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7894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2).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垂线与平行线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 P77-78 页例 1、例 2、 “试一试”和“练一练” , 第 81 页练习十三第 1-4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 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 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 、 “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 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发

2、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判断下列哪些是线段。 画一条长 15 厘米的线段。 2、线段有什么特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3、再画出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可从形状、端点的 个数、长度三方面考虑

3、) 射线: 特点: 直线: 特点: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一)教学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1)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提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 (因为它有 2 个端点。 ) (2)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 提问:要是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现在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学生畅所欲言) 师引导学生总结: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我们把它 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3)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讲评,注意射线的特点。 刚才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现在你能画一条射线吗?(学生在本子上画)

4、(展示学生作品)画得对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进一步认识射线的特征 看老师是这样画的, (延伸线段的一个端点,画成了射线)你觉得这是一条射线吗?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5)游戏。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竞赛:在 15 秒钟之内,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谁画得 最多,开始!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条?(很多条,画也画不完)所 以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 师总结: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2认识直线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大屏幕。说明: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提问:你们觉得,直线可以怎样得到?你也能像这样画一条直线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直线

5、是怎样的图形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如线段两端 都无限延长得到的图形;沿着直尺画的一条直的线;直的线,两端都没有端点) 师总结:像这样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直线。 (板书:直线) 3比较线段、射线与直线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1)小组合作探究:线段、射线、直线与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教师:现在有三条直的线,分别是线段、射线、直线。请大家仔细观察,把射线、 直线和线段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下面分小组,展开讨论, 完成表格。 不同相同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 线段 射线 直线 (2)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射线、线段。 (教材第 78 页练一练第

6、 1 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结果。 追问:现在谁能看着屏幕上的图形,说说线段、射线、直线各有什么特点。 (3)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a. 观察比较,揭示概念。 出示图形,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观察,连接 A、B 两点有几条线?哪条线最短? (中间的线最短)中间最短的一条是什么线? 说明: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二)教学角 1、通过“画一画”理解角的概念 2、角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已经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这一点就是角的什么?(顶点) 这两条射线又是角的什么?(边) 3、角的符号表示 (1)为了区别不同的角,我们还可以给角编上号,一般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7、。 如角 1、角 A。 (师在黑板上标出角) 为了书写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右图的角可以记作 1,1 读作角一。 (板书并指导学生怎么读) 大家观察一下,与以前学过的哪个符号很相似?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跟小于号“”比较) (2)学生表示角:拿出练习纸,在你们刚画好的角上,标出角,再用符号表示角。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完成练一练第 1-4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完成练习十三第 1-4 题。 2、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线?了解了它们的哪些知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第第 2

8、 2 课时课时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 P79-80 页例 3 、 “练一练” , 第 81-82 页练习十三第 5-7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 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使它和第二个角相同,并和第一

9、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把第二个角与第三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 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封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 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1 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 1 度就记作

10、 1 。 (板书:度:)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每 10 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 对齐。 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 ,而在外面的 一圈,称为“外圈刻度” 。它们都是从 o*180 。 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 o180,内圈刻度是从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 0180 。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 0刻度线,再找出 10 、90 、135、 180的刻度线。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 0、10、90 、135、180刻度线;从左 边起

11、找 0、10、90、135、180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 19 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 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两重合:要把 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 50,同时 也对着 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 o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 找角的另

12、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 0 度刻地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 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点什么? 三、巩固案巩固案 1、第 1 题。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量的。 2第 2 题。 (1)同学们量好后,将结果填在括号里。 (2)小组内交流。 (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3第 3 题。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动手量一量。 (3)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实践案实践案 1做练习十三第 5 题。 学生尝试量角,说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2做练习十三第 6。

13、 3. 做练习十三第 7。 4.课堂总结:这节课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角的度量练习角的度量练习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 P82-83 页练习十三第 8-13 题, 思考题和“你知道吗”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出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 了解一些正多边形角的大小关系的特点;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度数。 2、 2、经历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能初步感受不同大 小角的大概度数,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3、了解现实生活

14、里的角,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能突破量角的难点, 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不同方位的角。 教学难点:正确操作量角器度量位置“变式”的角。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量角器;为学生每人准备量角的练习纸: (1)开口向右、 “标准”水平位置的 45 、80 、135 的角; (2) 位置“变式”的不同方位的 30 、75 、145 的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 量角器量角。 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现在请大家量一量为大家准备的练 习纸上第一行的三个角,把量出的度数填在下面的( )里。学生操作量角、 填写结果。交流每个角的度数。提问:用量角器

15、量角要注意些什么?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1.观察角的方位 提问:请大家观察练习纸上第二行角的开口,和第一行角比,不同在哪里? 谈话:用量角器量出这样的角是多少度,要比第一行的角困难一些。那怎样 做的准确地量角呢?大家只要能在角上按要求把量角器位置放准确,就能 直接读出度数。 2. 做练习十三第 8 题。 谈话:现在就来看练习十三第 8 题,看看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的要把量角器位置怎样改?让学生试着 订正,依次用自己的量角器在图上把位置放正确。强调:量角时,把量角器 的半圆压住角的开口;如果 0 刻度线和一条边没有重合,或

16、者中心和顶点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没有重合,可以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做练习十三第 9 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个量角器怎样量的,再想想每个量角器上要看哪一圈的度数, 并记录下来,然后交流每个角的度数。 提问:哪些看的外圈的刻度数,哪些看的内圈的刻度数?怎样区分要看哪一 圈的刻度数? 说明:摆对量角器位置后,要注意从和一边重合的那条 0 刻度线数起,看 另一边所对的度数。如果重合的是左边的 0 刻度线,要看外圈的度数,如果 重合的是右边的 0 刻度线,要看外圈的度数。 2.做练习十三第 10 题。 要求学生先看清每个角上量角器怎样摆放的,再照样子用量角器量一量,

17、注意 找准看哪一圈的度数,记录角的度数。 启发:量上面三道题里的角,比上节课量角要难在哪里? 你从量这些开口方向不同的角里,得到哪些体会?同桌互相说说看。 3、做练习十三第 11 题。 谈话:在现实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物体上的角,这些角也可以测量 大小。请同学们先在图里找一找,标出的角有哪几个。让学生量出三幅图里标 出的 5 个角,记录测量的结果。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演示量 2-3 个角。 4、做练习十三第 12 题。 观察:这些多边形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 交流四个多边形量角的结果。提问:比较每个图形里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追问:怎样的多边形的每个

18、角的大小相等? 小结:如果多边形的每条边相等,那么它的每个角也相等。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做练习十三第 13 题。先估计队旗上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量一量 指出: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但在制作的时候,它是有严格规定 的,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三个角的度数:90 、55 、110 。 2、做练习十三思考题。经过纸上的 2 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3、介绍放风筝,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 4、课堂总结:这节课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第第 4 4 课时课时 角角的的分类和画角分类和画角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486 页例 4、例 5

19、 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 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 度、 45 度、60 度和 90 度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 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任意画一个角。 3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 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导学案

20、导学案 (一)教学角的分类。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4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 (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 (板书:锐角:小于 90 度) (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 度)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板书:钝角:大于 90 度, 小于 180 度)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 指出:

21、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 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出乎角的度数。(板书:180 度) 提问:想一想:一个子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小结:1 平角:2 直角。 让学生看一个平角,变换方向和位置。 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 360。(板书:周角:360 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结:1 周角:2 平角:4 直角 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 别是多少度?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

22、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二)教学角的画法。 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2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 60的角。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 画一条射线。 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o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对准 60的刻 度线点一点。 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注意:画角时要弄清,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做“练一练”第 1 题。 让学生观察折

23、扇、团扇中的角,说说各是什么角。 2.做“练一练”第 2 题。 让学生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1.做练习十四第 1 题。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各是什么角,并且说说从小到大怎样排。 2.做练习十四第 2 题。 让学生照样子折一折,然后在课本上观察、填充。 3做练习十四第 3 题。 (1)请同学们试着用量角器画出书上的角。 (2)请一名学生演示画角的过程。 (3)画好后同桌交换,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度数。 4.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第第 5 5 课时课时 角角的的分类和画角练习分类和画角练习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6

24、88 页练习十四第 4-9 题,思考题、 “动手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请学生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得直线? 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二、二、 导学案导学案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2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3提问: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三、巩固案三、巩固

25、案 1做练习十四第 4 题。 2.做练习十四第 5 题。 3.做练习十四第 6 题。让学生分一分,然后在圆圈里填一填,最好交流。 4.做练习十四第 7 题。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做练习十四第 8 题。 (1)学生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 12 起各转动了几分? 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其度数。 (2)说明:分针从 12 起转动不满 15 分,形成的角是锐角;转动 15 分就形成直角;转动 30 分就形成平角;转动 1 小时就形成周角。 2完成练习十四第 9 题。 3、思考题 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4.让学生完成“动手做” 。 5. “你

26、知道吗” 。让学生读一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第第 6 6 课时课时 认识垂线认识垂线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990 页例 6、例 7、 “练一练”和第 94 页 练习十五第 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 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27、三角尺 量角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预学案 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说出各是什么角? 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认识垂线。 请学生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 指出: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追问: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两条相交直线交点在哪里?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哪几个角?标出角 1、角 2、角 3 角度,说说它们 各是什么角 出示例题 3 幅照片。 说明:这里的直线是相交的,有什么共同点? 请学生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提问:这里的两条直线相交成对个角,当其中有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 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指出:两

28、条直线样交成直角时,我们就是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 提问:哪几个图形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图 3 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 指出图中谁是谁的垂线。 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景。 2.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 (1)出示例 7。 画图:这里画一条直线,直线外有一点 P,从 P 向直线画一条垂直的 线段,再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 提问:图里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直线外有一点 P? (2)测量比较。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让学生思考怎样知道是不是垂直,独立判断。 2.2.完

29、成“练一练”第 2 题。学生量一量,交流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 3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合集体交流。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完成练习十五第 1 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 2 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 3 题。 4.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第第 7 7 课时课时 画垂线画垂线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1 页例 8、 “练一练”和第 94 页 练习十五第 4-5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2.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

30、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垂线的画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1、尝试画垂线。 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书上第 91 页例题 8(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 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 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小组内互

31、相交流、 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先画一条直线。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 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 提醒学生一些画图的技巧,如,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已知直线上的 点重合时,要稍离开一些,才能使画出的直线正好经过直线上的点。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

32、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 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 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 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 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 与建议吗?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引导: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两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让学生独 立画出来,然后交流。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学生的垂线,让学生说说

33、是怎样画的。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完成练习十一第 4 题。 让学生画出垂直线段,交流画出的垂线。 提问:垂直线段的长度,表示什么距离? 2完成练习十一第 5 题。 说明题意,引导思考问题的结论和理由。 提问:如果从 A 点穿过马路,怎样走 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3.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8 8 课时课时 认识平行线认识平行线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2-93 页例 9、例 10“练一练”和第 94 页 练习十五第 6-7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4、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 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猜测:老师是乘什么交通工具来上海的?(火车、汽车) 2. 通过一些照片(交通指示牌、立交桥、指路牌) ,进一步猜测。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一) 、结合生活、认识平行线 1.认识相交与不相交 谈话: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数学。下面这些设施里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线? 出示书上情景图(电线塔架、铁轨、双

35、杠)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这三组直线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在全班交流。 活动发现:左边一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右边两组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 2.认识互相平行 联系第二、三组直线说明互相平行。 像第二组直线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 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回归生活,提问:你能举一些生活里见到的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提问:谁能用手势比划出两条直线的相交或平行。 4.4.小结: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 平行线。 (二) 、画平行线 1.探索画平行线。 谈话: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线(板

36、书课题) ,那你能利用一些材料和直尺, 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展示所画的一组平行线,交流自己是怎么画的。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2.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结合学生介绍的方法,提出问题:如果要画一组更宽、更窄的平行线,该怎么 办?设置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难以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看多媒体展示是怎样 画平行线的。 师生交流,教师示范画平行线的步骤、方法。 提炼方法:一、画(线) 二、靠(直尺) 三、平移 (三角尺) 四、再画(线) 学生用这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再给同桌说说画的方法。 3.完成“练一练”第 2、3 题。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 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下面哪几组

37、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闭上眼睛想一想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 2. 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3. 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练习十五第 6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再说说是怎样判断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段的。 2. 练习十五第 7 题。 学生按要求操作。 交流: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3.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第第 9 9 课时课时 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练习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练习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5 页练习十五第 8-13 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

38、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能正确把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巩固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引导:大家回顾一下,在垂线与平行线这个单元里,已经学过哪些知识?同桌 互相说一说。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一)(一) 、角的知识复习、角的知识复习 1.射线和直线知识复习。 2.角的知识复习。 (二)(二) 、垂直与平行的知识复习、垂直与平行的知识复

39、习 1.回顾直线位置关系。2.判断直线位置关系。3.画垂线和平行线。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 练习十五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反馈,说说量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 练习十五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反馈,说明理由。 交流明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中, 如果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否则,两条直线就不互相垂直。 3. 练习十五第 10 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用正确且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4. 练习十五第 11 题。 先让学生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的活动发现1 和2 相等,再任意画一条与这组 平行线相交

40、的直线,并猜一猜、量一量。 想一想如果 a、b 不是互相平行的直线,那么1 和2 还会不会相等。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 练习十五第 12 题。 学生独立操作。反馈,你是怎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交流不同的画法。 2. 练习十五第 13 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根据已知的两条线段画出一个长方形。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画一画。展示和交流。 3.思考题。学生独立,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方法。 4.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1010 课时课时 垂线和平行线整理与练习垂线和平行线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6-97 页“回顾与整理”、 “练习与应用” 第 1-6

41、 题, “探索与实践”第 7-8 题, “评价与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能正确把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巩固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 认识。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掌握角的分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进一步感受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能过一点画已

42、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 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小组内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 依次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 全班反馈。 二、导学案二、导学案 (一)线段、射线和直线。 (二)角。 1.角的特征。 2. 角的量法。 (三)垂线与平行线 1.画图表征概念。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做教材第 96 页第 1 题。 学生按要求画出相应的线段和射线。 展示和交流。 提问:为什么画线段时可以指定线段的程度,而

43、画射线时却不能。 2.做教材第 96 页第 2 题。 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说说每个角各是什么角。 具体说说量角的方法。 3. 做教材第 96 页第 3 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再按要求画一画。 组织展示和交流。 4. 做教材第 96 页第 4 题。 (1)出示左边的正方形,让学生按要求量出相关的度数,比较量得的结果, 说说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右边的长方形,让学生分别量一量,说一说。 5. 做教材第 96 页第 5 题。 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同桌同学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 6. 第 6 题。 读题。说说怎样过点 A 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独立完成画图。

44、组织展示和交流。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 做教材第 96 页第 7 题。 组织学生分别按要求折一折。 组织反馈与交流:你是怎么折的?有什么不同折法? 2. 做教材第 96 页 第 8 题。 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排水口的位置,再说明理由。 3. 评价与反思 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有哪些经验和收获,对本单元的哪 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哪些内容还觉得有困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第 1111 课时课时 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8-99 页。 教

45、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 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一、预学案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 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

46、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 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 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二、导学案导学案 1、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 板上可事先每 10cm 处做一个记号。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 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 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 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2、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

47、于滚动? 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 (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 120cm。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 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 3、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4、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 29 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 4 份表格。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 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案三、巩固案 1.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规 范操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四、实践案四、实践案 1.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2. 回顾反思。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调整教学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