清楚呢。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偏重虽然这篇课文对我们大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学生的思维与大人是不一样的,一节课那么多的内容,我们的孩子接受得了吗?课文全部学完,再加上13个生字,还有朗读,一节课的密度太高,学生的负荷太重了。当然,老师的教态是好,始终笑眯眯的,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教师的语言也很流畅,导语设计的也很好,听来感觉很自然,说明课前还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的,而精美的课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其中有一个生字的教学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那就是“飘”,老师说:“你看,飘有个什么呀?”(学生说:有个风)“恩,有个风说明雨点儿很轻,谁能让雨点儿飘起来呢”(读读“飘”)。在这堂课上,我觉得老师在大局的把握上还可以,但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