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2006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经典吟诵。(1)默写古诗。泊船瓜洲作者_,_。_,_。(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意思:。思想感情:。(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梅花香自苦寒来”。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理解词语意思。生:_ 遥看:_飞流:_疑:_2“三千

2、尺”形容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香庐”指一座山峰的名字。()(2)“九天”指九个日夜。()(3)李白是站在瀑布前面观察的。()(4)庐山是我国的名山,位于江西省。()4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把比作,表现了。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3. 古诗大厅。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无遗力”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A.竭尽全力B.川流不息C.力大无穷D.毫不在乎2“少壮工夫老始成”与“绝知此事须躬行”中加点字意思分别是(_)和(_)。A刚刚 B独一无二 C亲身、亲自 D

3、事物的一头3诗人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重点分别是( )。A.要勤奋,要注重多实践B.要掌握技巧,要坚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D.要勤奋,要深入思考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学问从来没有一个不用尽全身力气的,年少的时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年少时花了时间,到老了就一定会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学问都不遗余力,只有到老了才刚刚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学问很注重年少的时间,那样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5下面句子中哪一个与读书无关?(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陆游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哪句话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强调的内容相似?请选择:(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D.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4. 思维飞跃。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1)用“”画出每句诗的节奏。(2)写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_ _(3)解释所填诗句:_(4)、这几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5. 课外阅读。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注释:弄:_蓑衣:_卧月明:_2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6. 阅

5、读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注释)麦花:养麦花。养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日长:天长了。篱落:篱笆。峡蝶:蝴蝶。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_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三、四两句的内容。_7.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首诗既描绘了一幅_的画卷,又表现了戍边将士_的思想感情。8. 阅读与理解。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6、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词。清平乐:_ 相媚好:_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_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清平乐:“乐” 读l(_)清平乐村居中一个“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_)5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词中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流露出作者那_的内心世界。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半亩方塘一

7、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鉴:_徘徊:_3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这首诗的前两句(_),表面写景。诗的后两句(_),富含哲理。A寓问于答 B运用比喻4读了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古代一些名人学者关于读书的观点。在古人谈读书中,他是这样说的:余尝谓_,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眼口岂不到乎?10.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诗中因为有“_”一词写出了道路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1.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稚子弄冰稚子金盆

8、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这首诗的作者是_,“稚子”的意思是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3翻译本诗最后两句。_12. 古诗比较阅读。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_。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我能将古诗补充完整,我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诗中的第一、二句写的是诗人(_),第三、四句写的是诗人(_)。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_、_、_等夜半时分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来,抒发了诗人_之情。4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是_。5下面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理解不

9、正确的是()A.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B.“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和清寥,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C.诗人来到姑苏城外,兴奋得睡不着觉,只听到钟声传来才睡去。13.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示儿_,_。_,_。1背诵并默写示儿。2翻译。_3示儿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_4赏析示儿的情感表达特点。_1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看拼音,写词语。ln hn_ ji wn_ m tng_ yo yun_2辨字组词。清_魂_牧_请_魅_牡_

10、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路上行人欲断魂。_牧童遥指杏花村。_4清明是_朝诗人_写的。诗中描写了_的景象。“_”表现出了人们的悲伤情绪。我还能写出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_,_。15. 课内精彩阅读。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由这首诗的题目,我了解到的信息是_。2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_3诗中的“熏”可以换成“吹”吗?为什么?_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醉心寻欢作乐的谴责之情。(_)(2)“游人”是指在杭州旅游的人。(_)(3)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居住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