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式》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69057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项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单项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单项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项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项式》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项式说课稿 韩城市田少华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一节整式的第一课时单项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设计说明四个方面依次阐述。一、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既是对前面所学习的代数初步知识与有理数的深化和发展,又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整式乘除等数学知识以及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而单项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本节课的理解。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以及单项式的次数等概念,并能够准确地确定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

2、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归纳如下: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以及单项式的次数等概念。难点: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二、教法学法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2010上海世博会发行的两枚邮票。美丽的会徽和吉祥物海宝,幻灯展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邮票,每张面值RMB1.2

3、0元,购买10张,需元;50张需元;m张需元。2屏幕展现世博专列:上海地铁世博专线列车,为6节编组型车,载客量为2000人。n辆列车可共载客人。通过现实背景,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利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列出代数式。教师引导学生注重书写格式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正在举行的盛大的上海世博会本已让学生神往,相关链接的知识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于生活中的兴趣。 尝试探索、体验新知首先,由教师继续补充展示几个情境: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的路程是_千米;2.若正方体的的边长是a,则它的表面积是_,体积是_;3.设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学生经过思考

4、,能够自主回答并写出式子。1.2101.2501.2m2000n针对学生所写式子,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共同探究。郭思乐教授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潜能无限。于是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各式,并思考它们在运算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首先由学生独立认真观察剖析每个式子,在思考的基础上各个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深入到小组里,了解学生思考交流的情况并指导学生。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式子在运算形式上的共同点是:数或字母的乘积。问题2:根据以上分析,看哪位同学能给单项式下一个定义?它们都是数或字母的积,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式。(板书)到此,学生对单项式有了

5、初步的理解,但由于单项式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深入理解单项式概念突破难点,我又设计了如下环节: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如何将上面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为了让学生对单项式概念理解更加深刻,我采用了讲学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一组练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单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主学习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按照这样的理念,又设计了如下的环节。问题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55页例1上面的内容,并思考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什么是单项式的次数?并说出前面所列出的每个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教师巡视,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困难并帮助解决。通过以上看书和练

6、习,引导学生在理解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要注意:1、系数包括符号和数字的指数。2、次数是指所有字母的次数的和。为了让学生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彻底掌握,我采用了讲学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如下练习: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探究知识托付给学生,让知识润泽学生的心灵;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归纳总结、巩固落实在本环节,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习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系统理解掌握新知识。 当堂检测、提升拓展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不同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由教师安排两组不同层次的习题,由学生自主完成。一组面向全体学生,以巩固落实基础知识为目的;一组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提升能力为目的。从而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四、设计说明这节课我用微笑、尊重、民主、宽容、探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分层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把更多的自主权给学生,让学生上有个性的数学课、上充实的数学课,是我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