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2219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补充古诗,完成练习。乞巧唐林杰_,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_。1补全诗句。2乞巧节在农历_,人们有_的习俗。3哪句诗描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用“_”画出来。4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_2. 古诗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2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A晴朗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_,_。”句中看出。3诗人用“_,_。”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哀愁,用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

2、。4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3. 古诗乐园。1.默写望天门山_,_。_,_。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3.后两句的意思是_4. 古诗阅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3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5.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的形象。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4、丝绦。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的生活。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_6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一例。_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大儿子在,二儿子在,小儿子在。一个“”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7. 阅

5、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_8. 读古诗,回答问题。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用“/”画出诗的节奏。2写出描写诗人所见的诗句。_3写出去诗人写感受的诗句。_4写出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诗句。_9. 古诗阅读。与小女唐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1作者的小女儿“不肯归眠”是因为_,“一夜娇啼”是因为_。2这首诗通过对_、_、_这三件事的描写,展

6、现了小女孩_的形象,表达了诗人_之情。3写出不低于三个描写花草树木的四字词语。_4写三句与童年有关的诗句。_10. 课外天地。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一()雨一()明月一()石头一()竹子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应读,它在“空闲”中应读。“空山”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种的意境。3.这首诗描写的景色是季的时分,是从“”这句诗读出来的。4.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A.明月和松林都被照亮了,泉水从石边流过B.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

7、石头上流过5.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新雨、松林、石头、浣女、,还有渔舟,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想要表达的情怀是()A.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B.表达了旅途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1.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1理解“迎凉”,判断正误。(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凉爽。 (_)(2)“迎凉”既符合秋叶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_)2诗中的“河”指_,“岳”指_。“三万里”言河之_,“五千仞”言岳之_。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3本诗与陆游的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_的同情

8、,对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的不满。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人闲桂花落:_ 时鸣春涧中:_3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等景物,突出了山涧的_。4“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_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13. 对比阅读。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思:意,情绪。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

9、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安仁:县名。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1(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_、_、_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_”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_之情。(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_所见到的情景,诗句“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_。(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爱的行为,表达出对_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2(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

10、代儿童生活的古诗?(1)_(2)_14. 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唐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解释字词的意思。(1)暝:_(2)歇:_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采用了_描写和_描写,表现了诗人对_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和很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