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让智慧对话成为可能.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3114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让智慧对话成为可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境:让智慧对话成为可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境:让智慧对话成为可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让智慧对话成为可能.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情境:让智慧对话成为可能 海安县明道小学 王玉东震撼!震撼!还是震撼!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这是怎样的一支数学远征军?答案就在参加的这两天的会议中一点一点被揭开:他们的成功,源于情境教育理念的滋养,源于团体智慧的托举,源于自身成长的呼唤。在这里,我真心地向二附的数学团队致敬,向南通小数的掌门人丁锦华科长致敬。这两天,我一共听了9节课,可谓饕餮大餐。我想对于二附的孩子而言,应该是一节节“好吃又有营养”的课。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情境:让智慧对话找到了落根之地数学不是x线下的骨架,而是面前活生生的人。情境,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找到了依附的实体,数学在儿童面前不再显得冷峻、生涩、遥

2、远。正是有了一个个鲜活的情境,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也才能和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智慧的对话。徐小梅老师的复式统计表一课就从统计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开始,然后通过四个难度不一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要,接着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层层推进逐步完善复式统计表。再如戴春老师的认识厘米一课,她设计了蚂蚁做扶手的情境。然后将认识厘米中几个重要的环节纳入其中:单位长度的产生、直尺的产生、量物体长度、画指定长度。这样的设计自然、灵动,充满了思维的张力,真是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学生在有张力的数学情境之中,思维完全被打开,我们则享受着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智慧对话。二、情境:让智慧对话深潜到思维之海情境,不

3、是贴标签,不是刻意为之。情境只有与思维相交融,只有能促使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对话才会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听二附的数学课,就感觉到情境嫁接的浑然天成,感觉到情境与数学的无缝连接。譬如管小东老师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就通过三个问题情境,与学生展开对话,使得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被唤醒的过程中得以生长。这三个问题情境就是:怎样的三个纸条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根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延长较短边,使得三根纸条还能围成三角形?三个问题由浅入深,逐渐逼近数学的本质,充满了思维的张力。让我们感觉到教师就是一个高超的“接生婆”,帮助学生将一个个的知识生产出来。再如柳小梅老师的认识分米与毫米一课,就通过创设台阶的情境,让学

4、生感悟到分米单位产生的需要,又巧妙地打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单位之间的联系。课尾部分,又回到台阶图,进行追问:台阶继续往上搭,会是什么单位?往下走呢?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单位还有哪些单位,也就是让学生带着疑惑、带着探究走出教室。真好!三、情境:让智慧对话走向了生活之场生活化情境是儿童特别喜欢的,因为它让儿童意识到数学有意思的,数学是有意义的,数学不仅好玩还能解决实际问题。正因为生活的介入,儿童的思维往往能产生核裂变,射出万丈光芒。二附的情境课堂,就是充满着生活情趣的课堂。譬如徐斐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就领着孩子走进生活,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应用。而且在应用中,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再如王海峰老师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更是将猜拳、抛硬币、抛骰子、玩转盘等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味,又充满着思辨的色彩。另外,施丹瑾老师也是采用了大量的生活化的素材,让孩子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当然,他们的课堂中的亮点就像散落遍地的珍珠,我只能随便捡拾几个把玩把玩。而老蚌成年经月的分泌包裹异物的痛苦过程,化变成珍珠的嬗变过程,我是不能感同身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