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95180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2.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

2、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_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答:_3.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报得三春晖。1把诗句填写完整。2这是代著名诗人的一首歌颂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用比喻子女的心,用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_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3、听取蛙声一片。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词题)。(2)把下阕补充完整。,。,路转溪桥忽见。(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景象。(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

4、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 古诗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_,_。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补全古诗。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3“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诗人_的心境,“桂花”既指_,又让人联想到_。4这首诗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5描写“月”诗句的有很多,请你写出自己课外积累的咏月的诗句。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_,山是_。_?_。才_,又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代的_。体裁是_,“卜算子”是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

5、去”抒写了词人_。这句既写送_,又送_,表达了词人对_的留恋,对_的深情。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也隐藏在词句中。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 把山比喻为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7.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

6、.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3“七八个”说明了_,“两三点”说明了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4“忽见”的意思是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填空。(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2)“丝绦”一词本义是_,在本诗中指的是_。(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

7、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诗句:_意思:_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作者是唐代诗人_(姓名),诗句“日暮客愁新”中“客”是_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_”,时间是“_”。(用原文回答)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表达羁旅愁思的五言绝句。B.一二两句直接抒发日暮无归的惆怅。C.三四两句由近观到远眺,寓情于景。D.统领全诗的是一个“愁”字。10. 诗歌鉴赏。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

8、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填手法),其目的是_。11. 诗词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时节,表现了强烈的之情。(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一个“”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

9、词人对春天的之情。(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_12. 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京口瓜洲一水间(jinjin),钟山只隔数(shsh)重(chnzhn)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nhi)。2泊船瓜洲是_代诗人_写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_,还”的意思是_。3选择正确的解释。(1)

10、诗中一水指的是:(_)。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_5分析并理解句子。(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_(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山一程,水一程(_);风一更,雪一更(_)。(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_6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举头望明月

11、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13. 课内阅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纤纤(xinqin) 盈盈(ynyng) 脉脉(mmi)2这首诗选自_。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_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的修辞手法。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_。_,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代的。2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