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2117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重要的金属2.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几种重要的金属(镁、铝)复习教学案例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 胡化明【教学背景分析】 1.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中,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在总目标中也非凡强调了科学探究,并指出,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要害的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

2、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因此,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熟悉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教师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提供学习内容,为学生构建这种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对这种学习方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2.现状分析高考化学复习中要求在高考目标的指引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而且在复习中要求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复习中时间的有限和复习任务的繁重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复习中往往出现以下误区:复习中教师将庞大知识点进行堆锲,学生简

3、单重复机械的记忆,知识的运用往往依赖于大量的练习,不可避免地陷入题海战,师生疲惫而效果不佳,这样的复习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体现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积极参与,从而事倍而功半,也有饽于新课程的理念,复习的效果差.如何在复习中既能有效将知识块进行落实,又兼顾知识的运用,既能让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地去构建现有知识体系,又能将知识块进行迁移和深化,如何兼顾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复习既能将现有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又能使其能力在复习中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通过复习真正得到提升.我想如果把复习作为一场战役,复习的主战场是课堂,学生是战争的主体,教师是参谋长, 战争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在战场

4、是否积极的参与,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实战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检验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周密、精心设计,在复习课中渗透能力目标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意图】 理论依据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H.Lynn Erickon)提出了“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也称“超越事实的课程与教学”)。她认为:“提高学业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因此,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各学科的核心观念

5、(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选择,具体事实应该作为工具来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理解力;教学重心应该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以便教授和评价更深层的理解力;学习重心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化学核心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他周围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概括性认识。从核心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

6、统性和概括性水平,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设计思路()在问题的牵引下,让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的前提下,去主动的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思考、整合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镁铝性质以及与铝某些性质相似的硅及化合物的相似性、不同点类比、对比分析,熟悉如何利用物质的共性、特性,相似性、不同点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7、。()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困扰化学教学的瓶颈,实验能力的提高在于积累,在新课教学中及复习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实验方法的运用,让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成为学习化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使学生由害怕实验到自觉的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当实验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必须借助的工具时,学生会有意识的提高实验技能。本节课在常态复习时,设计时以实验为载体,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对知识疏理运用来探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地去构建现有知识体系,又能将知识块进行迁移和深化,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讨论中,增强学生运用知识

8、的合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的统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镁铝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及物理性质。 2、掌握镁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掌握及其应用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特别是Al3+、AlO2-、Al(OH)3之间的相互转化(即“铝三角”关系)。 、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案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

9、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化学知识及化学实验方法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意识。 2、通过化学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的体验,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镁铝及化合物性质及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镁铝及化合物性质及相互联系知识网络的主动构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提高的统一。【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和疏理

10、知识。探究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结合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具】 电脑投影仪实验器具及药品(镁条、铝条、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试剂瓶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题:几种重要的金属(镁、铝)复习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及效果 一、新课引入 教师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今天我淘到了两件宝贝,掏出两个红布包,有没有懂鉴宝的同学来帮我鉴别一下?老师:等等,如果你能告诉我它们是什么金属,我奖给你一件宝贝。 学生踊跃举手, 王文祥幸运的得到鉴宝的机会,他小心翼翼的打开红包,发觉上当,里面原来是两片银白色的金属片,准备调头下去。王文祥半信半疑的停下脚步

11、,认真观察起来,也勾起其它同学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包袱的抛出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很轻松地把课堂主阵地转移给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将自己推上主体地位,好奇心的驱使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新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和氛围。 二、探究如何鉴别镁和铝? 老师修正:感觉依据是?引导学生观察问:如何进一步确定这两种金属分别是什么金属?借助于“开心辞典”的方法,提示学生,你可以有两种求助方式,你可以阅读教材,或者是求助于在座的各位同学。教师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片断进行整合,相互联系,条理化,有序化,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投影 如何鉴别镁和铝? 引导学生归纳表述鉴别方法和原理。教师对

12、学生适时的形式上的鼓励,感谢学生的参与,把刚才的两件宝贝奖给你。王文祥通过初步观察,得到结论,两种金属可能是镁和铝。根据感觉好像是。王文祥意识到根据颜色、状态判断,其它同学补充根据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判断。王文祥又观察进入思考状态,搜索存在的知识片断,进行试探性的,不连贯的回答,暴露学生知识的无序化。学生由自主学习状态,进入相互协作的状态。学生开始阅读教材,思考,分析,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学生纷纷举手,将自己的好的思路呈现出来,其他同学不断地进行修正,达到共识,课堂气氛达到空前活跃状态。学生开始总结自己的成果,重新审视研究过程和方法,理解实验原理,加深对镁铝性质的认识和综合。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

13、写进一步熟练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礼轻情意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非常高兴地接受礼物,并且走下讲台,与其他同学一一握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回到座位,课堂气氛达到热烈、和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科学的观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及两种金属特点有进一步感性认识。由共性自然过渡到个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名学生作为主角,其他同学与他处于平等的,相互合作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把课堂变为学生交流的阵地,忽视了老师的存在,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个体参与过渡到全体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思维的无序性进行加工,到有序,从物理性

14、质到化学性质,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合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适时的鼓励让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和回味。三、探究如何鉴别MgO、Al2O3 老师拿出两个装有白色粉末的试剂瓶,这里面装有MgO和Al2O3,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鉴别出两瓶各装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对方案的科学性进行修正,强调强碱,等量的待测物与等浓度的酸反应,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科学思维。并引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投影展示学生在第一次探究经验启示下,通过从物理方法到化学方法、从定性到定量分析进行讨论,进一步观察,比较物理性质的异同,选择化学方法。学生很快提出两种方法:方法一,与碱反

15、应。方法二,与酸反应。学生通过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巩固物质的性质。通过投影展示加深印象。在已有经验和知识贮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对MgO和Al2O3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在熟悉彼此性质的基础上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和疏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深入探究如何设计实验分离MgO和Al2O3教师将上面两瓶白色粉末混合在一起 ,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分离MgO和Al2O3?教师主要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必要时作为专家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进一步在刚

16、才鉴别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讨论,提供设计思路。发表看法,在集思广益中选择与氢氧化钠反应。分组探究,将全班分成四组,每一组提供一套方案。组内分工协作,设计流程图,原理简述,注意事项,实验评价。成果展示,每一组四位同学向全班展示实验报告,并接受其他组的评价,在相互切磋中,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求同存异中选择一种最佳流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通过化学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的体验,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修改完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严密的思维,提高科学素养,通

17、过分工协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探究如何鉴别MgO、Al2O3、SiO2提出问题:如果在MgO、Al2O3中增加一种物质SiO2,是否会影响鉴别呢?如何鉴别出这三种物质呢?学生重新审视前面的方法,对干扰物质进行分析,对比,找出相似点,不同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对已有方法进行优化,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物质的相似性、不同点类比、对比分析,熟悉如何利用物质的共性、特性,相似性、不同点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六、深入探究如何设计实验分离MgO和Al2O3、SiO2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分离MgO和Al

18、2O3、SiO2?学生对前面的实验流程进行整合、优化,提出完善的、科学的方案。抓住学生的好胜、意犹未尽心理,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品质,磨练意志,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科学态度。在探究中学会将掌握知识、方法进行提炼、整合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七、如何测定MgO和Al2O3、SiO2混合物中Al2O3的含量教师利用投影对实验六进行总结时,适时地提出问题:如何测定MgO和Al2O3、SiO2混合物中Al2O3的含量?教师不能让学生紧张的弦松下来,再一次提问:从实验设计的角度看这两种方案是不是很完美?有没有更好的的测量方案?学生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很

19、容易联想到,能分离就能测出质量,这样就轻松地由定性实验砖到定量测定上。让学生在一个一个的问题中深化思维,对照教材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要求,对比两种方案,进行取舍,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探讨、摸索、相互协作,从而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在前面知识和能力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将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升华,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提高的统一。这一部分有一定的难度,实际教学中灵活取舍,针对学情、课堂计划完成情况可作为课内探究或者课外探究。总 结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发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请两位学生上台写出本节课复习过的物质。两位同学分别写出本节课复习到的物质的化学式。然后分工,一位同学找镁及

20、其化合物,划出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形成镁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图。另一位同学找铝及其化合物,划出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形成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图。将学生的思路回归知识目标这一根本出发点上。让学生自主地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回味复习的过程,加深对运用知识的过程的印象。【练习与思考】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测定MgO和Al2O3、SiO2、FeO混合物中Al2O3的含量.画出实验流程图,写出实验原理及操作要点。提示: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物 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Fe(OH)32.73.7Fe(OH)27.69.6*Al(OH)34052Mg(OH)29.611.1*Fe2+氢氧化物呈絮

21、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成为Fe3+,生成沉淀Fe(OH)3而除去。 【板书设计】几种重要的金属(镁、铝) 鉴别镁和铝 鉴别MgO、Al2O3 分离 鉴别MgO、Al2O3、SiO2 分离 测定MgO和Al2O3、SiO2混合物中Al2O3的含量 【偶发事件的预计及处理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偶发事件在所难免。如果教师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常常波澜不惊,峰回路转,异彩纷呈。首先,对偶发事件要有周全的预见性,备课时要特别细致,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心理状况,行为特征,甚至表达能力等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从环境的因素

22、去体验。对问题的设计要精益求精,对提问要字斟句酌,还要多设计几种方案备用,还要考虑时间和环境因素,设计时要留有余地。反复揣摩课堂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问题的引入效果不佳怎么办?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怎么办?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怎么办?课堂冷场怎么办?学生不尽兴怎么办?学生较劲怎么办?投影时突然停电怎么办?等等事先得琢磨,做到心中有底。但是,课堂中变化太多,偶发事件在所难免,遇到偶发事件老师要从容,对学生宽容,善于应变,教师始终要将课堂驾驭在自己手里。这节课中出现的几例偶发事件,我用了如下的方法:1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思路引入我的课堂设计中。教学中,第一个问题一提出,“如何鉴别镁和铝?”

23、一位学生发话了,“这还用鉴别,一看不就知道了”,一下全班同学眼睛都集中到他身上,以为我要批评他,这时批评他不太合适,也许它是无意的一句话,一节课刚开始,老师的批评肯定会影响一节课的情绪。我不但没批评他,还大力表扬他,表扬他会用最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去解决问题,看在化学用语中即为观察,只是化学中的观察要更全面,不仅仅是表观观察,还要借助于实验现象进一步观察。既要看物理性质又要看化学性质。然后问他“你真有这么厉害,看一眼就能判断出谁是镁,谁是铝?”他很自信的回答“肯定”,“试一试”,这位同学上台很快就鉴别出两种金属,老师接着问“你的依据是什么?”他马上回答两者的硬度不同,老师宣布,第一种方法,根据硬

24、度不同鉴别,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这样保护了这位同学的自尊,让他融入到课堂中,又适时的将思路转移到课堂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这一小小的插曲,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2转移方向,化解尴尬。课堂上有时出现学生不配合的情况,甚至出现尴尬的局面,这时要随机应变。课堂中在提出第四个问题不久,一位同学马上回答“这不简单,两种方法”我很高兴,请他起来讲一讲他的思路,他说“不想讲”,课堂气氛一下凝重起来。这时,不能强求,只能因势利导。我马上面向全班同学说“夏雨辰同学想把他的奇思妙想收藏起来,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分享他的灵感”,同学们一起回答“想”,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他很高兴得谈了他的想法,赢得了同

25、学们热烈的掌声。巧妙的将他给我的压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从而化解了尴尬,并使大家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教学反思】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

26、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探究课的实施也伴随着以下的一些疑惑,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齐美的度?教师引导探究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新课程改革是否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会不会有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氛围,探究性的课在时间方面和对学

27、生的课堂驾驭方面会比较难把握,从而影响知识点的落实?这节课的实际体验,对如何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有了一些深刻理解,很多地方值得反思。整节课感觉比较流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反思整个过程的设计及实施,认为有一些收获。 1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担心学生知识的落实,教学中容易走入常规,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的努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节课问题的引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了好奇心,利用学生想解决问题动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在实验的探究中,反复的熟悉物质的性质,将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设计中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在对比中将知识进行迁移,通过几

28、个实验中知识的反复运用使学生将物质的性质不断的熟悉、巩固到熟练掌握,残留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片断慢慢连成线到构成网络。教学中这一效果比较明显,刚开始学生对知识比较生疏,不能很快找到探究的思路,教学中不太连贯,但是随着第一和第二个探究实验的完成,学生的思路开始活跃,后面的探究虽然更难,但是学生完成很轻松,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熟练。最后,总结时画知识结构图,上台的是基础较差的两位学生,但是完成得很快也很准确。2.如何让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将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这是在复习中要达到的根本目的。这节课在设计时,在思路上打破常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序先后上有所不同,因为

29、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所以在设计时侧重于如何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迫切需要下,使学生自觉地去熟悉、去掌握基础知识,在目标的驱引下,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在构建知识时自觉地将切近目标的知识提炼出来,去联系、整合、迁移、进行思维上的加工,从而学会运用,在运用知识的体验中总结出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协调统一。3.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新课和复习课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点,实验方法的掌握依赖于平时的积累,实验技能的提高要在实际运用中,实验设计和操作中不断磨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实验,害怕实验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把握化学学科的特点,为学

30、生创造实验的环境和氛围。实际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实验,让学生习惯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实验问题的引入和设计讲究一定的技巧和策略。这节复习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实验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实验,设计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问题和难点进行分解,先从简单的入手,从单质到化合物,从一种物质到两种物质再到三种物质,从鉴别到分离,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最简单的观察到简单的实验方法的选择,从简单的实验设计到实验方案的整合,再到实验方法的综合运用;方法选择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从物质之间的反应到化学原理的综合运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层层推进,前面问题的解决的积累为后续的问题的解

31、决作下铺垫,学生在获得成功之后,渴望进一步收获成果的良好动机也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深入地思考,这样后面难点的突破就水到渠成了。虽然几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没有感到无从下手,而是积极的,很投入的思考,实验的完成顺理成章。这也是我得到一定的启示,实验教学的渗透不是难点,只要精心设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教学理念上的转变,需要平时实践中的积累,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提高,这节课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1 、学生的活动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还不是很充分,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各小组活动进展和活动的具体程度都不相同,这样教师在个别指导上就缺乏时间和精力。所以,最后在某些环节上,缺乏必要的指导。例如,有些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不够清晰,实验设计不严密,另外,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否都很有条理,是否能规范的表述,不能全面地把握,如何能让学生的这种实践活动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2 、实验探究中注重的是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流程的设计,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述的规范性、严密性,没有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的环节不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