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82369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教学案例及其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题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科高中政治年级高二年级教材内容人教版 第九课 第二框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缪照乐上饶县第二中学1. 教材分析1、把握本框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教育。 2、本框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教学知识。2. 学情分析1、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相对来说,学生的思想更加淳朴,观念也不是那么的专项。2、教师要结合学校本身的一些素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教育工作。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 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建设的重要作用,收集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课前的小组调查、讨论,课上的介绍分享,与探究谈论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是讲授、探究相结合的课程模式。(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

3、、关注校园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堂课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3)赏析法。(4)实例分析法。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反思评价

4、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自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教学重点、难点】1、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 教学过程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感悟其蓬勃生机和伟大力量。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表述,站在国家大政方针角度理解如何进行精神文

5、明建设。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核心解读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1)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2)原因: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特别提示:弄清四个文明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

6、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四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是相对独立的,各自具有不同的内涵,体现着不同的关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理的人与人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四个文明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彼此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

7、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社会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社会条件,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大力发展教育。(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联系点提示: 什么是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8、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1)发展先进文化的本质: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2)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4)近些年来在全国城乡、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把四个文明建

9、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得力助手,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易错点提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探究导入2009年2月9日,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集中展演在南京开幕。本届展演活动以“我和祖国”为主题,包括艺术表演、艺术作品展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等内容,现场演出节目168个,参

10、演师生4300多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介绍, 据初步统计,全国高校参与活动的覆盖面达到80%。同时,展演活动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主题鲜明突出,整个活动贯穿歌颂伟大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红线,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设问: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的根本目标是什么?你认为有何积极意义?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探究分享。教师归纳: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通过开展艺术节活动,可以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校和热爱学习、勤于创造、发奋成才的热情,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可以

1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导入二:问题导入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之间是什么关系?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答案提示: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文化建设是思想建设的基础,思想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它决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为谁服务的方向。文化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是全部思想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还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2(1)建设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创建活动,当代中国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5板书设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教育、科学文化的作用各是什么?3、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4、如何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通过本课知识的教育活动发现有一下感觉:1、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思想教育的内容高于文化知识的传授的内容。2、应该尽可能多的利用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才能更有说服力。3、应该有挖掘学生身边的例子,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才能更好的起到教育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