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6712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五单元教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五单元教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五单元教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五单元教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 (2).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14整理与练习(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6页“整理与练习” 1-7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能解释分数的意义,说明分数的组成:掌握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通过练习与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本单元你学会了什么?(2)小组讨论:1、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2、分数与除法说明关系?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3、假分数怎样化成整数或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时要注意什么?二、基本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1题(1) 学生独立完成(2) 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 选择1-2个分数说说分数的意义。最后一幅图可以让学生说说再加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2、练习与应用第2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1)我国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柳树棵树是杨树的,杨树棵树是柳树的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并突出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指名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3、练习与应用第3题。(1)5个是多少?10个是多少?14个呢?(2)1里面有几个?2里面有几个?里面呢?学生

3、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重点练习;1、练习与应用第5题要让学生应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重点指导1.7所对应的分数。2、练习与应用第6题两台拖拉机共同耕完一块麦地,大拖拉机耕了9公顷,小拖拉机耕了4公顷。(1)小拖拉机的耕地面积是大拖拉机的几分之几?(2)大拖拉机的耕地面积是小拖拉机的多少倍?(用带分数表示)(3)这两台拖拉机各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后,讨论:A、三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B、除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和(1)、(2)小题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与学生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小结:除数就是单位“1”“各耕了这块

4、地的几分之几”什么意思?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3、练习与应用第7题:有一块花布长5米,正好可以做6条同样大小的童裤。(1) 每条童裤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2) 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学生练习后,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四、当堂检测1、判断(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里面有9个。 ( )

5、(3)分数大小相等,它的分数单位也一定相等。 ( ) (4)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扩大3倍,分数的值也就扩大4倍。( )(5)约分和通分的根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 )2、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商,是假分数的化成整数或带分数。67 82 134 55 1763、填空(1)空气中氧气约占,这里把( )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了( )份,氧气占其中的( )份。(2)分母是7的真分数有( )个,假分数有( )个。(3)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就可以组成最小的素数。(4)34( )12 ( )(小数)4、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3厘米=( )米 50平方分米 =( )平方米 13克=( )千克2

6、50米=( )千米 31 时 =( )日 47秒=( )分5、解决问题(1)小青收集的30枚邮票中,有11枚是纪念邮票。纪念邮票的枚数占全部邮票的几分之几?(2)动物园的孔雀馆里有11只雄孔雀和8只雌孔雀。(a)雌孔雀的只数是雄孔雀的几分之几?(b)雄孔雀的只数是雌孔雀的几倍?(用带分数表示)(c)雄孔雀和雌孔雀各占孔雀总数的几分之几?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4-15 整理与练习(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回顾与整理”8-16题。教学目的: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2、通过练习与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

7、的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3、通过探索与实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与整理一、知识回顾与整理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说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吗?(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分数的大小不变。(2)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3)把的分子扩大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该( )。(4)把的分母缩小4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子应该( )。2、应用分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 ),但分子分母都比较( )的分数,叫做约分。(2)

8、分子分母( )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 )。(3)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 )的( )分母分数,叫做通分。二、练习与应用1、练习与应用的第8题= 3 5 = = =10( )= 2、练习与应用的第9题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分数约分。 3、比较大小,(1) 2 0.76 6.66 6说说以上各题是怎样比较的?小结: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和小数比较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带分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部部分大的分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分数部分。(2)P76第11题 下列各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比较?和 和

9、和 和小结: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4、练习与应用108分米50厘米250千克12分用分数表示米米吨时用小数表示( )米( )米( )吨( )时三、探索与实践1、你的上学时间每天 小时,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你每天劳动的时间是 小时,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你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是 小时,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你每天睡眠的时间是 小时,占全天的几分之几?2、3、四、当堂检测1、2、3、把下列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3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第五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

10、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11、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5-1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

12、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温故练习.1、口算: - - + + -板演,共同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要注意什么?(最后化简)2、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和 和 和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分数加法和减法)不过今天学习的题目与三年级学习的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请大家注意。(提出异分母)二、课堂助学1、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1)教学例1:列式: 读题、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1/4)谈话:这一道

13、分数加法算式,和我们上面计算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叫做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把课题补写成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 评:通过比较,发现已学知识和新知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2)探究计算方法 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长方形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和1/4根据你的操作,说一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的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几分之几? 如果我们不作图,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怎么做?(先要把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你能把操

14、作的过程,用算式表达出来吗?(板书:1/2+1/4=2/4+1/4=3/4小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由于(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合并单位的个数,要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相加。 2、教学异分母分数减法组织讨论 :A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B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 C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上面的两题的?还有别的验算方法吗?三、同步训练。1、填空: +=+=-=-=1-=-=2

15、、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前两题。3、一台拖拉机耕一块地,上午耕了公顷,下午比上午多耕了公顷。下午耕地多少公顷?四、课堂小结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的结果要(检验)。五、当堂检测1、2、计算 3、先在算式下面的图形中涂色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再写出得数。 += += 4、5、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5-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新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5-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

16、算。 2、让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做单位“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适量关系,会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找出隐含条件单位“1”。教学过程:一、温故预习1、口算。+= = 2 = +=2、说出下面各题运算顺序。32+86-24 56+(67-34)小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二、课堂助学例2:红山小学校园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杜鹃花的面积

17、占,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1、 谁能解释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杜鹃花的面积占,这两句话的意义?(指出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月季花占1份; 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杜鹃花占1份)2、现在月季花的面积用表示,杜鹃花的面积用表示,那么花园的总面积应该用哪个数表示呢?3、谁能列出算式?(说出所依据的数量关系式)1 1-(+)这两个算式与上节课学习的分数加减计算有什么不同?(前面学的是加法或减法一步计算,这两个算式分别是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4、探究算法。生自主尝试计算,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他们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相同吗?整数加减

18、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5、通过这题告诉我们两点:第一没有告诉花园的面积,分析题中分数的意义,应该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第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三、同步训练1、计算下面各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1) 三人一共喝了多少升牛奶?(2) 这盒1升的牛奶还剩多少升?(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出这里的每一个分数后面都带有单位名称,分数后面带了单位名称就表示具体的量。这道题中被减数“1”和例题中被减数“1”表示的意思不同。3、商店有食品吨,支援灾区运走,又卖出,还剩几分之几?指出应把总量看作“1”,列式时要具体对具体,抽象对抽象。四、当堂检测1、计算下

19、面各题。2、截至2011年底,我国约有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镇。城镇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3、小芳做语文作业用小时,做数学作业用了小时,做英语作业用了小时。小芳做这三种作业一共用了多少小时?4、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络的人数达到5.3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不使用网络的人数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几分之几?5、电视机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下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这一年超额完成了计划的几分之几?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5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练习十二的第8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相关的计

20、算。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难点: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 温故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二、 重点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校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每一题的得数与该题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关系。发现:两个分母最大公因数是( )、

21、分子都为( )的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是原来两个分母的( ),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 )或( )。2、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或1? 接近0的分数有: 接近的分数有: 接近1的分数有: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观察接近0的分数,它们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接近的分数,它们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接近1的分数,它们的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3、先估计哪几题的得数大于,再计算。 4、超市的一个货架上摆放着4种蔬菜。(如下图)(1) 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2) 青菜和黄瓜的摆放面积一共约占货架的几分之几?(3)番

22、茄和胡萝卜的摆放面积一共约占货架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估计,可以画图进行分析。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当堂检测1、 口算下列各题= = = = = = =2、3、4、五(1)班最近一期黑板报版面如下图。(1) 估计一下,每个栏目的面积大约各占黑板面积的几分之几?(2)“艺术园地”面积比“科学天地”面积大约少占黑板面积的几分之几?(3)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5、想一想:在、中,( )最接近0,在、中,( )最接近,在、中,( )最接近1。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 5-4 分数混合运算(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练习十二的第13-18题教学目标:1、

2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一 温故复习:1. 直接写出得数:1 + + 1 + 2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号。2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提示:运算定律反过来也同样适用。二.课堂助学

24、:1. 计算下面各题:+ + + +(+) (+)+ +1 1+ 1 1 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么?那种方法更简便?小结: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分数的加法也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我们的分数计算得更加简便。2. (+) (+)让学生独立完成。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两组题的计算结果分别都是相等的,说明在整数计算中适用的减法的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而且,合理地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简便。师总结:通过前面两组题目的练习,我们发现在整数的加减法计算中适用的运算律在分数加减法中是同样适用的,我们在

25、以后的计算中可以合理使用运算律,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三同步练习: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让学生结合计算过程说说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2.(1)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得数的规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尝试找出规律。使学生认识到:每道题的加数,从左到右依次是、后一个加数总是前一个加数的一半,每题的得数都等于1与每道题最后一个加数的差。(2)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根据第(1)题找出的规律,完成第(2)题。让学生再试着写出一个符合这个规律的式子。四当堂检测1、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 + +(+ ) + + 2、 解方程3、一节课有小时。同学们做试验大约用了全部时间的,老师讲解大约用了全部时间的,其余时间用来做作业。做作业的时间大约是整节课的几分之几?4. 5、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