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90190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__合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精选最新_合集 同学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同学尝试,让同学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同学参加的情境,强化同学的主体地位。以下是我整理的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_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班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同学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学问,关心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1、教材学问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学问,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

2、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关心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便利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二、学情分析 二班级同学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洁的统计方法。这些学问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学问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 1、让同学通过自主

3、探究、合作沟通得出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同学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二)力量目标: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习惯。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重同学动手力量的培育,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同学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五、教法和学

4、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班级同学,虽然他们已经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奇怪心和学习爱好,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学问,此外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同学的多样化学习。学法: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同学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纳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加、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挺直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便

5、利,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依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美丽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由于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

6、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用法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5)练习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学问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七、课堂小结 在练习结束后,让同学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确定同学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同学有成就感,增加自信念,同时又引发同学主动探究的欲望。八、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同学亲历学问的形成过程,经受了

7、“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同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把握,而且关注到同学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情感与看法等方面的进展。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_二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同学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力量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育同学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预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单让同学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

8、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分析、抽象的力量,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精准、便利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创造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沟通,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

9、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老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同学清晰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同学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用法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由于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同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同学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能够了解同学的学问储备状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同学依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

10、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看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同学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同学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同学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依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同学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老师叙述后让同学找出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

11、子太麻烦,1要简洁。 (给同学供应学具,让同学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老师要提示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假如“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消失什么状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同学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班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_三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同学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精准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2、作了学问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同学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呈现的学问结构,层次清晰,由易到难,便于同学理解和把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关心同学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终同学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把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洁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同学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把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洁换算。

13、 3.培育同学观看比较、抽象概括的力量。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加的力度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同学尝试,让同学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同学参加的情境,强化同学的主体地位。 2.关心组建认知结构 同学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学问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同学展现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学问结构,从而关心同学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

14、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同学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老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同学接受新知、把握新知。 2.新课绽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同学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老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同学回答后老师小结:计量

15、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同学说一说在哪里观察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记。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学校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同学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同学依据老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相

16、互说出自己的体重,并相互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老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同学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加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同学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同学试做。 启发同学想出:由于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同学试着独立完成,给同学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 一筐苹果重25()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一只大象重6() 一辆货车载重4()一支粉笔重5()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2吨 8吨6千克 2021千克8000千克 6000克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6吨+50千克 72吨-23吨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同学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 4.全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