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80987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把两者结合起来,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说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二是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首先,利

2、用复述法把课文串联起来。先提出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并提示答案的句型结构“先再然后最后”,让学生在阅读第一部分后组织答案语言。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指名两名学生回答后,答案并不理想。进而转为根据发明家发明的思路逐步提示答案,引导学生在一步步的回答中组织答案。在问题解决完之后还利用了模像直观法,展示图像说明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出坦克的思路,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并增强记忆。 接着,利用一些坦克的资料过渡。学生在欣赏坦克的资料中培养了对坦克巍然形象的认识,以此水到渠成地引出第二部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

3、神威。这一部分的讲解偏重于情感上的理解,用红色突出“庞然大物”、“乱成一团”、“一下子”等词语重读,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坦克的发明对战争所起的作用。还利用一则写于1916年关于坦克首次上战场的短文作为拓展知识给学生阅读,使学生对坦克威力的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部分老师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首先通过图文的方式举例铅笔是由笔和橡皮擦的优点集合而成的,再列出两条关于集合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充分理解道理后指名自由举例。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联想充分,对道理的掌握到位。 这节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第一部分的讲解中,没有墨守成规地逐段讲解,而是提

4、出问题让学生自由组织语言。从设计上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原则,还给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我认为,要立足教材,不要把课后习题和教学分割开来。课后习题通常是经过提炼的最贴近教学目标及要求的问题,应该把其贯穿在教学中。另外,在使学生明白道理的部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更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最明显的是对时间的掌控,最后余下8分钟左右的时间,只能通过上网搜一些坦克的图片进行讲解,恰好网速太慢,学生的耐心被消磨,课堂纪律在最后显得有些混乱。我认为时间多的原因有二。一是在第一部分分析完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后,不应该只由老师口头复述学生做笔记,而应该指名几位学生根据分析组织串联答案,这样才能起到运用巩固的作用。另外是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上,指导朗读之余还应对重点字词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联系句子体会词语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