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1459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完整版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快乐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作者是_时期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竹喧_。王孙:_。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的静态描写是“_”,动态描写是“_”。先_后_(视觉听觉感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句序是倒置的,请你试着写出正常的句序。_,_6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_2. 补充古诗,完成练习。乞巧唐林杰_,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

2、月,_。1补全诗句。2乞巧节在农历_,人们有_的习俗。3哪句诗描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用“_”画出来。4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_3.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长相思(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关那行,夜深千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完成古诗填空。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_3读长相思,你发现词人身在哪里?心在何处?你能感受到词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_4.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是对_的描写。2“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落日挂在山头的形象画面,其中

3、的“信口”的意思是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5. 阅读练习。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圈出诗中押韵的字。2这首诗中包含了“_”与“_”两个四字成语。3“我劝天公重抖擞”一句中的“劝”,改用“要”或“求”的效果有何不同?_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1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_”“_”“_”描绘了钟山_的情景。2“茅檐相对坐终日”一句中诗人既是相对_而坐,又是相对_而坐。3在写静景的时候,诗人常常会用以动衬静的间接描写的方法,比如“鸟鸣山更幽”,但本诗作者用了_的写法。6. 阅读古诗

4、,完成练习。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鉴:_徘徊:_3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这首诗的前两句(_),表面写景。诗的后两句(_),富含哲理。A寓问于答 B运用比喻4读了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古代一些名人学者关于读书的观点。在古人谈读书中,他是这样说的:余尝谓_,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眼口岂不到乎?7. 课外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请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读音。径()宿()僧()2贾岛在考

5、虑用“推”还是用“敲”时,撞到了_,并得到了他的指点。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4这首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_。5用自己的画说说这首诗的大意。_8. 课内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和很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

6、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_5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9.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早岁:早年,年轻时。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

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1“中原北望气如山”中“气”解释为_。2“_”一句,暗写诗人晚年已知世事艰难并流露出愤激不平之意,感叹自己早年不懂得世事的艰难。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10.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

8、凉有感,并回答问题。_(1)前两句的意思是_(2)后两句的意思是_(3)本诗作者是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他的字_号_。我们曾学过他的诗示儿:_,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_。(4)本诗和示儿中的“王师”是指_。(5)在本诗中“_,_”两行诗展示了一幅滚滚黄河入海,气势磅礴;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_,_”两行诗写出了南宋的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怀、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当时朝廷的愤愤不满。(6)老百姓所期盼的“王师”干什么去了呢?林升的_给了我们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_。暖风熏得游人醉,

9、_。11.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1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这首诗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色。A.早春B.晚春C.初夏2“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

10、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一词。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3. 课外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抒情的诗句是:_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_14. 按要求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_,意恐迟迟归。_,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最后两句诗把阳光对小草的照耀比作_,表达了诗人对慈母的_之情。1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