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朵杏花二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0429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一朵杏花二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第一朵杏花二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第一朵杏花二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第一朵杏花二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一朵杏花二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2 第一朵杏花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读准“绽、顷、兴”的读音,理解“郑重、精确”词语的意思,生字能正确书写。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能质疑。3.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重难点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准备 搜集竺可桢的资料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1.他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主持并参加我国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西部南水北调等考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叫竺可桢,指导写“竺”“ 桢”。2.出示竺可桢的语言,指导朗读和

2、质疑。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3.这篇课文写了他的一个什么故事?自读课文。二、检查预习。(1)顷qng刻间 兴xng冲冲(2) 完成填空,引导学生多填,感受词语的意思。泛出( ) 绽开( ) 吹皱( )(泛出新绿、粉红、红晕、酸味,绽开花瓣、笑容,吹皱河水、一塘荷花)指导写“皱”。河水用“吹皱”,柳梢呢?小草呢?杏树的花苞呢?出示句子“春风吹绿了柳梢,吹清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朗读。梨花呢?青蛙呢?你还能说吗?指导仿写。出示书上插图,用上刚才填的短语说说图中的杏花。2指名说说杏花与

3、第一朵杏花的区别,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竺可桢和孩子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三、学习第一次对话。1怎样才能读好竺可桢和孩子的对话呢?指名回答。(根据人物的身份、提示语、注意标点符号)2同桌分好角色合作朗读。3指导读对话。(1)教师示范读“爷爷,您又看花啦?”将重音分别放在“您”“又”“花”,让学生区别,说说哪一种读法合适?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可以看出他经常看花。所以孩子想到这些,才会问的时候强调“又”)(2)指名做动作读竺可桢爷爷的话:“是啊,杏花开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从动作体会

4、到什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竺可桢的亲切和蔼。)(3)你有什么习惯?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习惯地问”让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是不由自主地问,体会到他不仅爱观察,还要进行探究。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竺可桢爷爷的不假思索。)4小结:分角色朗读我们要注意提示语,提示语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我们还要透过这些表情和动作,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我们才能读好对话。四、学习第二段对话。1.文中第二段对话没有提示语,你还能读好吗?给对话加提示语,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一人做评论员,一人做发言员,一人做记录员,一人做组长。一人将大家加的提示语进行汇报,评论员重点评论,其余人进行补充,组长定夺。

5、讨论时要根据上下文体会,并且要根据加的提示语反复读和感受。2.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小组汇报朗读。评价依据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境、人物的身份。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疑惑 、惊讶、感到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竺爷爷,杏花开啦!”小孩子(高兴、大声、快乐、拉着竺爷爷)地说。竺爷爷(激动、兴奋)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骄傲、开心)地说:“刚才。” “是第一朵吗?”竺爷爷(惊讶、半信半疑)地问。小孩子(兴奋、肯定、点了点头、望着竺爷爷肯定)地说:“是。”3.同学们加了提示语能更好地朗读,但是这段对话为什么不加提示语呢?(语言短促,更能表现人物的激动和兴奋)4.小孩子

6、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激动。两年他们才弄清楚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5.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高兴?理解“郑重”,想想他还会记下什么?五、总结拓展。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第一朵杏花为题?2. 再次出示这句话: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3.补充资料: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

7、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竺可帧一丝不苟,喜欢事事躬亲。一、看图,激发阅读兴趣。 1、幻灯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多美的杏花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眼前的杏花吗?我们还会想到什么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有谁留意过这样的问题:杏花何时开?第一朵杏花何时开?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竺可桢爷爷就十分留意这些细致的问题,那么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从他的行为中,我们又能领悟到什么呢?吹( )梨花吹( )青蛙“是啊

8、,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作业设计1听写本课生字词。2可以运用课上学到的对话形式,练着写一写课间同学们的一段对话或者是在菜场、商店听到的对话。3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2第一朵杏花 第一次看杏花 细致观察 科学研究要精确 第二次看杏花 一丝不苟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