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413958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最新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延伸阅读。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须臾好像海门极短的时间似 江海汇合之处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3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2. 课文理解。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2、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翻译下列诗句。(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_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石灰的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3. 对比阅读。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何当”的意思是()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诗中的“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象征受到了重用,“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3由“千磨万击”

3、想到了成语_。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的意思是_。5竹石赞美竹子怎样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4. 古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的_。2解释词语。别枝:_。见:_。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5. 古诗阅读。回乡偶书贺知章_,乡音无改鬓毛衰。_,笑问客从何处来。1把古诗补充完整。2

4、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a回到家乡 b路过家乡)时写的。3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和不变“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6.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首诗的体裁是_。 “新透”一词写出了_情形,描绘了一幅_(特点)的月夜虫鸣图,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_的精神。2“_”一句写景,既交代了时间是在_,又烘托出了战前的_。3“_”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_

5、。4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_。_,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的是_的事。诗中表现了将军_的品质。5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1)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_)(2)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_)8. 阅读金陵酒肆留别,感受诗中的送别之情。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觞:酒杯。1对题目中的“留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6、.留在酒店话别B.别后留住金陵C.临行前写诗留赠友人D.终究不舍决意留下不再离开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诗句中“欲行”的人指_,“不行”的人指_。这两句诗中能体现离别之情的关键词是_。请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的情景:_。3诗的最后两句将离别的情深意长与_进行了比较,这两句诗与李白的赠汪伦中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9. 古诗词阅读。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西江月选自_。作者_,字_,号_,_朝人。2解释词语。(1)别枝:_(2)听取:_(3)见:_(4)社林:_3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

7、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10. 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_,_。_?_。_,_。_,_。1默写古诗。2理解词语。卜算子:_ 鲍浩然:_之:_ 浙东:_欲:_ 才:_始:_ 若:_3这是一首_诗,第一句诗用了_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_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_。4这首词王观起首用_比喻_,用_比喻_。然后进行_问,“_”?然后回答:“_。”这是指_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_,_。最后,作者嘱咐_:_,_。5词的上片着重写_,起首两句,运用_,把_变成_,把_时所见_化为_。6“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_;二指_

8、。11. 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行不足: 百游不厌。足,满足。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1)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E.反问(5)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_12. 古诗赏析。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浪淘沙”是_。2解释词语。九曲:_。簸:_。3请写出三、四句的意思。_4这首诗作者借_的景象,抒发自己_。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

10、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绘的是_季的景色。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表示声音的字是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A.柳树下B.窗前C.西岭D.门外河边14. 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乃:_发生:_潜:_野径:_红湿处:_ 花重:_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_。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之情。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_4这首诗

11、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_、_感觉)来写春雨。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_。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6这首诗赋予了春雨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15. 课内语段赏析。日照_生_,遥看_。_直下_,疑是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是代诗人写的。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