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江苏省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讲义.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8181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江苏省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江苏省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江苏省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江苏省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江苏省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江苏省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讲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方法再提醒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三)【方法再提醒】-把能得到的分抢回来 高中课本中的物理思想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等效思想 微小量放大 微元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提醒1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例1】如图所示,倾角为q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答案】C提醒2动态平衡问题【例2】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

2、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水平力F一定变小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答案】C提醒3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例3】如图所示,质量满足mA=2mB=3mC的三个物块A、B、C,A与天花板之间、B与C之间均用轻弹簧相连,A与B之间用细绳相连,当系统静止后,突然剪断AB间的细绳,则此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取向下为正)( )Ag

3、、2g、0 B2g、2g、0Cg、g、0 D2g、g、g【答案】:C提醒4微元法【例4】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关系,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时速率为v1,且落地前球已经做匀速运动求:(1)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2)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3)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提醒5.近似法 近似处理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为了便于研究某些物理现象,分析某些物理问题,往往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以突出主要因素,即要用理想条件下的模型代替实际研究对象,否则,甚至连最简单的物理问

4、题也会使我们感到束手无策。 【例5】在真空中速度v6.4107m/s的电子束连续地射入两平行板间,如图所示,极板长L8 cm,两板间距 d5.010-3m 当两板不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板间中线通过在两板上加50 Hz的交流电压 UU0sint V,如果U0超过某值UC时将开始出现电子有时能通过、有时不能通过两板的现象求:(1)UC的大小;(2)U0为何值时,才能使电子束通过与间断时间之比t1t221?图 8 分析:题目设计的是电子束在加交变电压的平行极板间的运动,学生只熟悉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情况,那么求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平行板匀强电场模型,这就得把电子束在平行板间的运动时间t与交变电

5、压的周期T进行比较若tT,则电场可近似看作是匀强电场,ts(近似计算),而T10-2s (因为f50Hz),可见tT,电子束通过平行极板时,极板间的电压和场强可看作是恒定不变的,其实这种相互作用模型只是一种近似的描述具体解析过程如下: 解:(1)当电压达到最大值 UC的瞬间,电场看作匀强电场,电子束恰能通过,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UC91V(2)作出U一t图象如图8所示,当电压为UC以下时能通过,UC以上不能通过,从图上可见要使通过的时间t通为间断时间的2倍,则当首先达到UC时间为时t为/3,所以UU0sint解得U0105 V。提醒6.图象法 p qABC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除可用文字叙述、

6、公式表达外,还可用图象来表示;这三者都是帮助我们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表达,在物理学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例6】如图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A.p小球先到 B.q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vto p qvtq tp图 10 D.无法确定解析:可以利用v-t图象图10 (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t图象中做出p、q的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

7、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用的时间较少。此题用图象法就非常直观、简洁,若采用公式法就非常麻烦了。图5提醒7.等效法【例7】一个边长为6 cm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电阻为036。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A10-5A B10-5A C.(/2) 10-5A D.(3/2) 10-5A 解析:交流电的有效值是利用与直流电有相同的热效应来定义的:Q=I2Rt。 因此我们只要按图算出在一个周期内,两段时间内的热量的平均值,再开平方就可以了。由图与题目条件

8、可知,线框的感应电动势在前3s为7.210-6V,感应电流为210-5A;后2s内的感应电流为310-5A,在一个周期5s内,电流平方的平均值为(12+18)A2/5,开平方即得电流的有效值等于10-5A,答案为B。提醒8.假设法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8】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 = 2kg ,m2 = 3kg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间的动摩擦因

9、数为1 = 0.6 ,物体乙与平面间的动摩因数为2 = 0.5 ,现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乙上,使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运动中F突然变为零,则物体甲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g取10m/s2)A、大小为12N ,方向向右 B、大小为12N ,方向向左C、大小为10N ,方向向右 D、大小为10N ,方向向左解析:当F突变为零时,可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运动,则它们运动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由此可以求出甲所受的摩擦力,若此摩擦力小于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则假设成立。反之不成立。如图甲所示。假设甲、乙两物体一起沿水平方向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 = (m1 +

10、 m2)a f2 = N2 = 2 (m1 + m2)g 由、得:a = 5m/s2可得甲受的摩擦力为f1 = m1a = 10N因为f = 1m1g = 12Nf1f所以假设成立,甲受的摩擦力为10N ,方向向左。应选D 。【例9】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如图所示,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B、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变大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D、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解析】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它受重力、弹簧弹力两个力作用。当重力大于弹力时速度继续增大,当重力等于弹力时速度增大到最大,当重力小于弹力时,速度开始减小,最后减为零,因而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选项C正确。假设升降机前一运动阶段只受重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下降了h高度,末速度为v ,则:v2 = 2gh后一运动阶段升降机只受弹力作用,做初速度为v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把弹簧压缩了x ,则:v2 = 2ax所以2gh = 2ax 而a =,所以:2gh = 2 ()x ,即:=因为hx ,所以2 ,即:a低 = g ,所以选项D也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