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六).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97020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检测(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元综合检测(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检测(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检测(六).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检测(六) 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B某种杂草杂乱无章地分布在一块田地上C临近春节时,某城市人口的迁出率明显增大D某国家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衡将导致婚姻挤压问题解析:选BA项反映的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项反映的是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D项反映的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是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B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D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选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才能演替成森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低。3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

3、采取五点取样法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种群较稳定,说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植为带状,因此调查该植物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将百山祖冷杉种植到植物园中进行保护,这属于易地保护;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为两个区域,因此两个地方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B农民对某块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

4、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选D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提高人口的出生率,改善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使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信息在种内的作用,没有体现信息在种间的作用。5较大的降雨量可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当地群落的垂直

5、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解析:选D洪水和泥石流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泥石流发生区域含有土壤条件,可能还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该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垂直结构;洪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6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在某时间点天敌入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Ob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野兔的出生率最大Bd点种群数量下降,则天敌入侵的时间点最可能是该点C若性别比例调查结果为雌/雄1,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种群数量

6、增长D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K1K3之间解析:选COb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较大,但无法判断出生率是否最大;d点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且之后环境容纳量降低,说明阻力在d点之前已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d点之前天敌已入侵;雌兔的数量多于雄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出生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天敌入侵一段时间后,野兔的种群数量在K2K3之间波动,因此有捕食压力时,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2K3之间。7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

7、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C若物种乙的数量增加,则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解析:选B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个体数量越多,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数数量不同,主要是光照的原因;物种乙的数量增加,即丙的食物增多,所以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8“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

8、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解析:选B在题述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所有狼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少于所有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之和。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比C点时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在图中C点时

9、,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解析:选A先达到波峰的是被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曲线中D点斜率最大,此时增长速率最大;10%20%指的是生态系统中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种群之间的数量比例;在C点时,甲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乙种群大量繁殖,会使甲的数量减少,但不一定会导致甲种群灭绝。10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D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

10、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解析:选C由图甲可知,该鼠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因此,a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是增长型;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在c点之前;K值受到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影响,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图乙的t2表示K值时,对应图甲的e点,t1表示K/2值时,对应图甲的c点,c点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分解者,则图中、_(填“能”或“不能”)构成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完整结构。(2)该池塘生态系统内,群落具有的空间结构有_。在该池塘中,影响分布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3)3

11、是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首先的分配情况是_,其次流向_。(4)若该池塘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依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_。解析:(1)图中、分别是非生物的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的能量,所以图中、不能构成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完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影响群落中消费者分布的主要外界因素是食物。(3)顶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分配情况是首先用于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其次流向分解者。(4)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依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不能(2)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食物(3)用于呼

12、吸消耗、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或)(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2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图中的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是_。请画出图中包含的食物链(网)。(2)图中D与E的关系是_,F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_。(3)如果图中F是该池塘中养殖的大青鱼,为了确定其数量是否达到捕捞标准,常采用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把该池塘中成熟期及其以上的大青鱼捕捞后,余下大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4)欲从群落水平上对该池塘进行研究,请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_。解析:(1)由图可判断,B是生产者,C、D、E、F是消费者,G是分解者,A是大气中的CO2

13、库。碳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根据图中B、C、D、E、F之间的箭头可以画出相应食物网。(2)D、E均以C为食,且E捕食D,故D与E之间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F为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3)大青鱼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如果把池塘中的成熟期及其以上的大青鱼捕捞后,剩余的大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4)见答案。答案:(1)如图(2)竞争、捕食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3)标志重捕增长型(4)该池塘中有多少种群、该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该池塘中的生物

14、群落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该池塘中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等(合理即可)13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至少存在_条食物链,蛇和鹰的种间关系为_。(2)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若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3)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_的同化量,C为用于_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

15、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调节。解析:(1)图甲中至少存在3条食物链,即草食草昆虫蟾蜍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由图甲可知,鹰可以捕食蛇,蛇和鹰都能捕食鼠,因此,蛇和鹰之间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2)由题意“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则有1/2a20%20%1/2a20%20%20%b,即b75a。(3)A为鼠的粪便中的能量,其属于前一营养级(草)的同化量。B为鼠的同化量,C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甲可知鼠属于第二营养级,在该生态系统中,食草昆虫也属于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情况,因此,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大于B/E。(4)题中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负反馈调节可以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1)3竞争和捕食(2)b75a(3)草生长发育和繁殖大于(4)生物的种间关系负反馈(或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