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1947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预设 动态生成教学案例 宁 江 五 中 王 英 【教学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演示实验和生活经验,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逐步分析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会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通过练习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

2、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创设情境: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真假黄金呢?生1:测密度,密度小的是假黄金生2:比较硬度:相互刻画或用牙咬生3:用火烧(“真金不怕火炼”)生4:师:小结 前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物理性质,后一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 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

3、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师:你知道哪些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吗?生:镁、铝、铁、铜等师:谁愿意到台前来演示镁条燃烧实验?生:一生积极踊跃来到台前演示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现象(实验刚一完成,学生就积极举手发言。)生1: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2:还有白烟生成生3:一致赞同师:此时突然有点蒙了,在以前师生倒背如流的实验现象中,一直没有给“烟”安排位置,这该如何解释?师:(快速理顺了自己的思路,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你认为白烟是什么?生4:红磷燃烧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那镁条燃烧产生的白烟则应为氧化镁。师:

4、对学生赞叹不已【探究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师:大家还知道金属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吗?生:翻书、回顾、讨论、回答:金属与酸反应师:镁、锌、铁、铜都能与稀盐酸的反应吗?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呢?我来演示师:正准备演示,但看到对实验如饥似渴的学生都伸长了脖子时,随时调整了预设,改让四个大组的同学每组各做一个实验,然后在教室巡回走动展示实验结果。生:各小组都选派了两名代表一名代表金属,一名代表盐酸,其他成员协助并监督他们正确的完成实验。师:在全班学生基本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之后,让四位代表走到讲台前一并展示。生:整个过程学生都很活跃,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看到的或感知到的各种现象。师:突然间发现站在前排的四位代表的性格

5、正好和他们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相似,戏道:A男生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就像镁一样“化学性质活泼”;D女生平时腼腆害羞、不善言语,就像她所扮演的铜一样“相对稳定”。生:学生们开心欢笑!【探究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师:演示将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让一位学生上前观察。生:仔细观察后,兴奋地向同学们汇报:有气泡产生,铁丝表面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师:不希望他说“有气泡生成”,这与预设有出入。但只好顺势利导,组织学生探究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生:很快猜出红色物质是铜;气泡呢?可能是生:联想到【探究二】中得知铁和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分析说“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混有了酸”。师:充分肯定了观察者的细致、分析者

6、的合理。师:补述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酸是因为硫酸铜水解产生的生:产生不断学习的欲望【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自然流畅,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教学中能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并灵活处理课堂中的“异常现象”,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生生互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不足之处:预设的不够充分,考虑不够细致,缺少艺术性;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有待加强。【案例评析】本案例首先在预设上比较成功,

7、如以“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用什么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的问题引入,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纷纷献计献策。这种留白的预设一下子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自然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使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性。其次教师对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也比较充分,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信息,充分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草率否定学生观察到“白烟”的现象,而是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还有教师幽默的调侃,不仅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到了高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师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并没有因它不在自己的预设范畴而扼杀它。课堂生成资源或许会打乱我们原本预设的近乎“完美”的课堂教学流程,但这种生成值得我们珍惜和利用。“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