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5372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加深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2)是吾剑之所从坠(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_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_2. 文言文阅读。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

2、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i)矣。(注释)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任:对待。悖:违反1写出下列各句中“故”的意思。(1)故人西辞黄鹤楼:(2)温故而知新:(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人问其故:2翻译下列句子: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_3文中的人认为“父亲擅长游泳,婴儿自然也就擅长游泳”,中国还有一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请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认识。_3. 阅读理解。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

3、期魏国人。曰:名叫。缁(z):黑色。向者:刚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衣(_)素衣而出 (2)衣缁衣而反(_)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迎而吠之B.将扑之C.一人虽听之D.无稽之谈3联系短文,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_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4. 阅读,完成练习。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 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1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欲:_乃:_误:_或:_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书戴嵩画牛

4、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尤所爱(尤其,特别)B.今乃掉尾而斗(却)C.谬矣(错误)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序号下面画“”(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戴嵩)尤所爱(牧童)拊掌大笑 (杜处士)不可改也3翻译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4你认为文中牧童的性格特点是:_。6. 阅读下列文言

5、文,回答题后问题。邻人卖犬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两犬而西。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艾子曰:“是吠犬也,乌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昨夜盗贼横行,惧而噤不敢出一声。今日启门,不能择人而吠,妄啮而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艾子曰:“善!”注释:安之:即“之安”,到哪去。之,到。诸:相当于“之于”。乌:为什么。1解释西_斥_启_啮_是以_善_2翻译下列句子。子担犬安之?_鬻诸屠。_3“鬻诸屠”与“乌屠”中的“屠”词性及含义均不同。前者的词性是:_,解释为_;后者的词性是_,解释为_。4主人要把犬卖掉,其原因是(用原句回答)_7. 阅读短文。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6、,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窥头于牖(_)弃而还走(_)2翻译下列的句子。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_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8. 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注释)发鸠(ji)之山:传说中的山名。柘(zh)木:柘树,桑科植物。鸟:乌鸦。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

7、纹”,纹理。喙(hu):鸟兽的嘴。其鸣自詨(xio):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呼唤,大叫。炎帝:传说中的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为五帝之一。少女:小女儿。故:所以。为:化为,变成。堙(yn):填塞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_(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2认真读文章,然后思考填空。“精卫”的样子是_,它是_。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的精神。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衔高山上的木头石块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_9.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严母教读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

8、,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ji)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 纺绩:纺织布匹 句读:“读”读作“du”加夏(ji)楚:进行责罚。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膝置书(放着) 口授句读(句中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B.旋复持儿而泣曰(拿着) 我何以见汝父(凭借)C.俄而母摇铨曰(过了一会儿) 张目视

9、母面(睁开)D.泪方纵横落(正在) 蜚声文坛(形容名气很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译:_3短文中,母亲的“严”,有哪些表现,请用原句回答。答:_4通读短文,谈谈“铨亦泣”的原因?答:_5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严母教子的故事,请写出一例(不少于20字)。答: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D.众皆/弃

10、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A.miB.m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A.把脚伸进了水里。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的孩子。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11、。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时人畏服如是 时人:同乡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为现代汉语。)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诲:_ 然:_3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

12、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4读下列各句,试着揣摩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意思是_13.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D.伯牙破琴绝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

13、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_4请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请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言。诗句:_名言:_14.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练习。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

14、知为国器。注释襦(ru):短袄。复裈(kun):夹裤。国器:治国之才。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家酷贫_止得福_已足_知为国器_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都不同的项是( )。寻作复裈 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故不须耳止得襦 今既著襦A. B. C.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_4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韩康伯告诉母亲自己可以用熨斗取暖,不再需要夹裤。B.韩康伯的母亲给自己做了短袄,让儿子帮她熨烫。C.韩康伯的母亲通过儿子的语言发现了他的智慧,认定他将会成就一番大业。D.韩康伯孝顺母亲,懂得节俭,因此成为治国人才。15. 古诗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誉之曰(_)于物无不陷也(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