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5037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集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为汝杀彘(猪)。”妻归,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之市:到集市。特:只是。待:依赖。成:形成、养成。1概括内容:选文中曾子妻做的事件:_曾子做的事件:_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2.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鹿照水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

2、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的脚;害它命的是_的角。(用自己的话填空)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3我还想提出问题:_3.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

3、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乱:_; 云:_;鞭:_; 释:_2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4.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内容。2“伯牙鼓琴”中“鼓”的意思是: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3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朗读节奏(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以为

4、/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这个故事就是成语_的出处。5. 文言文阅读。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注释)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顰(pn): 皱眉。里:乡里。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坚:紧紧地。挈(qi): 带领。妻子:妻子和儿女。去:离开。走:跑。之所以美:为什么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_(2)坚闭门而不出 坚:_(3)挈妻子而去之走妻子:_ 走: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5、:其里之富人见之。A.其里之丑人B.见而美之C.贫人见之D.而不知顰之所以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_(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_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6. 阅读拓展。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盘盂(yy)孰为汝多

6、知乎(shsh)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及:_(2)沧沧凉凉:_(3)探汤:_ (4)决:_(5)孰:_ (6)汝:_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炳烛:点燃烛火。安:怎么。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岁了,担

7、心自己学习_。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8.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严母教读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ji)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 纺绩

8、:纺织布匹 句读:“读”读作“du”加夏(ji)楚:进行责罚。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膝置书(放着) 口授句读(句中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B.旋复持儿而泣曰(拿着) 我何以见汝父(凭借)C.俄而母摇铨曰(过了一会儿) 张目视母面(睁开)D.泪方纵横落(正在) 蜚声文坛(形容名气很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译:_3短文中,母亲的“严”,有哪些表现,请用原句回答。答:_4通读短文,谈谈“铨亦泣”的原因?答:_5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严母教子的故事,请写出一例(不少于20字)。答:_9. 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9、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通国之善弈者也(_)(2)使弈秋诲二人弈(_)2用“”划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3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秋之为听。_10. 阅读短文。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窥头于牖(_)弃而还走(_)2翻译下列的句子。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

10、么?_11.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注释自障叶:遮蔽自己的树叶。不:同“否”。 绐(di):哄骗。嘿:同“默”。赍(j):携带。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就)B.扫取数斗归(sh, 好几) 不能复分别(bin,辨别)

11、C.乃厌倦不堪(k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绑)(zh,到去)2借助注释,翻译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对面取人物。_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_12. 阅读理解。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12、”1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匡(kunq)衡凿(zo)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逮:达到,及。映:照。偿:报酬,回报。怪:对感到奇怪。资给:资助,供给。遂:最终,终于。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B.打孔,穿通C.明确,真实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D.匡衡最

13、后成不了大学问家。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_14. 阅读理解。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日:“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日:“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充:满足。匮:缺乏,不足。诳(kung):欺骗,迷惑。茅(x):栎实。1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损”字的义项如下:减少 损害 丧失。“损其家口”中损”,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宋有狙公者 者:_(2)狙亦得公之心 得:_(3)俄而匮焉 而:_(4)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之

14、:_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_4出自选段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寓意?_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笑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诣:到去。曷:同“何”,什么。坐:犯罪。固:本来。避席:离开座位。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圣人:才德

15、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王赐晏子酒(赏赐,给予)B.齐人固善盗乎(擅长)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仅仅)D.寡人反取病焉(生病,疾病)2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表示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呢)B.齐人固善盗乎?(吗)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吗)D.寡人反取病焉。(吧)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_4楚王想要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地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_5文中有两处描写了楚王的笑,“王视晏子笑曰”中的“笑”是楚王_的笑;“王笑曰”中的“笑”是楚王_的笑。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A.面对楚王发难,晏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进行驳斥,使楚王陷入尴尬境地。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