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6572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仕于南方 仕:_席上啖菱 啖:_其人护其短 短:_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

2、什么道理?_2.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掩耳盗铃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欲负而走:_。 钟铿然有音:_。2翻译句子。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_。3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遽掩其耳。B.又誉其矛日。C.其人弗能应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5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_。3.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3、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 伯牙破琴绝弦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4. 文言文阅读。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释)曩:从前。履:鞋。志:标志。1翻译

4、下列画线词语。及午_至薄暮_是汝家_何不入_2翻译句子。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_愚者审视之,乃悟。_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_方:_欲:_2翻译下列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_4李白对老婆婆的态度是刚开始(_),后来(_)。6.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

5、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乱:_(2)云:_(3)鞭:_ (4)释: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求之不得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7. 课外阅读。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

6、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众人。游:玩。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果真这样。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拔树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

7、使安西)B.低头思故乡(静夜思)C.故草木不生 D.依然如故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3翻译句子。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_9. 课外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遽(j):急忙、立刻。契(q):用刀子雕刻。契者:雕刻

8、的地方。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带点字的意思。涉(_)其(_)坠(_)止(_)2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_3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4你觉得故事中的楚人糊涂吗?用两三句话写出你的观点。_5咱们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三个:_10. 课内阅读。(选文一)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选文二)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

9、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1解释(选文一)中加点的词语。鼓:_ 善哉:_ 少选:_ 足:_2读(选文一),用“”画出表明锺子期听懂了伯牙的琴声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伯牙推动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的句子。3读(选文二),用“”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从闰土的外貌中,你看出闰土是一个的孩子;用“”画出叙写闰土和“我”一见如故的句子;这些

10、词语准确地写出了“我”急切在想见到闰土的心情。4出自(选文一)的成语是_;(选文二)写了“我”与闰土_的情景。5这两段选文的共同话题是_,请你以此写一排比句。_11. 文言文阅读。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释)少孺子:年轻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黄雀延颈(_)

11、乃罢其兵(_)2翻译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荀巨伯探病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友人语巨伯曰(_)子令吾去(_)(_)值胡贼攻郡(_)遂班军而还(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宁以吾身代友人命_吾辈无义之人_

12、3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败义以求生。 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B.岂荀巨伯所行邪! 译文:难道 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C.贼既至,谓巨伯曰 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主: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4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_5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中,你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崇高的品格?_13.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1解释下

13、列加点字。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汤汤乎若流水_2伯牙鼓琴选自_,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在原文中的横线上填写。4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的词语是( )A.站立B.高耸入云C.波涛汹涌D.汹涌澎湃5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钟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14.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辩斗:_以:_日中:_及:_盘盂:_沧沧凉凉:_孰:_汝:_2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_(2)孰为汝多知乎?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_15. 文言文阅读。神农化民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选自白虎通义(注释)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食:吃。至于:到了。因天之时:顺着天时。因:顺着。耒耜(li s):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故谓:所以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_)(2)故谓之神农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谓之神农也。_3从本文中可知,神农为什么教民众农作?_4神农氏不但是传说中农业的发明者,还是医药的发明者,你还知道哪些与神农氏有关的故事?请简述故事情节。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