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9036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总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0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与内能集合练习)一、单选题(共9题)1.打开放有樟脑丸的衣柜,就会闻到樟脑的气味,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樟脑丸放置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与放在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相同的物态变化B.樟脑丸消失与放在空气中的干冰消失一样都要放出热量C.闻到樟脑的气味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慢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汽化为水蒸气C.刚从泳池中

2、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D.冬天的早晨辽河边出现美丽的雾凇,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3.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4.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

3、杯水的热量多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5.如图是一款太阳能座椅,椅子顶部安装的硅光电池板,可储备能量供晚间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光电池板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B.硅光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裂变D.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6.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壶口冒“白气”B.铁水浇铸成零件C.“雾凇”的形成D.冰凌融化7.酿酒是人类神奇的发明,如图是将谷物倒入锅中熬制酒料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火种引燃木柴的过程与钻木取火的原理相同B.灶台下木柴燃烧的过程,将内能转化成了化学能C.锅能向酒料传递热量,是因为锅的温度高于

4、酒料的温度D.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这是为了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8.物的温度低于 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二、多选题(共4题)10.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端午深情

5、,粽叶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一种扩散现象B.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内陆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C.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北方冬天室内用暖气取暖,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室内空气的内能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到的紫外线B.为了减轻质量,飞机常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制造C.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D.热值大的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和半杯水的比热容相等B.0的水没有内能C.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D.固体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

6、.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三、填空题(共3题)14.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在这一现象中瓶内气体的_能转化为软木塞的_能,该能量转化过程与汽油机的_冲程相同。 15.地面上科技人员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这道指令是利用_传递的。探测器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其探测研究月球环境,电能是_次能源;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_(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太阳发出的光约以_的速度向周围传播(速度值保留到

7、整数)。 16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_(选填“大”或“小”)。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17.在实验课上,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均未达到沸点) (1)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 (2)为了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小明先将天平放在_桌面上,再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相等

8、的水和食用油。 (3)在实验中,小明选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_。 (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这个现象可知:水和食用油相比较,_的吸热能力强。 (5)小明看到另一组同学在加热时间相同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相比,水温始终比油温升得快。由此可判断出,放入水中的电加热器实际功率_(选填“大”或“小”)。 18.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 (2)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得到a、b两个不同图象

9、的原因可能是_。 (3)如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_min时水的温度,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 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出实验室内水的沸点,那么在当时的实验室环境下,99的水将处于_态。 (5)温度计刚放入热水时,表面变得模糊,看不清示数,是由于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_成小水珠造成的。 19.(2019阜新)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_。 (2)在甲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_相等的水

10、和食用油加热。 (3)在甲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种液体_相同。 (4)在甲装置中,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给_加热时间更长。 (5)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灯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加热时间/min0123456甲杯水温/25272932343638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分析数据可知:热值较大的是_。(6)通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燃料的热值将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

11、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_。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_(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l6min,蜂蜡的内能_(填“增加”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C 【解析】【解答】A.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冰块在水中是熔化现象,

12、A不符合题意; B.樟脑丸消失和干冰消失都是升华,需要吸热,B不符合题意; C.闻到樟脑丸的气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C符合题意; D.闻到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A符合题意; B、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B不符合题意;C、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收热量。C符合题意;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

13、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A不符合题意: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B符合题意;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晶体,C不符合题意;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

14、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4.【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乙的温度比甲的高,所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A不符合题意;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两杯水质量关系不知,无法判断内能关系,B不符合题意: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不能比较热量的多少,C不符合题意;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内能变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 热量是

15、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5.【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硅光电池板由半导体材料制成,A不符合题意; B、硅光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符合题意;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而不是裂变,C不符合题意;D、太阳能可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因此属于可再生能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半导体材料具有单向导电性. 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

16、光化转换(绿色植物).6.【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白气”是壶口喷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铸成零件,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D、冰凌融化,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

17、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7.【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用火种引燃木柴的过程是热传递;钻木取火的本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两者原理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木柴燃烧的过程,本质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C、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锅能向酒料传递热量,是因为锅的温度高于酒料的温度。C符合题意;D、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酒料受热均匀,同时避免粘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18、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8.【答案】C 【解析】【解答】A. 西瓜汁变成了冰棍,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A不符合题意;B. 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放出热量,内能减少,B不符合题意;C. 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C符合题意;D. 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熔化时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改变物体的

19、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9.【答案】 B 【解析】【解答】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即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符合题意;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是水凝固而变成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

20、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二、多选题10.【答案】 A,B,D 【解析】【解答】解:A、粽子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所以它是扩散现象;A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B符合题意。C、塑料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该现象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C不符合题意。D、散热时,在暖气片和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使室内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

21、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 【分析】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大气压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气压差产生的压力差,常见的有吸管吸饮料、吸盘吸玻璃、注射器吸药液、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等. 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11.【答案】 B,C 【解析】【解答】A. 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A不符合题意; B.由公式 mV 的公式变形mV可知,体积相同,密度越小

22、,质量就越小,所以为了减轻质量,应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制造,B符合题意;C. 太阳能、风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C符合题意;D.根据Qqm可知,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和质量有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分析】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

23、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和质量有关.12.【答案】 A,C 【解析】【解答】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一杯水和半杯水的相比,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不变,其比热容相等,A符合题意; B、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不符合题意;C、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即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C符合题意;D、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24、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分子之间既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3.【答案】B,C,D 【解析】【解答】A.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A不符合题意;B.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B符合题意;C. 晶体熔化的最显著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符合题意;D. 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水在同样吸热或放热时,温度变化小,所

25、以沿海地区温差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D。【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三、填空题14.【答案】 内;机械;做功 【解析】【解答】解:软木塞会跳起来,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热水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高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

26、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该能量转化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答案为:内;机械;做功; 【分析】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因为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15.【答案】 电磁波;二;核聚变;3108 【解析】【解答】解:(1)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所以地面上科技人员通过“翻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这道指令是利用电磁波传递的;(2)电能是通过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3)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内部每时每刻进行的核聚变反应:(4)光在真空中的传速度为3108m/s。 故答案为:电磁波;二;核

27、聚变;3108。【分析】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利用是否通过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分析. 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 牢记:光在真空中的传速度为3108m/s.16.【答案】 固液共存;大;不能 【解析】【解答】解:(1)读图甲可知,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读图甲可知,04min与812min的时间相等,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前者升高了8,后者升高了4,说明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位78,沸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故

28、答案为:固液共存;大;不能。【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比热容大小等信息. 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一定要使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液体,否则液体温度计不能正常工作,故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四、实验探究题17.【答案】 (1)末温(2)水平(3)多(4)水(5)大 【解析】【解答】(1)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时,要记录初温和末温和对应的单位;(2)测量质量时,天平要放在水平桌面上;(3)在

29、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时,加热的时间越长,说明物体吸热越多;(4)在加热相同时间时,温度差越多,说明吸热能力小,水的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大;(5)若加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但水升温快,说明加热水的电加热器的实际功率大。 【分析】(1)探究物体吸热能力时,要记录初温和末温; (2)使用天平时,天平要放在水平面上; (3)相同的加热器工作相同时间,物体吸热相同; (4)在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热相同时,升温慢的物体比热容大; (5)当相同时间放热更多的用电器实际功率更大。18.【答案】 (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的杯壁(2)水的质量不同(3)12;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

30、)气(5)液化 【解析】【解答】解:(1)图甲所示装置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这会使温度的测量结果偏高;(2)由图象还可以看出,b、c两种图象的沸点相同,c加热时间长,所以原因可能是图象中水的质量不同。(3)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第12min的数据是不正确的;(4)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在当时的实验环境下,水的沸点为98,而99高于水的沸点,水将处于气态;(5)开始实验时,温度计自身的温度较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壁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温度计壁上,造成很难看清示数。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的杯壁;(2)水的质量不同;(3)12;水沸

31、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气;(5)液化。 【分析】(1)结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水的加热时间不同,可以得出加热时间长的原因是水是质量较大. (3)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吸收的热量全部都用来由液体变成气体的变化,所以温度是不变的. (4)当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处于气态.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19.【答案】 (1)秒表(2)质量(3)吸热(4)水(5)甲(6)偏小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测量吸热的时间,故需要秒表来计时;(2)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时,应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是相同的;(3)用相同的

32、加酒精灯给两种物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4)给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多,即水的加热时间长;(5)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两个装置中,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由Q=cm-t知,未温高的吸收的热量较多;在相同的加热设备下,相同时间内,消耗燃料的质量相同,由Q=qm知,水温上升高的,对应的燃料的热值较大;所以甲的热值大;(6)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热量的散失,所以实验测得的热值会偏小。 故答案为:(1)秒表;(2)质量;(3)吸热;(4)水;(5)甲;(6)偏小。【分析】(1)结合实验目的可知需要的实验器材. (2)“比较

33、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时,应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是相同的. (3)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4)根据公式Q=cm-t分析解答即可. (5)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快,即甲酒精灯燃烧产生的热量多,所以其热值大. (6)在实验的过程中,存在热量的散失.20.【答案】 (1)4(2)温度不变;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3)不能;不变 【解析】【解答】解:(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看示数在0的上方还是下方,然后注意温度计最小分度值,最后进行读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刻示数在0以下,且最小分度值是1,故读数是:4。(2)晶体熔化特点是:继续吸热,温

34、度不变;由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所以在加热时,水温度上升比较慢;(3)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烧杯的水处于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在98不变,把试管内的水加热到98时候不再放出热量给试管内的水吸收,所以试管内的水无法沸腾;第12min到第l6min,蜂蜡已经与烧杯中的水达到热平衡状态,无法继续吸热,故蜂蜡的内能不变。 故答案是:(1)4;(2)温度不变,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3)不能,不变。 【分析】(1)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要先认清分度值,然后看是零上还是零下,最后根据液柱位置读数. (2)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