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类的“老师”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0435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人类的“老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人类的“老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人类的“老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人类的“老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人类的“老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人类的“老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人类的“老师” (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4、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2、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你知道它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3、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一段。 指名读, 是的,鱼类就是人类的“老师”。4、出示第二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人类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人类的“老师”5、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个小小的引号,为什么要加上它呢?6、预习过的同学已经知道啦,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和我一样的老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打开书本。 出示初读要求。二、初读感知1、生词2、指导读好长句子:(三十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人类的“老师”,分别是哪几位?把它们圈出来。三、细读感悟1、简单交流第3小题。 2、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先认真读

3、一读3、4、5自然段,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还可以把重点的语句画出来。等会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来交流。3、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2)小黑板:科学家从_得到启示,发明了_。人们模仿_造出了_。(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6)指读句子。(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

4、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的飞行技术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12

5、)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蜜蜂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起到现在,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15)现在,让我们来仔

6、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第四自然段(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2)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你也来说说看?)(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回答,指名读句)(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第五段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7、?(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捏鸡蛋。(2个人)(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指名读)(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

8、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7)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请大家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交流。(8)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是啊,还有很多。)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以下资料,准备下节课交流:(1)、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哪些?(2)、搜集更多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4、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简单列举的方法。 2、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

9、认真研读了课文35自然段,收获真大:人类遇到难题时,向自然学习,收获颇丰,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2、光是从鸡蛋上得到启发,运用“薄壳结构”设计出来的著名建筑就有(请学生列举课前搜集的资料)二、学习第6自然段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上堂课学的这三个吗?你们从课外还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如: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长颈鹿与抗荷

10、飞行服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启发。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的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能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依照长颈鹿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行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言比长颈

11、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向植物取经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2、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书本上还列举了两个,谁来读一读。投影第六段,我们一起读读。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

12、法有什么不同? 4、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三、总结全文,深化感情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2、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仿生学的知识,老师推荐一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四、作业超市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