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08280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前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_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_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_2. 按原文填空,然后回答问题。黄四娘家花满蹊,_

2、。留连戏蝶时时舞,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题目是_,诗人是_代_。3“蹊”的意思是_。“留连”的意思是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_,_。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词语。晞:_。 阳春:_。 德泽:_。 徒:_。3解释下列诗句。(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_(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4. 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练习。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_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_3.诗人为什么

3、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_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_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_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_5. 课内阅读。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 茅檐:无苔:成畦:排闼:(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

4、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6. 阅读诗文,完成练习。(甲)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乙)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注释)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持:用来。羹:用肉或者菜

5、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豆。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同根生”指_,“相煎”指_。(乙)诗中的“豆”成了“_”,“萁”成了“_”。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7.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石灰吟_,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

6、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_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8. 按要求完成练习。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他还写过_。3诗中“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

7、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9. 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_。_,一枝红杏出墙来。1补充古诗。2看拼音,写词语。cng ti(_)lin x(_)chi fi(_)3解释词语。(1)应怜:_(2)屐齿:_(3)小扣:_(4)柴扉:_4古诗赏析。(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3)游园不值是_(朝代)诗人_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4)

8、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和杨万里小池中的_,_。10. 课外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首句用“_”和两个“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2“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3“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的具体内容了。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_11. 诗歌

9、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课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 快),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12. 完成下面练习。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_,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_。1补全古诗2“九曲”的意思是_,“自天涯”的意思是_。3诗中描写黄河汹涌澎湃,向前奔流的景象的诗句是“_,_。”4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_。13. 阅

10、读与理解。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_尔:_2这首诗常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什么样的品格?_14. 课内语段赏析。日照_生_,遥看_。_直下_,疑是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是代诗人写的。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15. 补全诗句,完成练习。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等闲识得东风面,_。1补全诗句。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3从“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