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考策略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97200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备考策略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备考策略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备考策略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备考策略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备考策略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备考策略 (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反思2014年地理备考工作,针对我校学生高考实际,对2015年高考制定以下几点备考策略。一、明确高考备考指导思想1、坚持一个大方向:落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突出“主干”。2、把握四个基本原则:研究考纲抓重点,求宽度;依托教材抓难点,求深度;结合实际抓热点,求思路;结合练习抓易错点,求落实。3、抓住三个根本:自然地理重原理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文地理重方法思路和案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区域地理重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及人地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搞好四个结合:教材与教材的结合;教材与两纲的结合;专题复

2、习与对应练习的结合;综合测试与全面讲评的结合。5、实现三个突破:准确定位区域空间;有效提取地理信息;合理运用地理原理。6、走出三大误区:陷入死记硬背知识碎块;陷入“热点”陷阱;陷入“题海”战术。7、达到一个目的: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解题技巧,提升运用能力。二、注重高考命题研究1、近几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基本特点(1)平稳性:题型、题量基本稳定,试题的难易程度不会大起大落。(2)基础性:抽样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3)能力性:全面考查地理能力。(4)实践性:与生产、生活实际、时事和热点紧密结合,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学科性:突出空间定位、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区域综合及比较分析等地理特色

3、。(6)综合性:学科内综合,区域与热点综合。2、高考命题基本原则抽样考查知识,全面考查能力,换句话说: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变”主要表现在:1、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变化 2、学科内综合题的切入点有变化 3、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转变 4、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 “不变”主要体现在:1、主要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2、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3、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4、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3、高考命题思路多项地理事物或要素综合化;复杂的地理事物和规律分解化;地理原理或规律图像化;地理原理或规律迁移化;区域分布图放大化或局部化;地理

4、图表变式化4、高考考核目标和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三、有效进行高考三轮复习1、高考三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第一轮开快车,不扎实,夹生饭。第二轮低层次上重复,学生不愿意学,缺乏对知识的加工、提炼。第三轮盲目做题,大松手或不放心(都应该避免),最后一个月不能在低层次上拉大锯,要在新颖上做文章,不做偏题、怪题。2、防治措施制定详细的三轮复习备考计划,精选教辅材料、大致精选部分不同阶段习题、各阶段具体落实措施和达到的目标。一轮复习的知识落实要到位、到根。二轮复习的专题、习题精选(热点细化、专业化,发

5、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分工整理共享)三轮复习的各种回归(教材、大纲、高考题)、收拢要有提升、有新意。考前避免松口气、“定局论”、忽视答题规范性训练。第一轮复习:挖掘教材、注重渗透本阶段教师的工作:讲授新课与复习穿插、渗透进行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渗透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讲授与联系社会实际、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渗透 教材内容问题化,经典试题教学化;突出主干知识之间显在的和隐藏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注意课堂的容量、效率、气氛;注意学生知识的强化落实,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原理(这一点很重要)。学生的任务:(1)系统读书(2)反复用图(3)认真总结(4)整理笔记(5)

6、有效练习本阶段教学中的几点反思:全面复习与主干知识的关系(削枝强干)。自然地理的深度与人文地理的广度、新度问题。复习考试进度与学生知识落实问题(充分利用大练习、月考:考前、考中、考后细节落实)。复习材料选用与教材,习题量与质的问题。重视考纲但不拘泥于考纲的第二轮复习:从问题的、联系的、综合的角度专题化讲授问题。本阶段教师的工作:1、敏锐地扑捉现实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原理之间的联系,尽量创设新情景,设置专题要问题化、联系化(问题的联系、学科内的联系、深层次的联系、隐藏的联系)。2、教师要首先过“知识关”(来龙去脉与这些知识的应用)、“综合关”(学科内)。3、备课任务很重但也是授课最出彩的时期(也

7、是学生拔高、形成能力的重要时期)。本阶段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要求:答题语言规范、条理,力求全面、准确。(描述和解释能力)熟题、易题不丢分,生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会知识的迁移、变通。对于积累的知识和题型有一定的归类、总结、提升,有个人的感受、体会、收获。本阶段教学中的几点反思:专题设置既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又要注意考纲主干知识的覆盖(最好是二者有机融合)。专题立意的新颖、创新与教材知识、原理的巩固、再创造、整合提升。求新、求异、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与必要的知识整理、信息储存(尤其是人文地理)。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回归基础精心研究各地试题,吸取各地有关高考的信息,揣摩高考命题的大方向,形成自己的一套考前

8、指导思路。热点区域具体化、问题化,大背景下的“小战役”、微型化,大问题小角度、“润物细无声”。(把认为重要的问题具体的从不同角度细化)变式思考:用以往的高考试题和见过的典型变式题为例适当点拔即可,但要掌握好“度”的问题。高考考题无论是情景、设问还是参考答案的制定往往出乎我们这些整天忙于应付高考的中学老师的常规思维,这也就是让我们老师去做高考题往往也不会答出很优秀成绩的原因。(习惯定式帮助了我们但往往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本阶段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回扣教材,回忆再现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答题力求“准、全、简、美”;(论证和探究能力)正确分配时间,掌握做题速度;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心理应对能力;灵活地应

9、变陌生的情景、角度、设问,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组织应答能力。本阶段教学中的几点反思:热点细化、专业化(“宏观把握重、热点,微观研究切入点,关键整合信息点)以一种什么方式回扣教材 (问题式、新情景、线索式等等)正确对待各地有关高考的信息 (认真取舍、归类、细化落实)强化知识的运用和解题思路的培养、答题规范和速度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四、认真命制高质量试题,减轻学生负担1、好题的标准不回避重点;独立思考(创设新情景,复述教材现成内容的很少);有思想教育意义2、选题一部分基础题(复述教材内容题目),但以能力题为主;教师精选题(要逐年积累淘汰,可以按章、按专题积累);以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为主

10、(少搞拿来主义,多做合成卷。教师下海,学生上岸)3、指导学生做题注意事项以中低档题为主(难:中:易=2:5:3),实际上区分度并不在高档题和低档题,区分度最大的在中档题。应该指导学生多做一些能概括地理教材知识,又有一定变式的题。防止粗放式做题(不选择、做重复题、不总结);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总结(建立纠错本和好题本,进行失误分析和典型题积累)。最好选择一些立意新颖的题目。4、试题编制原则基础性原则:立足课本基础知识,最重要、最基础、最具有学科特点;综合性原则: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政史地等综合;时代性原则: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开放性原则:试题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答案不唯一

11、、言之有理、酌情加分;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全新习题、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绝不能认为偏、怪、难的试题就是创新题。5、审题、答题的四部曲(1)读材料(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关键词,发现隐含条件,排除干扰条件,把握中心含义);(2)读设问(找出作题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回归教材(搜索材料与问题所需的知识、原理);(4)组织答案(将知识与材料对照,整合成符合题意、表述完整的答案)。五、规范性解题指导1、规范性审题:中心词、限定词、思维、步骤的规范性等2、规范性组织:语句组织的因果有效性、背景知识迁移的规范性、成因分析的规范性等3、规范性表述:分点、多角度表述、运用地理术语答题、序号化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